沈啓鵬:我的第二故鄉如東

1989年如東遭龍捲風襲擊,我帶上慰問品,回到闊別14年的如東縣岔東公社七大隊三生產隊看望鄉親,我們住的知青屋早已消失,鄉間小路也已改道,可以作為生產隊中心方位的一排倉庫還在,竟然還殘存著當年我書寫的宣傳標語,


沈啟鵬:我的第二故鄉如東


社員們的茅草屋也大多改建成瓦房。幾位聞訊趕來的老社員,和我在朱會計的瓦房前留下一張黑白照片作紀念。


沈啟鵬:我的第二故鄉如東


看望闊別十四年的生產隊父老鄉親 1989

沈啟鵬:我的第二故鄉如東


和會計朱述如夫婦合影於新落成的小樓前 2000.07

沈啟鵬:我的第二故鄉如東


和闞家兄弟夫婦合影留念 2000.07

——插隊最初的日子住在社員闕志成家,喝粯子粥,每天天不亮隔壁的徐家老太喚我們上早工。後來移住大場文化室,三個同學擠在一張木床上,油燈下看書、寫信、補襪子。住文化室最不方便的是燒煮,要到二三十米遠的“豬食堂”煮好再搬過來用餐。煮豬食的湯水漫過來流進我們的飯鍋是常事。碰上刮西北風,煙囪倒煙,嗆得人眼淚鼻涕一起流。遇到下雨落雪就更難了。後來住棉花倉庫過渡,一年以後才蓋了知青屋……

——隊裡的老頭顧老兒、陳老兒、蔣老兒,不是犁地能手就是蓋樸屋的行家,男將們有朱述來、楊保山、趙二東、張學龍、張學生、闞國良、闞國泉、闞國華、石柱發、倪炳如等幹活得法,力氣也大。女將們以會計夫人陳愛蓮為首,符學蘭、石太華、繆愛蓮、張愛蓮、陳淑蘭等一群少婦姑娘有說有笑、潑辣能幹。住我們知青屋南邊的一戶富農叫陳春喜,一家子個個是勞動的好把式,耿國芳、陳國興、陳國蘭、陳家三兒幹活都麻利,工分也掙得多......

——大伏天剛澆糞的玉米田裡暴雨積水,隊裡吩咐立即疏通排澇,我因赤腳下田染上糞毒,由此創作我理想中的幹部形象《老隊長》。


沈啟鵬:我的第二故鄉如東


老隊長 68cmx45cm 1972年作於生產隊知青屋

——農閒,大隊部辦文娛宣傳隊,少不了知青,我帶下鄉的一本厚厚的《東方紅》歌本派上了大用場。巡迴到各生產隊演出吃招待飯最開心,生薑末子燒黃芽菜搭新米飯格外香!後來竟讓我任公社文娛隊的隊長,到各大隊、到河工上、圍墾工地上演出,大受歡迎。


沈啟鵬:我的第二故鄉如東


——插在岔東的知青有肖正德兄弟、劉鐵龍兄弟、嚴文伯兄妹、周秦生兄妹、王毓珠妹弟、強英勇兄弟、葉舜琴姐妹、沈啟鵬兄弟、王琛、李金鈺、王炳成、王必武、朱向東、徐明泉等。有些人當會計、代課老師、掃盲輔導員、技術員、農機手,也有外出學技術另謀生路。忙地裡活,走動並不多,但相互牽掛。

