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告訴你青島是一個「力壓深圳」的「移民城市」,你信嗎?

眾所周知,到改革開放以來,深圳算是中國最典型、最成功的的“移民城市”,那麼同樣屬於一線發達城市的港口城市青島,為什麼很少有人說他是一個移民城市呢?他到底是不是一個“移民城市”呢?

如果有人告訴你青島是一個“力壓深圳”的“移民城市”,你信嗎?

走在青島的街頭,你聽到的幾乎“海蠣子味兒”的青島話,即便是站在德式洋樓面前,也是如此:

原因其實也簡單,在改革開放前,山東已經是人口和GDP數一數二的大省,而在改革開放以後,青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然而與深圳不同,基本都是來自華北的人紮根了青島,最多也就是加上典型的日韓和走南闖北的浙江福建人,然而這些人在人口本來就接近1億的山東來說實在是“九牛一毛”!

如果有人告訴你青島是一個“力壓深圳”的“移民城市”,你信嗎?

其實青島還真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城市,而且他的“輝煌”比深圳早了將近600年!

元朝末年,農民起義軍與元軍的戰爭,導致山東人口銳減,當時,江淮地區爆發以劉福通、徐壽輝領導的紅巾軍起義,其東路軍於1357年攻入山東,而後著手北伐,而後經過4年的拉鋸戰,1361年,元軍重新佔領山東各地,而後又被明軍所滅——到了明朝初年,此時山東人口銳減,而青島所在的膠東最甚。

然而作為大漠與中原的緩衝地帶,山西地區未遭戰亂、人丁興旺,而且經濟比其他地區相對富庶,朱元璋和朱棣先後下詔,強行遷移大批百姓,終點則是人煙稀少的山東、河南等18地,如此大規模的移民前後進行了18次,涉及800多個姓氏,上萬個家族。

如果有人告訴你青島是一個“力壓深圳”的“移民城市”,你信嗎?

今天位於青島嶗山區的山東頭村——就是當年的山西人紮根青島600多年的一個縮影:

山東頭村位於嶗山區政府中心地帶,南臨大海,辛氏居民佔90%以上,據辛氏祖譜記載,洪武五年(公元1373年),辛景直、辛景福、辛景元三兄弟從山西大槐樹頭遷於肥城,又於永樂初年自肥城遷居於此,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嶗山區的高速發展,山東頭村這處“城中村”的地理位置變得異常優越。

如果有人告訴你青島是一個“力壓深圳”的“移民城市”,你信嗎?

近來根據青島市規劃局發佈的山東頭社區村莊改造項目規劃,山東頭社區村莊改造已經提上日程;這裡的早起移民,將再次迎來一個新的額歷史飛躍——當然這一次會更加“實惠”,而不像當年的“顛沛流離”!

如果有人告訴你青島是一個“力壓深圳”的“移民城市”,你信嗎?

然而也有人對此不太認同:主要是覺得深圳的科技創新能力不是青島所能媲美的,因此,青島最多算是一個“拆遷城市”,未來恐怕青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對此,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