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炎潔火了20年,仁和藥業重廣告輕研發模式延續至今

斑馬消費 陳碧婷

一句“洗洗更健康”和付笛生、任靜夫婦,成為“婦炎潔”品牌最具識別性的形象,婦炎潔也成為國內女性私護洗液第一品牌。

婦炎潔火了20年,仁和藥業重廣告輕研發模式延續至今

最近,丁香醫生的一篇文章,再次讓打擦邊球的女性私護洗液受到外界關注。

依靠快消品式的廣告營銷策略,仁和藥業子品牌婦炎潔、可立克、優卡丹和閃亮滴眼液陸續成為暢銷品牌。

但公司在研發投入方面比較吝嗇,近三年的研發投入佔比當期營收比例均不到1%。

婦炎潔火了20年,仁和藥業重廣告輕研發模式延續至今

重廣告、輕研發

“婦炎潔”通過廣告轟炸奠定國內女性私護洗液第一品牌的地位,可立克、優卡丹和閃亮等子品牌的操作方式大致相同,產品廣告在電視等各大媒體鋪天蓋地。

仁和藥業(000650.SZ)用經營快消品的營銷策略撬動市場,正是這種模式,拉動仁和藥業業績大幅增長。數據顯示,仁和藥業2004年開始規模性地投放廣告,當年營業收入僅5億元,2011年的營收已突破20億元。

仁和藥業的廣告代言人接踵而來,先後簽下付笛生、任靜夫婦,袁詠儀、林心如、鳳凰傳奇作為婦炎潔洗液產品的代言人。同時,陳道明、宋丹丹、周杰倫等也陸續為公司子品牌代言。

這種模式帶來廣告費用大額支出,2008年之後3年,廣告費用支出均保持在1億元以上。

最近幾年,仁和藥業廣告費雖有所控制,但總體保持上升趨勢,2015年至2017年,廣告宣傳費分別為0.51億元、0.30億元和0.56億元。

斑馬消費梳理發現,同一時期,仁和藥業銷售費用分別為3.73億元、4.87億元和6.19億元,各佔比當期營業收入的14.78%、13.65%和16.10%。

婦炎潔火了20年,仁和藥業重廣告輕研發模式延續至今

銷售推廣方面大把花錢,在研發投入方面,公司卻顯得比較吝嗇。2015年至2017年,其研發費用分別為1243.82萬元、2764.76萬元和2764.92萬元,分別佔比當期營收0.49%、0.78%和0.71%。

2017年報披露,仁和藥業已進入註冊程序的19項藥品中,有11項被暫緩或暫停。當年,研發人員方面卻減少18人,同比減少7.17%,研發投入同比減少1.08%。

旗下品牌輿情頻發

大量廣告投放,讓仁和藥業產品迅速佔據市場,但因產品本身的問題,也讓公司屢陷輿論危機。

在這其中,被吐槽最多、持續週期最長的是 “婦炎潔”。

婦炎潔是仁和藥業早期的拳頭產品,最早在1998年進入醫藥流通市場,這款只有“衛消證字號”批文的產品,被指常年打擦邊球,加上各路明星代言,誘導女性頻繁使用“治療”炎症。

問題曝光後,婦炎潔開始升級產品,多款產品獲得國藥準字號,截至目前,尚有“抑黴菌洗液”和“植物本草抑菌洗液”等還是“衛消證字號”批文。

2012年-2013年是仁和藥業連續遭遇品牌重創。2012年4月,陳道明代言的可立克深陷毒膠囊事件;2012年12月,周杰倫代言的閃亮滴眼液被曝出含防腐劑;2013年1月,宋丹丹代言的兒童感冒藥優卡丹又被指出對兒童肝腎有毒。

婦炎潔火了20年,仁和藥業重廣告輕研發模式延續至今

輿論危機直接威脅到了公司業績。2012年和2013年,公司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大幅下滑,淨利分別下滑21%和24%,直到2014年才稍稍回暖。

轉型磕磕絆絆

2014年,國家出臺非處方藥網售政策,仁和藥業吃準了行情,半年內迅速打造出醫藥O2O平臺,並且聯合200多家藥企建立B2B平臺“和力物聯網”。

嚐到甜頭的仁和藥業加碼佈局,2015年9月,仁和藥業公佈非公開發行預案,擬發行不超過3.12億股,募資39億元收購通化中盛51%股權、叮噹醫藥60%股權等6個項目,但這個預案因被質疑數額過大未被通過。

仁和藥業並不死心,在2015年12月、次年3月、6月三易其稿,最後將B2B模式、1000家零售藥店收購等項目轉為使用自有資金,並將募資總額降至12億元,B2B計劃收購零售藥店數量由3000家降至2000家,瘦身的定增方案仍未通過。

儘管如此,仁和藥業依然在醫藥流通領域實施併購,2015 年,完成對叮噹醫藥和京衛元華的控制。

京衛元華擁有藥房網、京衛國華醫藥、京衛元華商貿和康立達快遞等企業,被仁和藥業視為構建“叮噹大健康生態圈”的重要一環,拿下其60%股權耗資3.26億元。

婦炎潔火了20年,仁和藥業重廣告輕研發模式延續至今

隨後京衛元華改名仁和藥房網,成為仁和藥業B2C業務主體,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分別淨利潤430萬元和257萬元。

另一家B2C平臺叮噹醫藥,在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相繼虧損508.60萬元289.86萬元。2017年底,仁和藥業將叮噹醫藥60%股權作價6636萬元轉讓給原股東,損失近600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