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湘西:官三代 沈從文 的 三段情 五)遊蕩

&

&

&

遊蕩

&

&

船到常德,沈從文上岸尋找取名“平安”的小客棧 —— 客棧老闆和自己大舅相熟。剛到客棧,即遇到大舅之子、表哥黃玉書。沈從文得知表哥從常德師範學校畢業後,隨大舅跑過北京、天津等大地方,現回到常德等待機會。聽聞沈從文說及離家的原因和去北方的打算,黃玉書說:“老弟,這點點事有什麼要緊!想開點,車到山前自有路。要去北京?莫急,先陪我在這裡住一陣子,實在不行,明年我和你一同去。路太遠,麻煩事多,兩人同去也好互相照應。”聽表哥說得有理,沈從文便隨他在客棧住下。兩人名為等機會找事做,實為本地人所說的“打流”。每天除了在客棧吃飯、睡覺,便是到常德大街小巷、河邊碼頭各處閒逛。

常德是一座中等城市,湖南著名的碼頭,沅水從城南流過,下注洞庭,上貫川、黔,扼住湘西的咽喉,為各種貨物上行下放的中轉集散地。延長千里的沅水流域及上游十多條支流,十多個縣出產的桐油、藥材、牛皮、豬鬃、菸草、水銀、五倍子、生漆、鴉片煙,從這裡經洞庭遠往長沙、武漢、上海;東南沿海所產魷魚、海帶、淮鹽、花紗、布匹、煤油、藥品、白糖等輕工業產品及日用消費品,也經這裡遠往湘西及川、黔邊境吸收消化。這作成了常德商品經濟的發達。

店老闆有個養女,1 6 歲,長得又白又胖,常找藉口上樓,故作嬌態地要黃玉書剪點鞋面、圍裙花樣。離開時,總要悄悄留下一包寸金糖或芙蓉酥,黃玉書照收不誤。他一面吃芙蓉酥,一面笑那女子長得像一團“發糕”。每次將旁人支走後,黃玉書便對沈從文長噓一口氣,說道:“老弟,風聲不大好,這地方可不比巴黎,我聽熟人說,巴黎的藝術家,不管做什麼事都不礙事。有些人欠了 2 0 年房飯帳,到後來索性作了房東丈夫、女婿,日子過得滿好。我們在這裡攀親戚倒有機會,只是我不大歡喜吃‘發糕’,正如我不歡喜從軍一樣。我們真是英雄秦瓊落了難,黃驃馬也賣不成!”旋又模仿私塾先生拈卦吟詩神氣,抑揚頓挫地哼道:“風雪滿天下,知己能幾人?”

期間,沈從文寫信給母親,信中充滿自責和懺悔。母親回信:……已作過了的錯事,沒有不可饒恕的道理。你自己好好地做事,我們就放心了。

讀到母親的信,沈從文想像著母親為自己不爭氣傷心落淚的樣子,便獨自跑到城牆上哭。其實,母親對這事看得很開 —— 事情已經作了,埋怨責備毫無用處,很有點“破甑不顧”味道。只是擔心沈從文凡事當真的“鄉下人”脾氣,將來還有被城裡“聰明人”耍弄的時候。

同時傳來消息:沈從文離開芷江不久,那位喚起他心中戀情的女子,出發到外面讀書時,在船上被土匪搶去作了押寨夫人。聽到這消息,沈從文悵然若有所失。便仿照失意墨客樣子,在客棧牆壁上,題寫了兩句唐人傳奇小說上的詩:“佳人已屬沙叱利,義士今無古押衙”,抒發自己心中的感慨。後來,那女子被一位黔軍團長花重金贖去。團長不久又被槍斃。不如是出於看破了紅塵,還是走投無路,女子終於進芷江洋教堂作了一名修女,去伺奉冥冥中的天主了。

