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智的語言應該這樣說

言語和行為,是智慧的一種體現方式,在大家的眼裡,似乎機智的人更加容易獲得欣賞。機智的人處處小心,可是也有些人在任何場合都想表現出自己的智慧,恨不得將自己頭頂寫上“聰明”兩個字。但是,這些並不是機智之舉,機智的人懂得掩飾,特別是對領導,他們更希望讓自己的機智在領導面前得到更好的隱藏。

機智的語言應該這樣說

和領導說話,不機智是不行的,因為就算是一個聖人,他也會害怕自己說錯話。

我們總是認為自己和領導說話的時候應該儘可能將自己的能力、智慧全都表現出來,讓領導肯定自己。其實,往往真實的境遇卻不是這樣的。我們越是想表現自己,往往收穫的困難也就越多,那些機智的話,最終成了矛盾的導火索。

我們可以想辦法讓自己的話滲透到領導耳朵裡,也可以想辦法讓領導認可你,可是,你首先要確定,直接的表達是不是真的有用?

“趙總,您昨天交代的任務完成了,但我覺得大家處理一下這個問題會更好一些。”陳瀾剛從外地趕回公司,就急急忙忙向領導表達了自己的意思。

事情的起因是公司有一批貨在運輸過程中丟了,陳瀾負責去尋找貨物,但發現貨已經有所損失,領導的意見是換貨重新發,但是時間很長,客戶又可能會等不急。而陳瀾的意思則是向客戶解釋清楚,試圖讓客戶寬限幾天。

這兩個方法雖然都能用,但陳瀾的方法看起來卻底氣不足,因為趙總不買賬。

“我覺得和客戶解釋會造成不必要的焦慮,說多了沒用,他們是不會理理解公司的。所以,直接換貨發過去吧!”趙總聽了陳瀾的分析,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但卻沒有給陳瀾留一丁點的餘地。

“好吧!我等下安排,領導,你對客戶還真是理解啊,換成別人肯定會抱怨客戶找麻煩。”陳瀾見趙總心情大好,就隨口說了句。

機智的語言應該這樣說

“哎!客戶那都是上帝!我們再怎麼想抱怨,也只能躲家裡洩憤。”聽了陳瀾的肯定之詞,趙總果然軟了下來。

“但是領導,這群客戶這麼難纏,我們不打招呼晚發貨這麼多天,他們難道不會來鬧嗎?”陳瀾說出了自己的擔心,

“來鬧有什麼辦法,我們也已經盡力了。”趙總無奈地搖搖頭,然後對陳瀾說。

“要不先打個電話通知一聲吧,讓他們相信我們的專業水準。”陳瀾見趙總不說話,就自顧自的說了下去。

“好吧!就信你一次。”

陳瀾的提議終於獲得了趙總的認可,同時,她也獲得了領導的好感。

像陳瀾這樣的員工在職場很常見,明明自己有想法,卻總是被別人否定。

領導不喜歡你,你做什麼都是多餘的,而你的機智太急於表現,反而讓領導覺得你是在下戰書。

陳瀾後面的說話方式就很值得學習,她先是提出了客戶的問題,然後再肯定領導的想法,讓自己看起來不會太過於暴露。在最後闡述自己的想法,能有效維護自身的安全性,讓自己不會成為眾矢之的。

機智的語言太直白說出來,經常會造成對方心理壓迫感,讓對方覺得你是在向他炫耀自己的高智商,或者是抱著嘲諷對方的心態。

【巧妙說話金點子】

如何說機智的話呢?方法有以下幾點:

機智的語言要繞著彎兒說,不能直白表示出來,另外,不要急於表現自己,要找準時機,並且儘可能讓機智的話變成領導的話。

也就是說,你的高智商決策間接讓領導說出來才算明智。

傳達消息時,很多人會想辦法表現自己,想讓自己看起來“聰明”些,讓領導對自己刮目相看,所以,通常會將要表達的內容機智的表達出來,常見的句型有:

“這件事是這樣的……但我覺得……”我們到底是否應該在句子的後半部分加上我們自己的想法呢?其實,在傳達問題的時候,不應該袒露自己的想法,你要讓領導先看出問題,如果他看不出,你再間接提醒他。如果你這樣直接的表達你自己的機智想法,領導就會覺得你一定是在炫耀,自然不會對你有什麼太好的印象。

“可能這樣更好吧……”似乎聽到比較多的一個說話方式就是兩者對比法,就算是生活中,對比法的運用也是非常多的,

機智的語言應該這樣說

不是說對比法不能用,是運用的時候不見得會奏效。如果你想表達自己的想法,你要分清楚情況,對領導說話的時候,你要將兩者的分析放在前面,然後再表達你的看法,如果你把自己的想法放在前面,就容易讓領導覺得你“太”有主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