——從掘東下放來的公社書記紐道元有文化品位。他有一架120相機,為我畫戶外大幅毛主 席油畫像留下多幅彌足珍貴的黑白照片,我很感激他。

——從金家渡向東經潮橋、馬塘、環北,到縣城掘港50公里,曾騎自行車到掘港大會堂看樣板戲,看電影;揹著柳籐箱去文化館參加美術學習班;到馬塘化肥廠畫毛主 席像、拉氨水;去潮橋公社看望叔叔嬸嬸、看望農機廠學技術的戴育鈞同學;帶小分隊去岔南、南澪、袁莊、豐利體驗生活;去南京出席知青代表大會……來來去去,幾乎可以數清這條路上沿途所有標誌性建築物。更不會忘卻,1973年因公殉職病逝於環港圍墾工地的通中知青揚通的墓,就在潮橋西的如泰河畔,不禁憶起嚴清“念奴嬌·答插友今存鴻鵠志者”的詞句:"遙想圍墾當年,啟鵬新寫了愚公再發。息壤寧海,號子裡,長堤忽現壁立!今車赴掘,當見楊通墓,荒塚草挹。欲哭無淚,夜魂伴冷月。“還有李釗子寫圍墾的三首詞。

沈啟鵬:我的第二故鄉如東

——岔河鎮文化站蔡秉禮站長是最早請我去鎮上畫毛主 席像的文化人,曾與他擠在一張床睡。他後來任馬塘文化站站長、縣文化館長,我回城了他還給我寫信回憶往事。南通人成國棟任岔河文化站站長時間最長,他又介紹我去軋花廠、繅絲廠、糧管所畫毛主 席像,他的夫人何向群對我特別關照。為聯繫通中老三屆插隊五十年回訪第二故鄉活動,成國棟站長竭盡全力。

——原岔東小學的任恆善老師,20餘年後為岔河鎮修鎮志,還記得我這個知青,來函索取材料……

——在縣文化館度過了插隊的後三年,用不著下地幹活了,集中全部精力搞創作,提高繪畫水平。文化館美工組長湯繼民與我合作連環畫《虎穴奪棉》向他學到不少;潘宗和書畫皆善,常常為我的作品題寫畫名;尤文絢工作踏實、為人友善;搞水印版畫的沈英有文彩,兼作攝影,為我留下許多黑白照片,勾起不少回憶。原豐利鎮文化站站長已故著名畫家徐善華,與我感情深厚,曾與我探究中國畫的厚重感畫法。他與湯繼明、潘宗和、尤文均都為我撰文深情回憶那段難忘的歲月。我還有機會陪同南師大著名教授楊建侯先生坐二等車去曹埠鄉下拜訪農民畫家曹長玉先生。

陪同南師大楊健侯教授造訪農民畫家曹長玉 1974.05

在文化館從事各種文藝創作的南通下放幹部和插隊知青有季茂之、張乃文、鬱瑞麟、徐賢、馮新民、林啟楨、汪慰曾、餘曾善、龔建軍、嚴青、周小峰、繆旭東、沈佩榮、徐寧、陸立信、湯繼新、陳筱麟等;

沈啟鵬:我的第二故鄉如東

1973年8月,肖正德考上大學,我和老同學周世康、戴育鈞前往兵房表示祝賀,在東安閘前留下了這張難忘的合影。


沈啟鵬:我的第二故鄉如東


下鄉前夕我與城裡工作的教師周明儉定下終身大事,她父母送我一條長圍巾禦寒,一副坎肩挑擔。她給我做了一雙又一雙布鞋,從我下鄉的第一個月起每月資助我5元,作生活和創作補貼。她給我的來信是對我最大的支持和安慰,是那個年代愛情的見證。純真的愛情超越世俗偏見,苦戀六年,城裡的教師嫁給了農村戶口的泥腿子,1974年5月4日,我們百年好合,結為終生伴侶。好友徐善華作藏頭詩致賀,“啟翅方向正/鵬程萬里徵/明朝越丘壑/儉樸謹慎行/同舞東風路/喜繪江山新。”話語直白,心意真誠。既是同道好友的衷心祝福,也表達了第二故鄉父老鄉親對我事業的殷殷期望。


沈啟鵬:我的第二故鄉如東


1975年底,大批知青回城,如東文化館還想留我在如東安排就業,是縣委繆叔平書記親自過問,秉公落實政策,讓我在最後時間返城。

查看更多南通本地精彩內容

請於應用市場下載“濠濱”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