凡事雖有表哥擋著,黃玉書又生性豁達,凡事放得開,能苦中作樂。沈從文卻感到心裡不安,這樣下去怎麼辦?五個月後,沈從文催表哥想法找事做。那時,離常德 9 0 裡的桃源縣,駐有一支湘西地方軍隊。是當年陳渠珍指揮的靖國聯軍一部分,賀龍擔任一個支隊的司令。和賀龍拜過把兄弟的向英生,也是鳳凰人,與沈、黃家都有交情,此時正帶著妻子住在常德春申君墓旁的一個大旅館裡。向英生曾留學日本,一身抱負,思想進步,一心想改革。與三教九流皆有來往。在沈從文催促下,表兄弟兩人便去找向英生,請他代為介紹,到桃源去找事做。向英生十分熱情地寫了介紹信,要二人去找賀龍。沒想一見面就談妥,賀龍爽快地答應讓黃玉書作 1 3 塊錢一月的參謀,沈從文當 9 塊錢一月的差遣,讓他們回常德收拾一下就來上任。送客時,賀龍還客氣地對兩人說:“碼頭小,容不下大船。只要不嫌棄,留下總可以吃吃大鍋飯。”

可是,沒等二人上任,一件新鮮事來到他們中間,把他們繼續拴在了常德。

那時,沈從文的七舅母在常德一所女子學校教書,表兄弟二人一道看望她時,得她介紹,認識了在同一學校任教員的楊光蕙。這位楊小姐是鳳凰人,家住離城 4 5 裡的得勝營,在桃源省立第二師範學校讀書時,和黃玉書一樣,學的是音樂美術。兩人既是同道,一見面就有了交談的興趣。加上黃玉書平時性情灑脫,一事不做,整天能自我陶醉唱歌;人又年輕,一對大眼睛烏黑髮亮,虎虎有生氣;擅長作通草畫,一件作品送什麼“巴拿馬賽會,”還得過銅牌獎。見面不久,兩人就相互鍾情,心裡燃起愛情之火。那所學校離沈從文所住的客棧 3 里路。從此,黃玉書幾乎每天都要拉沈從文作陪,到學校去見楊小姐。遇有熟人來客棧相訪或是下雨,黃玉書未能去時,楊小姐必託校役帶一封信來,說有要事相商。到那裡後,黃玉書和楊小姐坐在學校禮堂的一架大風琴旁,一面彈琴,一面聊天。沈從文就站在禮堂外面替兩人觀風。一見到校長走來,就趕緊通知他們。因此,校長一到禮堂門口,裡面的琴聲就忽然高了起來。校長見此情景,便非常和氣地笑笑:

“你們彈琴彈得真不錯!”

校長說的究竟是並不知情的應酬話,還是語含雙關,用“彈琴”作“談情”的諧音,一時難得分明。可兩個當事人卻相互會意,臉上訕訕起了紅暈。

另外說一句:校長姓蔣,有個女兒,叫蔣冰之 —— 後來以“丁玲”筆名著稱於世。

回到客棧,黃玉書便忙不迭地給沈從文作揖,要他代筆給楊小姐寫信,沈從文照例推辭不過。黃玉書自己卻躺在床上,一面哼著曲子,一面閉目溫習與楊小姐見面時的情形。信寫好後,沈從文從頭念給他聽。黃玉書聽他念完,一面搖搖翹起的大拇指,一面連聲誇獎:“老弟,妙!妙!措辭得體,合適,有分寸,不卑不亢,真可以登報!”

接著,黃玉書叫來茶房,要他將信給楊小姐送去。茶房卻藉口有事走不開,婉言推辭了。無奈,只好再由沈從文代勞,替兩人傳書送柬。就這樣,替黃玉書前後寫了 3 0 多次信,跑了 3 0 多個來回。有幾次,楊小姐還和沈從文談起,這信寫得如何如何好,看不出,黃玉書真有點文才。沈從文聽了,心裡好笑卻不敢笑,又不知如何作答,只得含含糊糊敷衍過去。回到客棧裡,沈從文向黃玉書說起這事,黃玉書一面哈哈大笑,一面說:

“老弟,你看,我不是說可以登報了嗎?”

1923 年,黃與楊小姐在常德結婚。可惜的是,他們的情書沒有保留下來,不然,該是他們送給孩子多好的見面禮!

