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最有錢文人!華人:太少了,金庸陪我們成長,青春價更高!

這個十月,分外涼冷,秋風鳴條,蒼松滴淚。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先生作古,享壽94春秋!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開創武俠新天地,風行全世界,“凡有華人處,必有金庸武俠小說”的讚譽絕非向壁虛作。他的武俠小說包羅萬象、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儒道兵釋,醫卜星象,凡中國古典傳統文化無不涵蓋,汪洋恣肆,非大手筆不能為此作。

倪匡:最有錢文人!華人:太少了,金庸陪我們成長,青春價更高!

出身名門,家世顯赫

很多人以為金庸老先生就是姓金名庸,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金庸是他的筆名,他的本名是查良鏞,他的家族就是大名鼎鼎的海寧查家。

海寧查家是個“以文為業,書香傳家”的家族,明清時期前後出了22個進士,康熙年間更是創造了“一門十進士,叔侄五翰林”的科舉神話。

查家在當時輝煌到什麼程度呢?在古代,官宦人家能夠獲得的最大榮耀,就是請當今皇帝給自己居住的府邸題字了。在海寧的查家老宅的正堂,有一副刻著“澹遠堂”的牌匾,這上面的三個字,就是康熙帝御筆親賜的。在查家老宅,隨處都能看到這種皇帝所賜的題字和楹聯。

倪匡:最有錢文人!華人:太少了,金庸陪我們成長,青春價更高!

不過到了雍正年間,金庸先祖、時任江西鄉試正考官的查嗣庭捲入震驚朝野的文字獄案,查嗣庭不僅遭戮屍梟首,親族、弟子多人也受株連。

隨後,詩書傳家的查家又通過科舉考試崛起,家族中出的最後一名進士是在光緒十二年,考取者是金庸的祖父。

查家不但文風盛行,在商業方面的成就也十分輝煌。查家的主要產業就是長蘆鹽場,光是這一項每年就能夠賺取鉅額財富。此外,查家還涉足絲綢、茶葉、洋行等各種行業,是江南首屈一指的大富豪,稱得上是十足的富甲一方。

而金庸族譜旁系姻親關係中,也有很多大家熟悉名字,比如:

徐志摩——金庸的表哥(金庸母親徐祿是徐志摩的堂姑媽);

蔣百里——金庸的姑父(著名軍事家蔣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是金庸的同族姑母);

錢學森

——金庸的表姐夫(蔣百里的女兒蔣英是“航天之父”“兩彈一星”功勳錢學森的妻子)

瓊瑤——金庸的表外甥女(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了瓊瑤的三舅袁行雲)

倪匡:最有錢文人!華人:太少了,金庸陪我們成長,青春價更高!

金庸父親是一位受過西式教育的大地主,在金庸小時候送給他人生中的第一本小說是狄更斯的《聖誕頌歌》。

這樣的成長環境加上家族基因的天賦加成,金庸不僅從小就是一個學霸級人物,還是個天賦異稟的商人。

15歲賺到人生第一桶金

金庸的經商天賦是在中學時期顯露的,他看到很多同學為準備入學考試而苦讀,靈機一動和兩個小夥伴一起總結了考試經驗之後,蒐集了許多中學招考試題,三人分頭加以分析解答,並用一種方便查閱的方式編輯成冊,合寫了一本書《給初中投考者》,自行組成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

結果這本書從麗水暢銷到臨近的江西、福建和安徽等省。因這本書的收益,這三位少年編者不僅中學時代衣食無憂,而且還積下了高中畢業後去重慶考大學的經費, 可以說是金庸靠自己的筆頭掙得第一桶金。

筆桿子裡寫出來的最有錢文化人

作為武俠小說大家,這個身份或許是他享譽最盛的。而另一個在金庸一生中不可磨滅的標籤,便是報人,一個傑出的報人。

1947年,他進入上海《大公報》,從三千名投考者脫穎而出。第二年,《大公報》香港版創刊,金庸被派入香港,那年他24歲。當時的香港與上海相比,並不發達,但金庸說,“我一生很喜歡冒險,過一點新奇的生活。”

《大公報》下期中一個晚報有個武俠小說寫得很成功的年輕人,和金庸是同事,他名叫梁羽生。那年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即將完結,而他的創作又到了疲憊期,於是,報紙總編輯邀請金庸將武俠小說繼續寫下去。

雖然此前從未寫過小說,但憑藉他對武俠小說的瞭解與喜愛,金庸還是答應接替梁羽生的任務。他把自己名字中的鏞字拆開,做了一個筆名,《書劍恩仇錄》正是他的第一部武俠作品,作品一炮而紅。

此書成功之後,金庸又在短短的幾年內創作了《碧血劍》、《雪山飛狐》和《射鵰英雄傳》等作品,一時間風靡全港。十餘年間,他寫下15部洋洋大作。

倪匡:最有錢文人!華人:太少了,金庸陪我們成長,青春價更高!

