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区故事」中关村梦想实验室:汇聚“魔鬼与天才+创新模式”的创新型孵化器

有一座深咖颜色、造型独特的建筑,矗立于海淀大街一号(一号楼),位于中关村西区东大门,这便是海淀国企——中海投资主办的中关村梦想实验室,这里为创业者造梦、筑梦和圆梦,是一个汇聚了“魔鬼与天才+创新模式”的创新型孵化器。

2017年,是中关村梦想实验室成立的第五年,张岐作为中关村梦想实验室的运营主管,不仅见证了一号楼25年里所经历的风霜雪雨、荣耀与辉煌,也见证了海淀大街30年的历史变迁。

「西区故事」中关村梦想实验室:汇聚“魔鬼与天才+创新模式”的创新型孵化器

海淀大街“一号楼” 见证中关村历史变迁

中关村梦想实验室所在的一号楼,于1992年启用,先后用于政府办公、电子商城及创新型孵化器,她不仅见证了中关村从一个区域名称,发展到“中国的硅谷”的变迁,同时还见证了中关村在中国科技产业发展历史中“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2009年,随着国务院下达关于“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中关村迎来了新一轮发展契机。2010年,中海投资对一号楼进行重新定位、规划、清理、改造装修、招商入驻等一系列举措。

经过改造,一号楼外表焕然一新,先后引入了清科时代、创客空间、英特物研院、全电智领、天使聚场、智能硬件梦工场、机器人开放空间等创业团队进驻,并创新运用“搭建平台,聚集要素,对接资源,比肩成长,跨界融合,协同创新,血脉相连,携手共赢”的孵化理念,以及“聚焦目标、顶层设计、营造生态、精准孵化”的运营模式,创新孵化的功能。以顺应形势的功能定位为方向,以“魔鬼+天才”的创业创新要素的汇聚为基础,以先进运营理念和模式为保障的孵化器,被中关村管委会命名为——中关村梦想实验室。

据中关村梦想实验室运营主管张岐介绍,在一号楼华丽转身的过程中,中海投资对一号楼从功能定位、清理腾退、规划布局、装修改造、定向招商、孵化运营进行全面改造,实现了创业生态形成的全过程。

在中关村梦想实验室1-9层步行梯的墙面上,以绘画为基础,照片模型为补充,运用VR和可见光通信技术,再现了中关村科技产业发展30余年的历史——中关村科技产业发展画卷。画卷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海淀的标志性街道——白颐路开始,再现了电子一条街、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全国首家)的设立、电子大卖场、互联网时代,以及创新驱动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时代,最终点题--海淀区要成为“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这幅画卷,是由张岐带领团队创意并组织完成,长达1层至9层,从1楼到9楼的圆柱上,由尾到首,形成腾飞而上的巨龙。龙头在9层楼顶位置与一幅中国地图相接,龙眼正是中关村梦想实验室的标识,寓意着中关村梦想实验室乘势腾飞,争做龙眼。张岐表示,海淀一条街便如同一条科技巨龙般霸游天下,而中关村梦想实验室所处的海淀大街一号则是龙头位置,龙的两只触角分别伸向北大、清华、中科院,这无疑是中关村作为中国高科技产业源头创新资源的标志。

砥砺五年 创新孵化硕果累累

2017年,中关村梦想实验室成立五周年了。五年的时间里,中关村梦想实验室的孵化成果累累。由中关村梦想实验室率先提出的“数字设计,成就创业梦想”的运营理念已走出国门,登陆美国时报广场;由梦想实验室率先引入孵化、股权扶持的清科股份、全电智领、创客空间、天使聚场、文创聚场等一批代表性的企业,已在其相关的智能硬件、文化创意及互联网等领域产生极大影响,并取得丰硕成果。

其中,清科股份于2015年初,成功登陆新三板,成为中关村梦想实验室首家孵化上市企业;全电智领研发的可见光通技术应用,已经开始惠及文化、交通、医疗等多个领域,并代表中关村科技成果参与了2017世博会,即将走进人们的生活;创客空间,作为国内最早将“创客”文化引入并加以本土化的传播者、践行者,已经成为国内创客组织的一面旗帜,其完全有能力成为推动创客继续前行的引领者;天使聚场的互联网金融,正在以“天使茶馆”的形式,遍布国内,正在走向国际;文创聚场经过孵化,研发的可视化整体解决方案(VOS),已经得到影视、文创区域、商品物流及风投等领域的青睐,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提出共同行动纲领 创新孵化3.0

由共同目标、共同理念、共同举措、共同模式形成的《共同行动纲领》,是中关村梦想实验室未来的共同目标,也将是梦想实验室创新孵化的3.0标志。

张岐表示,共同行动纲领中,共同目标是指成果转化、产业促成;共同理念是指品牌、资源同享,创新驱动;共同举措是指平台汇聚,精准孵化;共同模式是指资源融合,协力众赢。由此构成中关村梦想实验室创新孵化3.0的基本要素。

在今年5月26日,中关村梦想实验室五周年之际,为落实推进创新孵化3.0的目标,中关村梦想实验室启动了“4+1”新举措,即,四平台一智库。其中,围绕可见光通信技术应用推广,拟设立中关村可见光通信技术应用研究院;围绕创新传统医疗运营方式,拟设立VR医疗孵化平台;围绕文化创意产业,设立VOS文创平台;助力推动机器人开放空间——因创实验室;同时,拟通过合作设立中关村梦想实验室“梦想智库”。

在中关村梦想实验室的孵化企业中,像铖果科技、文创聚场、天使聚场等企业的命名,均来自张岐的构想。他说自己喜欢“聚”字,意为“聚合”,他认为中关村不乏创新创业的个体,却缺少聚合的平台。

张岐认为,作为创新型孵化器的中关村梦想实验室,如今正在顺应市场需求,在“孵化+投资”基础上,聚焦产业需求,并侧重在以科技成果为核心,相关资源汇聚的平台为基础,运用“科技成果+产业资源”创新孵化方式,并通过探索创新孵化运营的机制和模式,加速促进创新孵化3.0的实现。

展望未来,中关村梦想实验室作为国企主办的创新型孵化器,还将进一步提升创新孵化层级,并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指导方针,力求在创新孵化中发挥国企引领示范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