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碧水、十美鄉村、百里茶廊...來這裡感受返璞歸真

為加快全市茶產業發展步伐,傳承弘揚信陽毛尖傳統手工炒制技藝,環湖百里茶廊“信陽毛尖十大茶坊”項目建設正有序推進。

一湖碧水、十美鄉村、百里茶廊...來這裡感受返璞歸真

“十大茶坊”建設地點在溮河區環湖路董家河鎮、溮河港鎮、譚家河鄉、十三里橋鄉四個鄉鎮。在董家河鄉車雲山村,記者看到,坐落於群山之中的車雲茶坊項目主體和內外裝修工程已全部完工投入使用。

一湖碧水、十美鄉村、百里茶廊...來這裡感受返璞歸真

一湖碧水、十美鄉村、百里茶廊...來這裡感受返璞歸真

茶坊內集茶葉製作、展示、銷售、餐飲、住宿為一體,遊客置身茶坊之中,就能觀美景、品茶香、嘗美食。

一湖碧水、十美鄉村、百里茶廊...來這裡感受返璞歸真

一湖碧水、十美鄉村、百里茶廊...來這裡感受返璞歸真

溮河區是信陽毛尖的主產區,為進一步加快茶葉標準化體系建設,提升全區茶產業發展質量水平,今年年初,溮河區委、區政府,圍繞南灣湖環湖路董家河鎮、溮河港鎮、譚家河鄉、十三里橋鄉四個鄉鎮,精心建設廣義、穩臻、德茗、嘉木飲等十大信陽毛尖茶坊項目。

一湖碧水、十美鄉村、百里茶廊...來這裡感受返璞歸真

每個茶坊的茶葉加工廠建設面積都在2000平方米以上,包含信陽毛尖傳統手工炒制體驗館一家,配套了“兩區兩中心一通道”,即茶葉加工包裝區、茶葉營銷展示區、茶葉審評中心、茶文化交流中心、茶葉生產觀光通道建設,進一步豐富茶坊功能,增強遊客體驗。

一湖碧水、十美鄉村、百里茶廊...來這裡感受返璞歸真

為保障百里茶廊“十大茶坊”的建設,溮河區政府制定出臺實施方案和建設規範,並指派溮河區茶葉局工作人員每天深入各茶坊建設點現場辦公服務,為企業解決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督促企業倒排工期,緊抓工程進度,安全精細施工。爭取在26屆信陽茶文化節之前全部完工並交付使用,為我市實施茶旅融合發展戰略,培育茶文化旅遊精品線路,做出新的貢獻。

對於遊客而言,來到茶山觀美景,親自體驗採摘茶葉的樂趣,在品茶的同時欣賞動聽的山歌、觀看茶藝表演,是茶鄉遊中最具特色的文化體驗。

“一湖碧水、十美鄉村、百里茶廊、千峰競秀、萬頃林海”

“百里茶廊”其實不止百里。它北起南灣湖入口,南到107國道, 經董家河、溮河港、譚家河、十三里橋4個鄉鎮,算起來有70多公里。沿途分佈著60多個村、10多萬茶農。山水間這條玉帶般的公路見證著茶農們的辛勞與歡笑。

信陽市茶產業辦公室提供的材料顯示,作為傳統特色產業,近年來信陽市茶產業呈現又快又好發展局面。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茶園面積達210萬畝,茶葉產量達5.95萬噸,總產值逾百億元。全市現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省市級龍頭企業90餘家;茶葉從業人員超過120萬人;茶農人均種茶收入超過5500元。

信陽毛尖 “黃金緯度”上的 茶中經典

信陽毛尖的品質,在唐代就已被茶聖陸羽垂青,北宋時蘇東坡也稱“淮南茶信陽第一”。陸羽的《茶經》和李肇《國史補》都把義陽茶列為當時的名茶。宋代《寧史·食貨志》和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中信陽茶也榜上有名。元代馬端臨《文獻通考》載:“光州產東首、淺山、薄側”等名茶。清朝信陽製茶技術逐漸精湛,製茶質量越來越講究,最終定名為信陽毛尖。

在遍佈全國的茶鄉中,在年平均氣溫15 、年均降雨量為1135毫米的環境滋養下,信陽毛尖從一出生,就“贏在了起跑線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