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世界|PoS,解決工作量證明的資源浪費

PoS 權益證明:

虛擬挖礦 ,沒有浪費


鏈世界|PoS,解決工作量證明的資源浪費

好久不見!之前的知識有沒有好好消化?還記得上期我們簡單瞭解了一下工作量證明機制(PoW),那麼接下來,這一期「鏈世界」就來讓我們繼續瞭解一下另一種共識算法——權益證明(PoS)。

什麼是PoS?

鏈世界|PoS,解決工作量證明的資源浪費

我們知道 PoW 的基本概念:工作端提交已知難於計算但易於驗證的計算結果,而其他任何人都能夠通過驗證這個答案就確信工作端為了求得結果已經完成了量相當大的計算工作。它是保證比特幣、以太坊和許多其他區塊鏈安全的一種機制,但是 PoW 算法在挖礦的過程中因為電力浪費的問題而飽受詬病。

所以,有些人就提出了PoS——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它是一種在公鏈中的共識算法,可以作為 PoW 算法的一種替代者。權益證明要求用戶證明擁有某些數量的貨幣(即對貨幣的權益),點點幣(Peercoin)是首先採用權益證明的貨幣,儘管它依然使用工作量證明挖礦。

鏈世界|PoS,解決工作量證明的資源浪費

我們可以把 PoS 機制理解為是一種虛擬挖礦。PoW 主要是依賴於計算機硬件的稀缺性來保護區塊鏈安全,而PoS 則主要依賴於區塊鏈自身裡的代幣。比如,在 PoW 機制中,Gus我拿1000塊來買計算機,加入網絡挖礦產生新區塊,從而得到獎勵;而在 PoS 機制中,我可以拿這1000元去買等價值的代幣,把這些代幣當作押金放入POS機制中,這樣也能產生新區塊而得到獎勵。

PoS 的應用

鏈世界|PoS,解決工作量證明的資源浪費

一般來說,我們可以把 PoS 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簡單的 PoS 系統,很少甚至沒有從算法的設計上來解決問題。大多是比較早期的應用,比如點點幣 Peer Coin(PPC)、新星幣 Nova Coin(NVC)、黑幣 Black Coin(BLK)、未來幣 NextCoin(NXT)等等。

而第二類是精心設計的PoS系統,相對來說都比較新。基於不同的實現方式,精心設計的PoS系統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基於拜占庭容錯的權益證明(BFT based PoS),另一種是基於鏈的權益證明(Chain based PoS)。基於BFT的PoS的典型例子是Tendermint。基於鏈的PoS的典型例子是ETH Casper和ADA的Ouroboros。

第一類 PoS 系統安全性不夠。第二類 PoS 系統目前還不夠成熟,有一些處於早期運行階段,有一些還處理討論和測試階段,這些都需要後續的持續迭代優化和長時間的運行檢驗。

PoS的優缺點

鏈世界|PoS,解決工作量證明的資源浪費

從經濟角度上說,PoW 共識算法可以自然的做到防止區塊鏈分叉,但是 PoS 則需要精心設計好相應的規則來防止分叉,也就是“nothing at stake”問題,礦工為獲得生成區塊的獎勵而同時支持多個有衝突的區塊鏈分叉,導致區塊鏈系統無法達成共識。例如 PoS 可以設定懲罰機制,參與挖礦的礦工被要求鎖定一定數量的虛擬資產。如果他們被偵測到了存在不當的行為,則系統會沒收全部或部分被鎖定的虛擬資產。

PoS 的優點是礦工不需要去拼算力,而且也不會浪費太多的算力,這樣間接性的就會縮短達成共識的時間。性能上會比POW要來的高。

但它也有缺點,比如擁有代幣的大戶可以坐享其成,而且所有參與者可以持幣拿利息。賣幣的人也會少了,大家想著存著幣拿利息,也不利於流動性。還有一個間接的危險,就是會吸引黑客攻擊有大量幣的錢包。


什麼是 PoS,大家明白了嗎?PoS 和 PoW 兩者都有各自的優點,也都有不足。那麼今天的「鏈世界」就要下課了!下期預告:分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