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作爲「領頭羊」已開始逐步向「強大」邁進!不容小覷哦!

華為,大家都熟悉吧!近日以來,華為停止社招的消息被傳得沸沸揚揚,不過其官方回應稱該傳聞為不實報道,並稱如今的華為是一家擁有18萬名員工、服務170多個國家與地區客戶的全球化公司,未來將持續開放吸納人才。在闢謠的同時,華為公司規模之大也得到了彰顯,且其或將不斷壯大的“野心”也使眾人為之稱歎。

華為作為“領頭羊”已開始逐步向“強大”邁進!不容小覷哦!

Huawei

提及國產手機品牌,華為儼然成為了大多數人們心目中最“強大”的品牌,這不僅僅體現在企業規模的愈發壯大,華為手機的市場佔有率也在穩步攀升。根據調研機構賽諾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國手機市場華為(包含子品牌榮耀)的銷量達到了3073萬部,市場份額高達28.6%,位居第一名。而回顧華為的“前世今生”可以發現,這一“老牌”廠商則似乎正在進行從“大”到“強”的蛻變。

華為作為“領頭羊”已開始逐步向“強大”邁進!不容小覷哦!

從2014年推出的全球第一款平行仿生雙鏡頭手機榮耀6Plus,到業內首款採用光質感玻璃材料的榮耀8,再到搭載領先的人工智能AI技術的榮耀V10……可以看到,榮耀的策略不只是利用互聯網思維獲取用戶,同時創新與品質的跟進也在不斷“討好”著目標市場。調研機構賽諾數據顯示,在今年第三季度我國互聯網手機市場銷量中,榮耀以1362萬臺的銷量與200億的銷售額位居市場首位,而小米則以1261萬臺的銷量與184億的銷售額位居其後,“雙寡頭”局面已然形成,二者的成績遙遙領先於第三名。

華為作為“領頭羊”已開始逐步向“強大”邁進!不容小覷哦!

華為和小米

有業內人士對中國商報記者稱,榮耀的發展為華為打開的是更廣闊的市場,更多用戶開始接觸並接納華為手機。華為定位高端與商務人群,榮耀則更受年輕人的青睞,再加之Nova系列主打線下市場,華為手機整體的前瞻性和發展眼光囊括了所有市場,做到了線上線下“一把抓”。“雙品牌”的策略有助於進一步擴大市場並發展不同類型的手機產品。

逐步向“強大”邁進

在國產手機越做越“大”的同時,華為作為“領頭羊”已開始向做“強”品牌進發。

一方面,華為在“做量”的同時看到了利潤水平與國際廠商間的差距,以蘋果為例,儘管其現在持續的“微創新”風格被人詬病,但根據財務數據來看,利潤的攀升使其一直穩坐手機利潤“霸主”的位子上。

據悉,目前華為正在向高端市場持續“發力”。在近期的倫敦發佈會上,華為Mate 20系列旗艦手機的定價便進一步上揚,其中保時捷版本頂配定價則達到了16760元,遠遠超過了蘋果新機價格。這則被業內看作為了華為衝擊高端市場以謀得更高利潤的探索表現;同時,華為的雲服務、HilLink智能家居生態等都在進入擴張階段,新的利潤點也在逐漸顯現。

另一方面,手機廠商的“強大”也更多體現在技術儲備與研發能力上。眾所周知,美國的一紙禁令曾令中興一蹶不振,但華為始終在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力度,從難堪大任的K3V2到搭載NPU的麒麟970,其最大的投入便在海思麒麟芯片上,這也成為了其優於其他國產廠商的長處所在。

就華為去年的年報來看,在2017年的研發費用達897億元,同比增長17.4%,近十年投入研發費用超過3940億元。截至2017年底,華為累計獲得專利授權74307件,累計申請中國專利64091件,累計申請外國專利48758件。同時,華為方面還曾表示,未來十年將以每年超過100億美元的規模持續加大在技術創新上的投入。換言之,在未來的5G時代亦或是AI潮流中,華為的“底氣”不容小覷。

華為作為“領頭羊”已開始逐步向“強大”邁進!不容小覷哦!

華為的年報

如今的手機圈中,國際廠商的地位已大不如前,華為不論從歷史積澱還是現有市場表現,多方面因素都在逐步獲得國人的認可。從國產機的領軍地位再到真正撼動國際市場,華為從“做大”到“做強”還需有一段路要走。

(以上屬於個人觀點,有什麼不對的歡迎指正,謝謝大家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