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標準《森林火險氣象等級》:以氣象之名 止森林之殤

中國氣象報記者 吳婷 通訊員 楊曉丹

近日,新版國家標準《森林火險氣象等級》正式出爐。此項國標的頒佈實施,將進一步促進全面開展森林火險氣象等級預報預警業務,提高服務質量和效果,規範森林防火工作。

2018年以來,森林火災成為世界各地的一大“危險分子”。從1月至7月,歐洲共發生森林火災601起,過火面積達到8.77萬公頃,與2008至2017年同期均值相比,森林火災次數上升50%。6月1日,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自然保護區北部因雷擊引發森林火災,並於6月3日燒入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呼瑪縣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內,致使我國大面積森林遭到嚴重破壞。

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森林是蓄水固土、防風防沙、調節氣候的自然資源。森林火災給森林帶來嚴重危害,不僅造成經濟損失,也破壞生態環境,甚至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因此,森林防火事關社會和諧穩定和應對氣候變化大局,既對生態文明建設有重要意義,也對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意義。

“在可能引起森林火災的諸多因子中,天氣氣候條件一直被認為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乾旱、高溫、雷擊、大風等天氣都直接影響了森林中可燃物的易燃特性、森林火災的發生蔓延和現場撲救。”據該標準的主要編撰者、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趙魯強介紹,溫度、溼度、風速對森林中可燃物的易燃特性產生很大影響,風速、風向也可直接影響森林火災的傳播方向、蔓延速度和撲滅的難易程度。

國際上從20世紀初開始開展森林火災的研究,20世紀70年代起逐漸形成火險等級預報業務。我國的森林火險研究和預報預警業務雖起步稍晚,但發展迅速。1995年國家林業局制定發佈林業行業標準《全國森林火險天氣等級》(LY/T 1172-1995);1999年,中國氣象局和國家林業局聯合啟動開展國家級森林火險氣象等級預報預警業務;2007年,中國氣象局制定發佈氣象行業標準《森林火險氣象等級》(QX/T77—2007)。但由於這兩項行業標準存在指標不統一、數據資料難獲取、計算方法不夠嚴謹不便於操作、森林火險氣象指數和等級定義不清晰等問題,非常不利於全國推廣應用。

隨著森林可燃物監測技術和大氣科學的進展,修訂適用性更強的森林火險標準迫在眉睫。

2015年,中國氣象局提出修訂完善《森林火險氣象等級》。2018年9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公告,國家標準《森林火險氣象等級》獲得批准。

“此次新標準主要是根據降水、積雪、氣溫、溼度、風向、風速等氣象條件對森林火災易燃和易蔓延的影響程度,劃分氣象影響等級,即從氣象條件的角度,以氣象影響等級表示森林火災易燃和易蔓延的風險,並採用國家級森林火險氣象等級預報業務中,經過多年業務實踐和檢驗的‘修正布龍-戴維斯方案’計算森林火險氣象指數。”趙魯強介紹,另外考慮到我國幅員遼闊,地域差異較大,且屬於多氣候帶,根據大量的科學試驗研究驗證,依據地理氣候劃分五個區域,從而研究確定了各區域的等級閾值,進一步規範完善了全國森林火險氣象等級的製作發佈技術和業務,對即將開展的森林草原火險氣象預警國家級上下一體化業務將起到重要指導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