1924 年 8 月 9 日,黃玉書和楊光蕙的第一個孩子在常德出生,起名黃永裕 —— 1946年,沈從文建議以“黃永玉”為筆名。筆名沿用至今。

鐵血湘西:官三代 沈從文 的 三段情 五)遊蕩

保靖

先前,和表哥去桃源見賀龍時,沈從文在那裡碰到從陳渠珍保靖總部派來作譯電的表弟聶清。眼見表哥和楊小姐打得火熱,不想做燈泡的沈從文決定去保靖陳渠珍處碰碰運氣。

鐵血湘西:官三代 沈從文 的 三段情 五)遊蕩

陳渠珍

陳渠珍,1882 年生,鳳凰人,畢業於湖南武備學堂。1907 年與林伯渠堂哥林修梅投奔川邊大臣趙爾豐,任新軍 6 5 標隊官。其時,英軍入侵西藏,陳渠珍上書《西征計劃》,得上司賞識,被任為督隊官,一面率軍抗英,一面鎮壓西藏土著叛亂。辛亥革命時,陳渠珍率部譁變,挑選湘黔籍官兵 1 1 5 人取道青海返回內地,僅 7 人生還。1912 年回到湘西,督辦河道建設,卓有成效;田應詔見才心喜,讓他在軍中任副參謀長,主辦軍官訓練團,培植個人勢力。1917 年升參謀長,兼任第一團團長。護國戰爭發生,田應詔不理軍務,湘西護國聯軍第一軍軍長改由陳渠珍擔任。1920 年任湘西巡防統領。

鐵血湘西:官三代 沈從文 的 三段情 五)遊蕩

絕世奇書

陳渠珍主持湘西軍政後,打著“保靖息民”旗號,銳意整軍經武,開辦學校、工廠,刺激商業,使湘西一度出現辛亥以後最好的局面。然而對內部卻不實行變革,沿襲清代綠營屯田制老例,人民承擔賦稅極重;對外又不思進取,護國之役,出兵最遠不過桃、常,孫中山在廣東謀劃第一次北伐前,曾派代表與陳渠珍聯繫,委以“第一師師長”職務。陳渠珍請一次客,送代表兩千元路費,委任狀卻壓在被褥底下毫無作用。這時,國內聯省自治口號喊得極響,陳渠珍便仿閻錫山在山西做土皇帝辦法,以“湘西王”自居。

陳渠珍對於老上司的世侄很是照顧,讓沈從文作了自己的文書;過了一段時間,得知沈從文有去北方讀書的打算,便讓沈從文領三個月的薪水,還鼓勵說:“你到那兒去看看,能進什麼學校,一年兩年可以畢業,這裡給你寄錢來。情形不合,你想回來,這裡仍然有你吃飯的地方。” 沈從文便拿著陳渠珍寫的手諭,到軍需處領了 2 7 塊錢,獨自離開了保靖。

鐵血湘西:官三代 沈從文 的 三段情 五)遊蕩

沈從文在保靖

沈從文終於跨出了對於他一生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步。這一步跨出去,開始了他此後無法逆轉的生命歷程,同時意味著他即將擺脫生命的自在狀態,從一般的“鄉下人”中間脫蛻而出,匯入“五四”開始的中國新文化、新文學的歷史洪流。

離開保靖,沈從文坐船沿沅水而下,去探望此時住在沅陵的父母。大約在 1921 年,沈宗嗣從東北返回湘西,在陳渠珍部作了一名上校軍醫官。先駐龍潭,不久遷返沅陵。沈從文的母親和九妹也趕到沅陵,與沈宗嗣同住。這位一心想當將軍的提督後裔,終於只能在一個上校虛銜上走完自己生命的後一段路程。到他在鳳凰逝去,沈從文再沒能同他見面。這次沅陵相會,是沈從文與父親的最後一次見面。

幾天後,沈從文辭別父母,背起一個小小包袱,從常德乘船,越過八百里洞庭湖,經武漢,到達鄭州。因黃河漲水受阻,遂轉徐州,經天津,在離開保靖 1 9 天后,到達北京。

走下火車,站在前門廣場上,沈從文舉目四望,只見川流不息的人群,巍然高聳的前門城樓。

——“北京好大!”

他知道,自己“開始進到一個使我永遠無從畢業的學校,來學那課永遠學不盡的人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