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結小問題之郵票的邊紙到底該不該撕?

今天討論的話題是讓集郵者糾結很久的問題,就是郵票的邊紙!

大家都知道,郵票邊紙一般都印有圖案、花飾、文字、數據、符號、線條、徽志等各種標記,有著一定的郵政意義。不少文章和觀點都強調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郵票邊紙很重要。這經常讓集郵者很糾結:撕掉了吧,又覺得是不是損壞了寶貝;不撕吧,確實有的邊紙又大又難看,影響審美。

糾結小問題之郵票的邊紙到底該不該撕?


新中國郵票邊紙上的標記基本分為以下幾種:

1、廠銘。該票郵票的承印廠家名稱或郵票發行單位名稱。目前有國內的郵票由三家郵票印刷廠印製: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郵票印製局(廠銘:北京郵票廠)、河南省郵電印刷廠與遼寧省瀋陽郵電印刷廠。2016年3月16日發行《劉海粟作品選》特種郵票同時由上述三家同時印製(郵票1套3枚,每家印企業各印一枚),這也是至今僅有的一次。

糾結小問題之郵票的邊紙到底該不該撕?


2、數字銘。郵票邊紙上各種以數字(包括字母、羅馬數字)組成的標記。有製版銘、印刷日期號、印刷順序號、成品檢驗號等。

糾結小問題之郵票的邊紙到底該不該撕?


製版銘

,是印刷廠家留在印版上的文字、代號或符號,一般位於色標梯尺最深的一端,與郵票圖案一同印刷。

印刷日期號,是通過一組阿拉伯數字和羅馬數字的組合表示該版郵票的印製時間。(年份用兩位阿拉伯數字,月份用一位或兩位羅馬數字,日期用用兩位阿拉伯數字)

糾結小問題之郵票的邊紙到底該不該撕?


印刷順序號,是通過一組數字表示全張印刷的順序,由打印機逐張打印。

檢驗成品號,是印刷廠工人檢驗郵票質量後手工蓋印的一組號碼,也可以看作是該版郵票的最終生產流水號。隨著科技的進步,手工蓋碼變成機器噴碼,機器噴碼又發展出有防偽功能的熒光碼(熒光碼只出現郵票上非本文研究內容)。

集郵愛好者將“印刷順序號”、“檢驗成品號”統稱為版號,大約1997年以後郵票取消了印刷順序號,只有檢驗成品號。

糾結小問題之郵票的邊紙到底該不該撕?


3、色標 是郵票製版印刷時檢驗刷色用的標記,每用一種顏色,刷一個色標。一般分為梯尺、全色標。梯尺是指同一種顏色從深到淺的漸變色標,可以是連續漸變,也可以是分段(多為方形,也有圓形)漸變,在最深的區域一般有反白的文字或符號代表製版銘。全色標是指將所採用的全部顏色採用相同形狀(或不同形狀)印在郵票邊紙上,常用形狀有圓點、粗短線、梅花型,近期有不同形狀的全色標。

糾結小問題之郵票的邊紙到底該不該撕?


糾結小問題之郵票的邊紙到底該不該撕?


糾結小問題之郵票的邊紙到底該不該撕?


4、套色對位線。又稱十字線、對準線,在數塊印版進行套色印刷時,以不同顏色的十字線是否重合作為校準依據,確保套印準確。

5、電眼標記。印刷設備有控制印刷、對位、打孔的自動光電識別裝置稱為電眼,郵票邊紙上有對應的標記,供電眼識別。電眼的位置一般緊靠紙張邊緣,多條彩色線條與邊緣平行,一條黑色線條與邊緣不平行且頂到紙邊。

6、郵票的信息。郵票的套票名稱、單枚名稱,整版郵票的排列方式等。

糾結小問題之郵票的邊紙到底該不該撕?


糾結小問題之郵票的邊紙到底該不該撕?


7、與郵票內容相關的文字或圖案。

糾結小問題之郵票的邊紙到底該不該撕?


那麼郵票的紙邊該不該保留呢?

1、許多集郵者喜歡收集邊紙上有標記的郵票,是用於研究郵票的版式、版別、印刷時間、印刷顏色等內容。而更多的集郵者喜歡收集帶廠銘邊紙的郵票。收藏廠銘邊紙的郵票,如果郵票是一套多枚時要遵偱“同位原則”,即郵票在整版中的位置是完全相同的,如果是右上角就都是右上角。

2、邊紙上的文字或圖案(包括色標)如果要應用到郵集中,則要與相連的郵票一同展示、單獨撕下則不能展示(類似副票的展示)。

3、如果邊紙不帶任何標記呢?這就要看集郵者的需要了。如果是放在郵票定位冊裡(比如郵票年冊)或製作郵集時,這類邊紙就應該去掉。

結合上海東郵網、小C收藏等內容編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