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沒有城牆和樹木的城池—新疆交河故城

這是一座沒有城牆、沒有樹木的城池,曾經是古絲綢之路上最繁華的城市之一,是一座與古樓蘭齊名的西域古城,素有“東方龐貝城”之稱,它就是——交河。如今的它是一座古城的遺蹟,一片城市的廢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築城市,是中國唯一一處最為完整的漢代城市的遺址,更是世界著名的研究古代城市的僅有標本。你或許永遠也不會想到,就是這樣的一片廢墟在地下沉睡了兩千年之久才被發現,如今已經滿目瘡痍。

一座沒有城牆和樹木的城池—新疆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形制佈局

地理位置

交河城址,位於吐魯番市以西約13公里的亞爾鄉,因河水分流繞城下,故稱交河,吐魯番市西郊10公里牙爾乃孜溝兩條河交匯處30米高的黃土臺上,長約1650米,兩端窄,中間最寬處約300米,呈柳葉形半島。這裡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城郭諸國之一的車師前國都城,是該國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吐魯番的乾旱少雨,使故城保存得非常完整,建築全部由夯土版築而成,形制佈局則與唐代長安城相仿。城內市井、官署、佛寺、佛塔、街巷,以及作坊、民居、演兵場、藏兵壕、寺院佛龕中的泥菩薩都還可以找到。寺院佔地5000平方米,有汲水井一口。佛塔群有佛塔101座。從空中俯視,交河故城像一片大柳葉。

一座沒有城牆和樹木的城池—新疆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簡介

交河城,西漢至北魏,車師前國(古國名又稱姑師)皆建都於此。《漢書·西域傳》記載,“車師前國,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繞城下,故號交河”。其轄區包括現在的吐魯番盆地,車師前王國在公元前三世紀的都城就是現在的交河故城。它曾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車師前國的國都。在位於吐魯番市西10公里,一個叫做雅爾乃孜溝中,一座古代城址坐落在兩條小河交叉環踞的一個“小島”。這個“小島”就坐落在兩河岸上,因故,稱之為“交河故城”。殊不知,這就是我國首屈一指的古城遺址,儘管交河故城在經歷了2000多年風風雨雨,然而,由於這裡氣候極為乾燥,城址又遠離水源,城內遺址的官署衙門,坊區街道及建築物,依然較完整地被保留下來。

交河故城堪稱為世界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夯土建築遺址,也堪與瑞典的衛城廢墟媲美。交河城在當時是吐魯番盆地通向西北方向門道上的重要軍事要塞,整個城市地處百米高地上,俯視外觀就彷彿是一條巨大的戰艦遊弋在綠洲之間。

據史料記載,交河故城始建於3000多年前,建之規模,約7世紀遺存,城內建築面積約22萬平方米,它以一條南北長300多米、寬約10米的大道為軸線,把遺址分為三個區域,大道南端和東側各有巷口通向城外,大道分支出的縱橫小巷將建築群分為若干小區。大道北部為寺院區,規模宏大,塔群壯觀,其中央的一座大佛塔塔柱上部四面開龕,至今還有殘破的佛像。大道南部東側,為官署和住宅所在地,圍牆外還有城內唯一的一處廣場,寺院為安西都護府治所,後門為衙門,系唐初所建。在漢代時,交河故城為車師前國的都城。公元450年,車師前國覆滅,唐代安西都護府最初設置這裡,後來遷入龜茲,明代詩人陳誠出使西域路過此地時,賦詩嘆:“沙河二水自交流,天設危城水上頭,斷壁懸崖多險要,荒臺廢址幾春秋。”

據考古歷史學家從大部分建築遺址留有烈火焚燒的痕跡考證,交河故城可能是毀於一場大火所致。公元前60年,在第5次戰役中,樓蘭和西域的一些小國家也爭先恐後的派遣軍隊協助漢軍作戰,在漢軍更為猛烈的保衛和前後夾擊下,匈奴軍隊最終臣服,交河故城冉冉升起了漢朝的軍旗,史稱“五爭車師”。19世紀末,外國探險隊先後也多次到交河故城,雅爾湖石窟及車師貴族的墓葬群及古代遺址大肆挖盜,其中英國的斯坦因,德國的勒柯爾在這裡切割了大量的珍貴壁畫、盜走佛像、文書、木簡等。新中國成立後,國內專家對交河古城及周邊進行了系統調查考證,挖掘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如今,這座古城已成為國內外遊人嚮往的遊覽勝地,也是吐魯番千年滄桑的歷史見證。

