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這天,古人都是這樣過的!好玩,有趣

舉國上下慶國慶,遙想當年戰鼓驚。

全國人民齊祝興,皆齣兒女愛國心。


“國慶”一詞最早見於西晉,本指國家喜慶之事,而並非專指國家誕生的紀念日。

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

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過於帝王的登基、誕辰(清朝稱皇帝的生日為萬歲節)等。

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

通常這一天皇帝會大赦天下,賞賜百官,普天同慶、朝野同歡。

一般還會舉辦盛大宴會,歌舞戲曲表演等活動,這也算是“春晚”的鼻祖了吧。


“千秋節”的誕生


給皇帝過生日的說法,最早帶頭的是唐太宗。

話說這位皇帝可是一位對生日相當重視的主,但他因為考慮到自己生日那天也是母親的受難日,所以這位滿是孝心的皇帝從未大肆的操辦過自己的生日宴會。

直到他的重孫子唐玄宗上任後,這一切才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唐玄宗會過生活,深知苦了誰也不能苦了自己。

所以,當某些狗腿子提起將唐玄宗的生日作為國家節日,取名為“千秋節”時,唐玄宗心裡是異常興奮的。

因為這不僅意味著自己可以多過一天鶯歌燕舞的日子,而且還意味著自己將是史上第一個過“千秋節”的皇帝吶,想想都把自己牛逼壞了。

但是唐玄宗下面的那些狗腿子不懂啊,紛紛不贊同唐玄宗的做法,甚至推薦的人也只有一個,唐玄宗可謂是失望至極。

但是你以為這樣就算了嗎?

不,這不是我唐玄宗的風格。

於是唐玄宗使用了一切辦法,終於在第二年讓千秋節的提議受到了滿朝文武百官的呼籲。

而大臣們的意思就是:您怎麼開心怎麼來,畢竟這是您的江山。

終於到了唐玄宗生日這天:

他下令全國放假三天,並在宮中大擺筵席,邀群臣共同飲酒慶祝,鶯歌燕舞整座皇宮燈火通明。


國慶節這天,古人都是這樣過的!好玩,有趣



在千秋節這天,那些平常不愛出門的婦女也會在出門前將自己的臉上畫上各種各樣的圖案,花樣特別繁多。

妝面內容大多以“斜紅”“面靨”為主;塗唇則有“萬金紅”“大紅”“內家圓”等。

還有一些正值妙齡的豆蔻少女,真真把自己打扮的像朵花一樣,遠遠望去,好不美麗。

估計她們就是經過了四大邪術之一化妝術的洗禮吧,要不你看她們回家後,自己的丈夫和父母親都認不出來了。

唐玄宗過完千秋節之後,越來越覺得這個節日實在是好。

不僅可以喝喝小酒、聽聽小曲、看看美人跳舞,更重要的是,不用上朝!不用處理公務啊!實在是甚得他心。

可是千秋節只有一天,美滋滋的日子誰不想天天過,於是唐玄宗一狠心、一咬牙,便將千秋節更名為了“天長節”,其實就是加長版的千秋節。

於是小皇帝更加快活了。


國慶節這天,古人都是這樣過的!好玩,有趣



而當時唐朝的“鐵桿粉絲”日本聽說了唐朝的天長節,想著唐朝作為自己的偶像,既然引領了這樣一股潮流,那我們,嗯,也跟著潮流一下吧。

於是日本這個小迷弟就漂洋過海的將“天長節”帶回了國,併為明治天皇慶祝節日。

自唐玄宗將生日當節日過後,便相繼出現了多個“國慶節”,如:肅宗的地平節、敬宗的慶成節、武宗的慶陽節、宣宗的壽昌節、懿宗的延慶節等,甚至連末代皇帝昭宗、哀帝也設立了嘉會節和乾和節。

唐以後的五代和兩宋也繼承了這項“傳統”,舉國同慶給皇帝慶生。


到了明清時,由“千秋節”演變成的“萬壽節”更是得到加倍重視,與“元旦”、“冬至”並稱為三大節。

據說在康熙六十歲大壽時,號令全國上下為自己的花甲大壽舉行盛大慶典。在這天,官員們在皇宮裡專門搭建了綵棚和金殿來擺放壽禮。

金殿裡掛滿了寫著賀詞的壽幛,戲臺上上演著為皇帝祝壽的吉祥戲劇、賽馬、比武,好一派祥和氣息!


國慶節這天,古人都是這樣過的!好玩,有趣



待到聖上駕鑾而來,臣民紛紛磕頭祝壽,等待著太監們分發糕點,舉國上下一片歡騰。

街頭也是熱鬧!戲劇表演、遊行、踩高蹺……高手在民間,這真真是自古以來便有的。

藝人們異彩紛呈的表演,常常令人拍案叫絕,驚歎不已。

可以說康熙帝又把“國慶節”推上了高潮。


而真正的國慶始於民國


然而上面談到的“國慶”,都只是帝王們的“私人宴會”,客觀來講跟百姓是沒有半毛錢關係的。

真正上升到“onecountry,onedream”高度的“國慶”,還得從民國算起。

民國時期的“國慶”又是怎樣的呢?

許廣平在寫給魯迅的信中曾有過這樣一段敘述:“南方雙十節很熱鬧,家家放鞭炮,工會講演,宣傳革命,舞獅子,敲鑼鼓,隨處皆是。”

所謂雙十節即當時的“國慶節”,是為紀念辛亥年的武昌起義而設。從信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南方的“國慶節”還是同現在一樣熱鬧。


國慶節這天,古人都是這樣過的!好玩,有趣



然而北方的“國慶節”卻與之大相徑庭。

在1927年北洋軍閥被打倒之前的民國前十年,北方的“國慶節”一直都是十分冷清:每年的10月10日上至北洋政府,下至黎民百姓,幾乎沒有人對這一天有過多在意。

因為當時南北割據,南方被國民黨收割,北方被北洋軍閥控制,而北洋軍閥認為,武昌起義的勝利跟北洋系沒有任何關聯。

若不是臨街商店會在這一天掛出五色旗以示紀念,它也就僅僅如同一個普通的週末而已——機關休假一天,學校放假一天,全然不似南方的熱鬧。

隨之而來的軍閥混戰、內憂外患,國家四分五裂下的社會一片動盪,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更是無暇慶祝。直到後來南北獲得統一,北方的“國慶節”才終於得到重視。

國慶節正名


真正給國慶節正名那天,是1950年的10月1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紀念日,這裡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


國慶節這天,古人都是這樣過的!好玩,有趣



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

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

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佈過了。

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麼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麼回事呢?

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魯迅的夫人許廣平委員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託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

毛澤東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

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


國慶節這天,古人都是這樣過的!好玩,有趣



從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成為了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

也意味著我們多了七天的假期。


如今的國慶節

21世界的國慶節一部分人選擇當一個加班狗

一部分人選擇去別人生活過的地方旅遊

總之大街小巷裡全都是

來來往往的車和看不到盡頭的人頭

比如這樣的

國慶節這天,古人都是這樣過的!好玩,有趣


這樣的

國慶節這天,古人都是這樣過的!好玩,有趣


再或者是這樣的

國慶節這天,古人都是這樣過的!好玩,有趣


來來來,隨意感受一下

我大中華人民對過節的熱情

國慶節這天,古人都是這樣過的!好玩,有趣


真是怕了怕了

國慶節這天,古人都是這樣過的!好玩,有趣


總之在這個舉國歡慶的日子裡

還是祝大家玩的happy

畢竟開心最大嘛

節日快樂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