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男子起爭執用文斗,互吐口水是解決爭執的一種進步方式?

近日,安徽淮南街頭出現了讓人忍俊不禁的一幕:兩名男子因為開車起了爭執,雙方沒有用暴力來解決問題,兩個人站在大馬路上,周圍都是人,以及來往的車輛,兩人當週圍的圍觀者是空氣,互相朝對方吐口水,嘴裡還互相發出挑釁,但兩個人始終沒有有動手,只是相互吐口水。兩名男子如果當街打架解決矛盾,我們可以稱之為“武鬥”,但是,他們沒有,他們只是互相吐口水,我們可以稱之為“文鬥”。

兩男子起爭執用文鬥,互吐口水是解決爭執的一種進步方式?

圖片僅起聯想作用

其實,人們在解決相互間的矛盾時,解決的方式自古就會分為“武鬥和文鬥”兩種方式。所謂“武鬥”就是解決矛盾的方式具有激烈、暴力、血腥等特徵,“武鬥”方式對人身體有直接的傷害,有時這種傷害程度不可控。比如以“打架和鬥毆”的方式來解決矛看就是典型的武鬥,武鬥的方式比較單一,簡單點說就是一字“打”!

兩男子起爭執用文鬥,互吐口水是解決爭執的一種進步方式?

相比較武鬥而言,文斗的方式多種多樣,為了說明文斗的特點,我們先來看一下金庸先生的名著《射鵰英雄傳》裡面的一個橋段:郭靜和歐陽克在桃花島上同時向黃老邪提親要娶黃蓉,最簡單的方式當然是武鬥,讓郭靜和歐陽克直接對掐也就是比武,誰贏誰娶黃蓉,但是,這樣比武雙方容易出現不可控的傷害。於是黃老邪採用了一種間接的方式來測試雙方的功力:黃老邪吹簫來測試郭靜和歐陽克各自內力,郭靜和歐陽克不必直接比武,他們二人只需在黃老邪的簫聲中擊鼓就可以了,誰擊鼓堅持的的時間長,誰就勝出,因為黃老邪的簫聲是有“殺傷力”的,最後,不懂音律的郭靜勝出,黃老邪解決“爭端”的方式就是採用的文鬥。再比如,前段時間,成都兩司機因為車輛擦碰,在賠償問題上,兩名司機用剪刀石頭布的方式來解決,這也是一種文鬥。由此可以看出“文鬥”方式具有相對溫和、不暴力血腥,相對文明甚至矛盾的雙方不需要直接“交手”等特徵,因此,我們完全可以將文中提到的兩名男子解決爭執的方式稱之為文鬥。

兩男子起爭執用文鬥,互吐口水是解決爭執的一種進步方式?

兩名男子互吐口水,用這樣一種相對溫和的,稱得上文斗的方式來解決矛盾,對於這樣一種方式,相當一部分網友表現出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態,說這兩個男人丟了淮南人的臉,丟了男人的臉,不爺們。人們在生活中出現的一些爭執,客觀上講多數都是一些雞毛小事,如果人與人之間一出現爭執,為了面子,為了體現男人味就訴諸暴力,在武鬥中很可能就會鬧出人命,崑山寶馬男被反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武鬥很容易造成雙方的身體傷害,身體的傷害又很容易讓雙方情緒失控。正是因為看到了武鬥的害處,聰明和理智的人就會選擇文鬥,文斗的方式很多,出現爭執時雙方坐下來講道理當然是最好的方式,然而,不是每個人都是情緒管理大師,都可以心平氣和的坐下來交談(或剪刀石頭布),因此,相互吐口水發洩一下,這種方式雖然不雅,不好看,但必竟是一種文鬥,相比於暴力的武鬥,兩男子起爭執用文鬥,互吐口水是解決爭執的一種進步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