一座沒有城牆和樹木的城池—新疆交河故城

文化價值

交河故城是歷史記載中吐魯番地區第一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獨特的城市建設風格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其在絲綢之路的歷史地位和城市建築遺存的獨特性,使其成為吐魯番地區的重要的人文和自然景觀資源。出土的數百件珍貴文物具有極高的藝術和歷史價值。

交河故城溝西墓地位於交河故城臺地西側之上。為晉、唐時期的平民家族墓葬群,是交河故城居民最為集中,規模最大的一處墓地。墓區東西長200米,南北長2000米,墓區墓葬多為家族墓地,地面為礫石堆砌的墓冢、墓院。地下為斜坡式墓道洞室墓和豎穴式墓。

交河故城溝西墓地的研究成果及出土文物對交河故城居民生活、習俗及政治、文化、歷史、宗教、藝術等方面起到以物證史的重要作用。

交河故城溝北墓地位於交河故城溝北的一號臺地上,二者相距不足500米左右。為吐魯番盆地漢代時期土著文化遺存。墓地為車師國貴族墓地,墓地規模40000平方米,以墓葬為主,有兩種類型:一是有封石標誌的豎穴土坑墓,一是斜坡墓道洞室墓。出土遺物近300件。

交河故城溝北墓地的資料為研究西域古代史、西域民族史及漢王朝和周邊小國的密切交往都是極為重要的。該項發掘成果填補了吐魯番以及新疆地區考古學的空白,出土遺物數量多,器型豐富在新疆地區罕見。不僅可證史之誤,補史之缺,而且是研究吐魯番及新疆地區古代史、環境、政治、經濟、民族、軍事、文化各學科研究者所必須的。

一座沒有城牆和樹木的城池—新疆交河故城

官署區

故城由廟宇、官署、塔群、民居和作坊等建築組成。這座古城幾乎全是從天然生土中挖掘而成的,最高建築物有三層樓那麼高。由於乾旱少雨,經歷了這麼長時間後依然得以保存。

一座沒有城牆和樹木的城池—新疆交河故城

一座沒有城牆和樹木的城池—新疆交河故城

廟宇寺院

城內有大大小小的寺院50多個,可見當時佛教極為盛行。保存完好的交河大佛寺,其主體建築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寺院佛殿中央方形塔柱上有28個佛龕,龕內佛塑雖多被盜,但仍殘存一些佛像泥塑。

一座沒有城牆和樹木的城池—新疆交河故城

交河大佛寺

一座沒有城牆和樹木的城池—新疆交河故城

東北小寺

一座沒有城牆和樹木的城池—新疆交河故城

西北小寺

一座沒有城牆和樹木的城池—新疆交河故城

塔林

交河故城是一個奇妙的、向下發展的城市。整座城市都是從高聳的生土臺地表面向下挖出來的,最深的有現在的三層樓高。這種建築方式被稱為“減地留牆”,中國國內僅此一家,國際上也罕見其例,正因為此,自十九世紀以來,它的神秘傳奇,吸引大批國內外探險家和考古學家紛至沓來此地探險尋寶和考古揭秘。

一座沒有城牆和樹木的城池—新疆交河故城

作為防禦性的小城,所有建築沿街都不開設門窗,只有繞進小巷,才能進入房屋。

一座沒有城牆和樹木的城池—新疆交河故城

與所有古城不同的是,交河故城還有三奇。一奇是它僅有兩個城門:南門和東門。南門為主門,已有建築已蕩然不存,只剩一個巨大的豁口;東門,被河道長期下切阻斷在懸崖上而名存實亡。二奇是交河故城三面臨崖,天險自成,沒有古城常有的城牆。三奇是城內屋宇殿閣,均是平地下挖而成,幾乎不用木料。

一座沒有城牆和樹木的城池—新疆交河故城

南門

一座沒有城牆和樹木的城池—新疆交河故城

東門

交河故城的歷史,對研究東西方文化交流、絲綢之路歷史、中亞文明以及中國古代城市建築、宗教、藝術等,都有著不可估量和不可替代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