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陷阱”,诺奖路上的“拦路虎”?

基于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的贡献,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本庶佑今年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关阅读:

本世纪以来,获诺奖的日本科学家已有18人,相当于每年诞生一位诺奖得主,而且大部分是“硬”诺奖。

因此每到10月份,日本的科学家都给中国的教育界和科技界提供了契机,以反思自身的教育和科技工作。反思在逐渐深入,但现实的改革有时却会走向另外的方向。

比如研究发现,日本理科专业120个,数量很多,在专业设置方面具备很大的宽窄灵活性,有大量跨学科专业,专业自主权在学校,专业目录为统计性目录,在学位授予类型上也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但在我国,今年四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被正式推出,在专业课程和知识组合方面追求单一标准。

从创新人才培养角度审视、从“钱学森之问”角度审视,这一举措在逻辑上可能是南辕北辙了。

日本科学家也在反思和总结其获得诺奖的秘诀。

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日本物理学家江崎玲于奈就在反思之后,提出“江崎黄金律”,又称为“五不原则”,作为诺贝尔奖的获奖秘诀。

对其“五不原则”进行认真分析,会发现其中三条阐述的是一个规律:


第一,不可受制于迄今为止的行事经验和规范。如果甘受阻碍束缚而裹足不前,就无法指望发挥果断的创造力。


第二,接受教诲自然是多多益善,但不可唯大学者、大教授马首是瞻。言听计从则难以摆脱权威的束缚,作为年轻人特有的自由奔放将逐步丧失。


第三,孩子般无止境的好奇心与天真烂漫的感性意识不容错失。

范式”是库恩在其《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一个标准严格但多有歧义的概念,这一概念在多义性上与老子“道”的概念相类似。

但大致判断,构成一种范式的是某一特定科学共同体成员们所采纳的一般性理论假定和定律,以及应用他们的技术。

范式包含三个重要部分,第一部分是明确陈述的基本定律和理论假定,第二部分是将基本定律应用到各种不同类型境况中去的标准方法,第三部分是一些非常一般的形而上学原则和方法论规定。

一门成熟的科学是由一种单一范式所支配的。简单来讲,范式就是教科书中主要传达的东西。

与范式相联系,个人在学习和认识层面会出现范式陷阱。那些在旧的范式中沉浸越深者,在旧的范式中学习越多、掌握更加精确、不断在旧范式中取得成功的人,陷入旧的范式陷阱越深,越难以跳出陷阱而做出创造。

按照现象学的概念,陷入范式太深的学习者,难以直接面对现象,他总是通过“范式”去看待和解释现象,因而被范式遮蔽了。

这时,范式在认识层面就构成了创新的“范式陷阱”。

从范式陷阱这个概念可以重新审视江崎玲于奈的“五不原则”。

  • “第一,不可受制于迄今为止的行事经验和规范。如果甘受阻碍束缚而裹足不前,则无法指望发挥果断的创造力。”

这里,“迄今为止的行事经验和规范”就是旧的范式,“受制于”旧范式,会落入范式陷阱,难以创新。

  • “ 第二,接受教诲自然是多多益善,但不可唯大学者、大教授马首是瞻。言听计从则难以摆脱权威的束缚,作为年轻人特有的自由奔放将逐步丧失。”

大学者、大教授是“旧范式”中的权威,因而可以强名之“大”。如果“唯大学者、大教授马首是瞻”,学习者自然陷入范式陷阱,陷入“权威的束缚”,于是难以创新。

这一点江崎玲于奈体会最深刻。

1957年,江崎跳槽到索尼公司工作,虽然当时是“无名小辈”,却是独立的研究者,不被束缚,使其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研究,因而取得了“创造性成功”。

  • “第三,孩子般无止境的好奇心与天真烂漫的感性意识不容错失。”

江崎在这里提到了“孩子”这个著名的概念,与老子在《道德经》中反复提到的“婴儿”概念、苏格拉底“哲学地爱翩翩少年”中的“少年”概念,以及安徒生童话中那个直接指出皇帝新装本质的“孩子”概念高度一致。

孩子是天生直接面对现象的,他还没有学习范式因而天然地在范式之外,天然地没有陷入范式陷阱。孩子天然就是“初心”,因而能够直接面对现象。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将进入范式,但保持“初心”才能保持“孩子般无止境的好奇心”,能够进入范式但不落入“范式陷阱”,这样才能在理解困境本质的同时,以孩子般的好奇心直视现象,产生本质、现象学层面的问题和直觉从而有根本性的创造。

从范式陷阱概念出发,我们可以发现江崎玲于奈“五不原则”的核心就是不落入“范式陷阱”,这是其总结的获得诺贝尔奖的必要条件和“秘诀”,当然不是充分条件。

从范式陷阱概念出发,我们在教育制度层面已有所分析,核心之一是学生在大学不能学习太多课程,毕业学分不能太多。

从目前情况看,四年本科保持在120~140学分之间较为合适。江崎玲于奈本科在东京大学学习物理学,学制三年,但因为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实际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半,其学习量确实很少,“基础很不扎实”。

从范式陷阱概念出发我们在教育理念层面需要反思“加强基础”的老观念。适度的基础其实已经足够,“加强”基础反而容易让学生陷入范式陷阱,违反江崎玲于奈的“五不原则”。

《中国科学报》 (2018-10-23 第5版 大学周刊,原题《不落入“范式陷阱”,获诺奖的秘诀?》)

注意!微信又双叒叕更新了......

此次改版后,每个用户最多可以设置12个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往常的大图封面展示。为了不错过科学网的推送,请根据以下操作,将我们“星标”吧!

点击“中国科学报”进入公号页面→点击右上角的···菜单 →选择“

设为星标”,搞定!

“范式陷阱”,诺奖路上的“拦路虎”?
“范式陷阱”,诺奖路上的“拦路虎”?
“范式陷阱”,诺奖路上的“拦路虎”?“范式陷阱”,诺奖路上的“拦路虎”?
“范式陷阱”,诺奖路上的“拦路虎”?

请按下方二维码3秒识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