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丕谟:记金石书画家来楚生

洪丕谟:记金石书画家来楚生

在前辈金石书画家中,印象中来楚生好像比较寡言少语,无论在画院里碰到他或者是在其他朋友叙会的场合,与来先生打招呼后,要是你不与他聊,他也就那末几句关心问候语。论客观,这并非是他对于你的冷落,而是性格使然。

在外表上,来先生经常穿一袭比较陈旧的藏青人民装,戴一副圆边老式眼镜,一头朝后梳的短短头发,一米七十左右不瘦不胖身材,看上去有点像农村出身的革命老干部模样,而与实际年龄偏老而略显憔悴,但出言吐语,音色却比较沉厚。平生与前辈书画家打交道,来先生是交往较少的一个,但印象却深。

洪丕谟:记金石书画家来楚生

上世纪70年代初期,以印章擅名的来楚生就不肯多刻了,因为患有老年性白内障,目力有问题。一次,唐云先生托人送去代北京魏仰之先生求来老刻的两方印,就被婉转打了回票,后来便改请沈觉初去刻。

在下有幸,大概在70年代比较早的几年,找了一方上好鸡血石,由孙祖白先生自告奋勇说找来先生去刻,结果过不了一两个星期,图章刻成,但藕粉冻鸡血石却变成了一方长长的昌化冻石,也不知是被什么人搞错或者错刻给别人了。

洪丕谟:记金石书画家来楚生

不过,来先生能够为你小小洪医生精刻姓名章已经不错了,至于什么鸡血鸭血的,也就一切随他去吧。刻好后的白文“洪丕谟印”,1.2厘米左右见方,印面文字结构舒展而又紧饬,沉稳中透出一种古朴荡漾的韵致,后来人们研究来楚生的印章艺术,惯常也爱取为我所刻的这方印作为例子,可见我的这方印章,来先生是动了脑筋,花了心血的。

做事认真,写字认真,画画认真,一句话,就是做人认真,这是来先生向来的作风,也是先辈人品,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

洪丕谟:记金石书画家来楚生

印章之外,金元章在1972年端午节为我求来楚生书法草鲁迅诗一首:“雨花台边埋断戟,莫愁湖里馀微波。所思美人不可见,归忆江天发浩歌。”这幅书法,100×20厘米,尺幅虽然不大,却笔触饱满灵动,纸上墨迹既龙飞凤舞又厚实沉着,通篇感觉看上去显得相当的圆浑劲爽,在来先生并不多见的书作中,可谓出类拔萃。

前人论书往往爱说“沉着痛快”,这自然是因为沉着了,就难顾及痛快;痛快了,又往往失去沉着,而来先生的草书,却正有如此的妙绪,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不才如我平时致力于书法半个多世纪,所见古今妙迹不下好几万件,至今打开来先生的这件立轴,依旧为他的精彩书艺激动不已,其书艺书品当在林散之、沙孟海上,奈何世人不识,抑或是其作品流传太少,致使人们较难见到而忽略耶?

洪丕谟:记金石书画家来楚生

洪丕谟:记金石书画家来楚生

书印之外,来先生的画也画得相当的浑厚,讨人喜欢。2003年非典前,蔡梓源兄曾经让给我一件来楚生的芭蕉青蛙图轴。芭蕉水墨,青蛙着色;芭蕉淋漓,青蛙生动,我非常喜欢这张画,可惜的是原画是来先生在戏剧学院讲课时的示范之作,当时并未落款。

后来不幸来先生因胃癌西逝,此画遂由戏院前辈陈拾风请张大壮先生用一手漂亮古拙的隶书,进行补题。然而从古以来,由别人补题的名家名作又不知多多少少,一想到这里,反倒认为张大壮补题来先生的遗作,又成为人间的一段佳话了。

洪丕谟:记金石书画家来楚生

洪丕谟:记金石书画家来楚生

洪丕谟:记金石书画家来楚生

难能的是,来先生诗书画印,样样来得,样样出彩,真是好生了得。比如闲来,来先生也惯常吟得几首出人意料的好诗,这种做诗的习惯一直持续到晚年胃癌手术以后,依旧不改。如在当年六院术后,来先生就咏诗自庆新生之喜道:“六院和光胜暖房,因风柳絮到高堂。枝头好鸟频传喜,只是良辰已夕阳。”

在庆幸之中,却也勾起了诗人、画家深深的夕阳黄昏之叹。此后,来先生又有五言律诗一首自述病情和当时心态,依旧不失其风趣:“存止安所计,七十岁蹉跎。剖腹香心见,披肠芒角多。人疑中有歹,自信终无他。否则还成泰,残阳向晚何。”手术以后,别人怀疑可能“有歹”(坏毛病),可是诗人却自信终无他事,剖腹所见,唯有香心、芒角而已。

洪丕谟:记金石书画家来楚生

洪丕谟:记金石书画家来楚生

洪丕谟:记金石书画家来楚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