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PMI雙雙走低,政策組合效應將進一步顯現

10月31日,國家統計局公佈10月份官方製造業PMI為50.2,非製造業PMI為53.9,綜合PMI為53.1。主要觀點如下:

第一,受內外部需求下滑、就業壓力加大、“十一”長假擾動等因素影響,PMI本月雙雙回落。10月份,製造業PMI為50.2,較上月下降0.6個百分點。其中,新訂單指數為50.8%,比上月回落1.2個百分點,這是由於內外部需求下滑較快導致的:國內終端需求連續兩個月下滑,8月、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環比增速連續比前月下降0.02個百分點;貿易戰升級(9月24日,美國宣佈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10%關稅)、歐日經濟承壓、新興市場風險上升等因素,導致國外需求回落,本月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6.9%,低於上月1.1個百分點,也是201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就業壓力持續加大,從業人員指數連續2個月降低,本月製造業和非製造業的從業人員指數分別為48.1%和48.9%,都已降至年內低點。中秋節加“十一”長假擾動,也一定程度拉低了PMI指數。

第二,積極財政政策帶來企業成本壓力緩解和建築業市場回暖,傳統動能向新動能轉變進程加快。5月增值稅調減稅率、10月個稅改革等減稅政策使得企業成本趨於下降。10月份,購進價格指數為58%,較上月回落1.8個百分點。另外,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幅度降低,能源和原材料價格增速下降也有助於緩解企業成本壓力。政府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支持,比如,所得稅率優惠、人才購房補貼、研發費用扣除等一系列政策,使得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建築業PMI為63.9%,高於上月和上年同期0.5和5.4個百分點,表明隨著下半年基建的上馬,建築業市場需求穩定增長(建築業新訂單指數和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56.2%和66.0%,分別比上月上升0.5和0.9個百分點),建築企業信心較強。10月份,高新技術產業PMI為51.6%,高於製造業整體水平1.4個百分點;前10月均值水平高於整體制造業2.3個百分點,表明國內傳統動能向新動能轉變的進程不斷加快。

「快評」PMI雙雙走低,政策組合效應將進一步顯現

第三,讓政策“飛一會”,期待政策組合發揮累加效應。10月,中、小型企業PMI為47.7%和49.8%,分別較上月下滑1.0和0.6個百分點,表明中小企業對增長前景較為悲觀。另外,部分外向度較高的行業受中美貿易戰影響在持續加深,如果明年1月2000億美元商品關稅提高至25%,預計會有更大影響。政府已經針對問題,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六穩”要求,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國企改革“雙百行動”、減少資本市場交易環節的不必要干預等政策,同時,貨幣政策、環保限產等政策也逐漸在邊際放鬆,這都有利於優化營商環境、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深化國企改革、提高微觀經濟活力。經驗表明,政策“組合拳”效果顯現存在滯後效應。在今年四季度到明年初,政策的累加效應預計會顯現,經濟運行將趨於平穩。

點評人: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 李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