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圈重磅!近500億新ETF來了,格局大洗牌!

中國基金報記者李樹超

今天,備受市場矚目的央企ETF成績單新鮮出爐。

華夏、博時旗下央企ETF今日雙雙發佈基金合同生效公告,華夏中證央企ETF募集規模為158.87億元,博時央企結構調整ETF募集252.22億元。

而據業內人士向基金君透露,華夏、博時、銀華三家公募旗下央企結構調整ETF合計募集規模超過480億元,接近500億元,這在當前低迷的公募發行市場可謂“重磅”,三隻如此大體量的ETF產品橫空出世,也將在很大程度改變當前的權益ETF市場格局,前十大ETF龍頭也將面臨“大洗牌”。

央企ETF合計募資近500億

今天,華夏、博時旗下央企ETF皆發佈基金合同生效公告,兩隻基金均自8月27日開始募集,至10月12日募集完成,公告公司的成績單如下:

華夏中證央企ETF是7448戶合計認購158.87億元。博時央企結構調整ETF合計認購252.22億元。銀華旗下該產品募集規模超過了70億元。

基金圈重磅!近500億新ETF來了,格局大洗牌!

基金圈重磅!近500億新ETF來了,格局大洗牌!

那麼,什麼是央企結構調整ETF,該基金跟蹤的指數又有怎樣的投資價值呢?

先來看下國企改革的背景,國企改革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完善市場化機制、提升效率。

本輪國企改革自2013年提出以來,到2017年底已經完成了1+N的制度體系建設,改革框架已經形成,改革方向已經明確,並通過改革試點探索逐步探索形成了有效的經驗。從2018年開始,國企改革開始向縱深區逐步推進,國企改革的成效將會逐步顯現。

基金圈重磅!近500億新ETF來了,格局大洗牌!

同時,國企改革的深化需要以資本市場的創新並進為配合。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資本需要在流動過程中優化配置。因此,國有資本的市值管理意義重大,應致力於建立一種長效組織機制,效力於追求公司價值最大化,為股東創造價值,同時通過資本的參與,優化資產配置,推動結構調整,二者共振形成正向循環。

而A股指數和ETF作為標準化的金融工具,在對接國企股權與資本市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放大國有資本功能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央企作為國有資產中質量和證券化率雙高的板塊,非常適合作為資本市場與國企改革的結合切入口。

央企ETF旨在聚焦實體經濟、推動結構調整、關注優質央企、分享改革紅利。通過公募基金產品的形式,在資本市場中實現國有資本和民間資本相互融合,共同推動央企結構調整改革,引領央企價值投資,讓投資者在普惠金融的理念下來享受到改革紅利釋放帶來的投資收益。

近年來,國企改革成效不斷顯現,中央企業在高質量發展上邁出堅實步伐。

今年前三季度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3萬億元,同比增長21.5%,增速連續5個月超過20%,運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持續鞏固。央企ETF的成功募集也體現了投資者對於國資國企改革及中央企業結構調整成效的高度認同。

從投資方向上看,三隻央企ETF跟蹤標的皆為中證央企結構調整指數,主要通過緊密跟蹤央企結構調整指數的表現,追求跟蹤偏離度和跟蹤誤差的最小化,而央企ETF聯接基金也有望成為對接投資者和國企改革價值體現的橋樑。

央企結構調整指數採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篩選了央企上市公司當中符合結構調整導向、且企業市值大、基本面優異的100家上市公司組成,最能夠代表中央企業的改革方向和改革成果,是最直接受益於國企改革的核心標的。

談及該ETF推出的意義,諾亞研究工作坊研究員褚志朋表示,ETF作為市場化主體成為上市公司的社會股東,有利於促進國有企業治理結構的不斷優化,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和價值;另外,ETF的發行上市,能夠更有效盤活國有資產,提升市場對國企改革的關注度和市場活躍度,推動資本市場在國企改革中價值發現、資源配置等重要功能。

基金圈重磅!近500億新ETF來了,格局大洗牌!

央企ETF改變國內ETF規模格局

事實上,3只央企ETF的募集成立,也將打破當前的ETF市場格局。

截至10月19日(本週五)收盤,目前前十大權益ETF規模排名中,寬基指數穩居ETF龍頭地位。其中,華夏上證50ETF以469.9億元規模穩居ETF龍頭位置,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南方中證500ETF則分別以307.5億元、271億元位居二、三位。

3只百億級規模的央企ETF成立,將打亂當前的ETF市場規模排名。其中,博時央企ETF募集成立的252億元將在南方中證500ETF和華夏滬深300ETF規模之間,躋身ETF規模第四。

而華夏中證央企ETF 158.87億元的規模也將躋身ETF規模前十強。

基金圈重磅!近500億新ETF來了,格局大洗牌!

值得注意的是,加上央企ETF之後,華夏基金公司在ETF領域的優勢進一步擴大,博時基金公司也躋身ETF第一梯隊。

華夏基金旗下上證50ETF,滬深300ETF和央企ETF規模在150億到470億之間,合計超過了840億,加上其他權益類ETF後,規模超過900億元,在國內基金公司中遙遙領先。

博時基金公司加上252億的央企ETF之後,該公司的ETF規模一躍進入行業領先地位,躋身全行業權益類ETF規模前五名。

央企ETF加上國企ETF,總規模將達到了600億左右,成為ETF中非常重要的一類產品。

談及資金對ETF的投資需求,北京某公募數量投資部基金經理告訴基金君,隨著A股市場機構投資者佔比的攀升、公募FOF、養老金等長期資金的增多,以及獲取阿爾法收益難度的增加,未來這類低費率、低成本、簡單透明的ETF工具類產品會越來越受到投資者的青睞。

該基金經理說,“雖然目前市場部分具備先發優勢的ETF龍頭,獲得了流動性集中的優勢,但參考美國ETF龍頭髮展的經驗看,目前國內不到3000億元的ETF市場體量還是太小了,在公募行業的佔比也非常小。隨著未來科技在ETF產品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ETF市場還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而每家公司都有望在這個廣闊的市場中抓住發展壯大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