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近和一個人的關係,最好的辦法可能不是對他好而是讓他幫你忙

如果想要拉近和一個人的關係,最好的辦法可能不是對他好,而是讓他幫你的忙。

在生活中,許多時候,我們想發展人際關係,常見的一種思路是為對方付出。比如,你想和一位異性發展戀愛關係,可能就會誇讚他,送他禮物,幫他做事,以求打動對方。然而,心理學研究卻發現,這種刻意對對方好的做法,未必總能奏效,有時甚至可能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雖然我們都喜歡別人對自己好,但是如果一個人刻意去這麼做,我們可能會懷疑對方隱藏了什麼動機,或者有什麼附加條件,於是就會提高警惕性。

拉近和一個人的關係,最好的辦法可能不是對他好而是讓他幫你忙

要發展跟對方的關係,與其刻意討好對方,不如換個思路,請對方幫你個忙。幫完你之後,你們的關係反而會拉近許多。這是因為,就像前面我們講過的,態度很多時候是對行為的事後解釋。如果對方幫了你個忙,那麼對方就會為自己的行為辯護:“我為什麼要幫他呢?因為他是個很好的人!”他會說服自己,讓自己相信你是一個值得被幫助的人,也值得交往。

許多人在生活中其實已經用到了這個原理。一個經典的例子是美國的開創者之一,本傑明·富蘭克林。他在回憶錄中提到,他曾經有一位政敵,總是和他作對。為了把他爭取過來,富蘭克林想了個辦法。他聽說這個政敵的圖書館裡有一本非常稀有的書,於是便給對方寫了個紙條,借這本書。對方把書送了過來,一週之後富蘭克林再把書還回去,順帶寫了封信,表達了感激之情。這件事過後,他們再次見面時,這位政敵居然主動和富蘭克林打了招呼,這是之前從未發生過的事情。後來兩個人甚至發展出了持續一生的友誼。

心理學家已經做了更加嚴謹

拉近和一個人的關係,最好的辦法可能不是對他好而是讓他幫你忙

科學實驗來證明這一點。他們讓被試做一個實驗,得到了一大筆報酬,然後讓實驗人員問其中三分之一的被試,說自己的實驗經費緊張,能否從報酬裡捐一部分出來。另外三分之一的被試收到了同樣的請求,但問他們的人不是實驗人員,而是一個與實驗無關的人。剩下的三分之一則可以留下這筆錢。之後,所有的被試都填了一份問卷,詢問他們對於實驗人員的評價。結果顯示,給實驗人員捐過錢的人,對實驗人員的印象也最好。那些捐錢給無關的人,或是留下錢的人,則沒有這種印象。

拉近和一個人的關係,最好的辦法可能不是對他好而是讓他幫你忙

這些故事告訴我們,許多時候人際關係的破冰並不需要蠻幹,而是可以利用社會心理學的原理,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那就是讓對方幫你的忙,這反而會拉近你們的距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