作家李敖曾在節目中批評金庸武俠小說“那寫得什麼玩意”,他說俠義部分金庸自己沒一樣做得到,“不講真話、不做真事”。不過,作為報人金庸,他似乎並不是李敖所說的那般。

在1959年開始追逐自己的夢想,創辦《明報》。(金庸:人創業要做自己熟悉的事情,不熟悉的事情做不好,我做過報館裡所有的工作,我很熟悉,所以我辦報)

然而現實卻是相當的“骨感”:《明報》立之初發行量十分慘淡,報社只能苦苦支撐。

當時《射鵰英雄傳》續作的《神鵰俠侶》幫助金庸穩定住了6000份銷量,金庸用自己的武俠小說使得《明報》逐漸走上正軌,然後他用自己的本名“查良鏞”寫社評,將《明報》一舉推上香港知識分子必看報紙的位置。

金庸是學《國際法》出身,對國際政治和局勢分析很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在20世紀60年代複雜的國際環境之下,他的社論觀點獨到犀利,闡述簡單易懂,很快為《明報》擴大了影響力。

下午寫社論,國際局勢,波雲詭譎;晚上寫武俠小說,江湖恩怨,兒女情長。社論2000字,武俠小說5000字,堅持日更20年,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明報》的讀者並不知道,寫武俠小說的“金庸”和寫社論的“查良鏞”是一個人。

倪匡:最有錢文人!華人:太少了,金庸陪我們成長,青春價更高!

經過多年辛苦經營,《明報》在上世紀80年代已經成為一家兼營報社、出版、旅遊、印刷乃至地產的報業集團,《明報》銷量已經高達十二萬份。

《明報》創辦時,資本僅10萬元港幣。到《明報》1991年股票上市時,其市值已達8億7千萬港幣,金庸獨佔六成。

1992年,《明報》的年利潤就已經達到了一億港幣,金庸以12億港幣的資產,名列香港百富榜第64位。上世紀90年代,金庸已經是香港報業大亨,香港新聞界乃至傳媒業界“報刊幫主”一般的存在。

金庸從1955年開始至1970年代封筆,總共寫了14部武俠小說,根據保守估計,金庸小說全球發行量已經超過了3億冊,翻拍或者跟他作品有關的電影電視粗略統計也已經超過100多部,可謂小說界“中國第一IP”。

2010年,金庸小說在內地重新結集出版,金庸版稅收入350萬,僅名列當年作家財富榜第12位。

2016年,第十屆作家榜上,金庸名列17位,版稅收入為850萬元。

此時距離金庸封筆已過去了整整44年,還能賺取高達850萬元的版稅,“上下五千年最有錢的文人”的吸金能力可見一斑。

靠一根筆桿子,將自己寫成了總裁!除了作品廣為流傳,金庸也堪稱最有“財商”的作家。 和金庸並列“香港四大才子”的多年老友、著名科幻小說家倪匡說:“金庸是中國上下五千年最有錢的文人”。

金庸不僅僅是有錢的文人,更重要的是他那顆俠義之心和愛國之心。

倪匡:最有錢文人!華人:太少了,金庸陪我們成長,青春價更高!

不管是喬峰還是郭靖,金庸筆下的大俠都是“為國為民”,而他本人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香港迴歸之前,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經過香港時曾邀請金庸到港督府會見,希望金庸支持英國人,不要歸還香港,但被金庸拒絕。1985年,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成立,金庸擔任基本法政治體制起草小組港方負責人兼經濟體制起草組成員。1988年,他又與查濟民提出“雙查方案”,為香港的順利迴歸做出了不可磨滅貢獻。

武俠是給成年人看的童話。在金庸的筆下,白馬在北風中長嘯,英雄在草原上射鵰,愛恨情仇在腥風血雨下洗禮,功名理想在刀光劍影裡飄搖。

倪匡:最有錢文人!華人:太少了,金庸陪我們成長,青春價更高!

沒有了金庸的江湖會是什麼樣?

倪匡:最有錢文人!華人:太少了,金庸陪我們成長,青春價更高!


我會告訴我的子女:江湖應當有喬峰的烈酒,令狐沖的長劍,黃藥師的洞簫,郭靖和黃蓉的白雕,還有張無忌的多情,楊過的痴情,韋小寶的女人……

寫在最後

在四十年改革開放浪潮中,繁世即浮世,不入世怎能知其味,不體驗則留遺憾此生,因此,大慌慌浮生之旅本意在財富中暢遊和感悟,感受時代脈搏和聲音,為有緣人提供財富資訊和獨特的精神食糧,併為此常常徹夜不眠,望各位看官關注,以此鼓勵,不勝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