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讚揚一個人需要提起三個其他人名的時候

在今日頭條被推了這樣一條推送,標題帶了三個人名,唔,或者說名人,來誇另一個人。

當讚揚一個人需要提起三個其他人名的時候

首先要說一下,對那篇文章誇讚的主人公我完全不知道是誰,也沒有任何惡意。看了看評論,大家對她的演技還滿認可的。這是我對她的,唯一的認知。所以針對這個現象的吐槽,不針對任何一個實際的個體。(這一段文字叫做——避雷針,防止挨劈)

我對今日頭條的算法一直挺好奇的,畢竟我搞懂了之後就能對應得在工作中發更對頭條胃口的文了不是。

但是我覺得他的推送最牛逼的地方在於,總是給我推一些我根本不關注也不想關注的東西。

而這些我不關注也不想關注的東西又往往用一個我可能願意點進去瞅一下,然後再退出來的標題。

比如這篇——懟完章子怡,她要和文章一起主演“新《茶館》”,孟京輝究竟看上她哪一點?

瞅瞅這架勢,為了誇一個人,生生提溜出來三個名人來搭臺子,不知道給出場費不。

當讚揚一個人需要提起三個其他人名的時候

這好像已經成為一個慣例,好像誇一個人必須得藉助一下其他人作為道具才可以進行下去。

而作為道具的這位,幸運的話是個正面形象,“xxx第二”,“小xxx”,“xxx盛讚”,“xxx佩服”……

不幸的話就是個墊腳石,“比yyy強多了”,“yyy遠不如他/她”,“都說yyy牛逼,可比他/她差遠了”……

其實在我淺薄的認知裡,我認為當稱讚一個人,不得不提出另外的人作為佐證的時候,實在是說明這個人,還不是那麼值得稱頌。(注意,我提到的是,不得不,那些雙王稱霸類的讚揚就不要對號入座了)

那天看到一篇文章,提到愛馬仕的時候這麼說——

當讚揚一個人需要提起三個其他人名的時候

那些號稱“xx屆的愛馬仕”們,這隻能充分說明愛馬仕是真牛逼,至於你牛逼不牛逼,還不確定。

同樣,那些必須拎出來其他人作為道具才能稱讚的人,只能說明道具是真牛逼,至於主人公牛逼不牛逼,還需要時間的檢證。

只是可惜,基於人性,這個套路,百試不爽。

林一夕

2018.10.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