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網友:如何在」危」中找到「機」,又避免在非洲投資生活的風險

上一篇介紹非洲機會的文章 在"山之良農“公眾號裡引起了朋友們的熱烈討論與留言。

小編仔細看了下你們的留言,然後綜合了在非洲多年的達人朋友的經驗與教訓,總結了各們朋友的專業的應對之道,供你們參考。

答網友:如何在”危”中找到“機”,又避免在非洲投資生活的風險

水牛與鳥在它背上的大草原

隨著中國與越來越多的非洲國家展開合作與商貿

機遇迅速增多,帶動雙方物資的互換頻率

不過,眾所周知,機遇總會伴隨各種風險和挑戰

進軍海外之前,要先了解投資目的地的概況

趨利避兇,順勢而為,才能順順利利開展業務

答網友:如何在”危”中找到“機”,又避免在非洲投資生活的風險

非洲兒童上班揹著柴火做飯和 heati

危機危機,危中有機,就看朋友你怎麼把握的了

國際合作經驗表明,一個國家吸引外資的多少與該國投資環境和投資政策密切相關。

眾所周知的是,非洲部分國家之所以留在人們心中落後、動盪的印象,正是因為其在政局、政策連續性方面曾發生影響負面的事情。

答網友:如何在”危”中找到“機”,又避免在非洲投資生活的風險

穀物收穫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亞

中國葡語國家研究中心的專家尚金格的經歷也值得各位朋友參考學習,他的經歷如下:

近日,筆者在返回非洲的時候,在非洲長期投資的一些華人朋友紛紛給我撥打電話,痛訴他們最近在非洲投資遇到的遭遇,甚至一個個“養魚式”的陷阱。如何預防投資糾紛成為很多華企面臨的重要挑戰。

以前,說起非洲,很多國人會認為非洲老百姓的生活是“吃飯一棵樹、穿衣一塊布,花錢靠援助,說話不算數!”這樣的描述對八十年代的非洲老百姓的生活比較貼切。不過,在進入21世紀後,經濟全球化,以及近些年我國政府提倡“一帶一路”政策給非洲經濟發展帶來機遇。非洲大陸人口約合11.5億,每年近3%的人口增長率,意味著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正在生成。聯合國人口管理部也預測未來非洲人口還會繼續增長,在2050年前,全球一半的人口增長都來自非洲,26個非洲國家的人口將翻倍。

答網友:如何在”危”中找到“機”,又避免在非洲投資生活的風險

非洲情調的女人

原因之一是非洲可以稱為全球“最年輕的地區。加之非洲所處的重要戰略位置,諸多因素疊加,非洲已經成為中國投資者心中的“新大陸”。

截至2016年年底,中國對非洲投資存量已達500億美元,當前,我國對非投資存量主要集中在沙哈拉沙漠以南國家,比如肯尼亞、南非、安哥拉、剛果(金)、贊比亞、尼日利亞、埃塞俄比亞、莫桑比克、加納、津巴布韋及坦桑尼亞等國。華人投資的數量增加,也會帶來諸多的矛盾、爭議和各類的投資陷阱等失敗案例。

避免政治、經濟和外部因素風險

非洲一向被認為是華企投資的“高風險”地區。無論在哪一個國家投資,風險都是存在,因此,事先必須做好風險防範。對於高危地區而言,系統的法律風險防範尤為重要,因為一旦不瞭解或者忽略風險,未來就面臨著更大的不確定性。

在非洲的投資,華人投資者必須充分考察所在投資國的經濟和政治發展動態,以及未來的可控的風險處置能力。投資非洲某一個行業,更像是投資非洲的某一個國家。國家的政治導向和經濟政策對於外來投資者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在我國政府提倡“一帶一路”政策下,很多非洲國家主動與中國進行密切的經濟、貿易合作。

答網友:如何在”危”中找到“機”,又避免在非洲投資生活的風險

斑馬躺一陣塵土

在中非合作的大背景下,華人華企在非洲的投資也會得到當地的政府歡迎和讚賞。因此,國與國之間高層面的合作,會給華人投資行業帶來利好因素。但是,除了上面所說的政治因素之外,難以把控的則是當地經濟政策制定發展方向。

現階段,我國的國營企業在非洲從事的行業大多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而民營企業則集中礦業、製造業、輕工業和日用品方面。國家經濟政策對各個行業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同時,也有“絆腳石”的嫌疑。

例如,非洲安哥拉的木材開採行業。近些年,安哥拉的木材開採行業可謂是方興未艾,特別是一些比較稀少的木材使得很多華人慕名而來進行投資。因此,木材開採在安哥拉全國如火如荼的開展。木材開採給國家帶來部分的財政收入,也給一些企業和個人帶來第一桶金。

答網友:如何在”危”中找到“機”,又避免在非洲投資生活的風險

在非洲的野生動物園。野生動物反射在水中的剪影

不過,進入2018年後,當地社會各界對於政府實施的木材開採政策和經濟策略給予批評,指責政府制定的木材開採政策是毀壞性、滅絕性。追逐“民主”的社會各界精英們對執政黨施加壓力,使得安政府立即改變開採政策,並對每個省份的開採量進行限制,木材的開採、運輸也必須在規定的範圍內。新的經濟政策落地,致使一些投資木材開採的華人投資者收益率急速下降,甚至出現投資者難以維持的情況。

投資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這句總是用在股市的名言,彷彿用在非洲的投資中也並不為過。因為,投資非洲的風險的確較大,如何保證投資回報率和長期發展的穩定性,必須關注當地政府對於經濟政策制定和政治導向方面。

項目投資前的行業調查 完善法律文書,勿鑽法律空子

進入非洲投資,必須對所從事的行業進行調查,分析行業的發展概況,瞭解相關的法律法規,切記盲目和閃電型投資。加強與非洲東道國企業的投資合作,利用該國企業的當地資源來有效降低中資企業的准入門檻,以便迅速打開市場,降低負面輿論影響。上述的方法有利於華人企業迅速融入當地社會,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經濟風險,特別是合作糾紛。

答網友:如何在”危”中找到“機”,又避免在非洲投資生活的風險

在非洲大草原斑馬

例如,近段時間,筆者接觸到一位華人投資者在非洲安哥拉的遭遇。這位華人在非洲投資經商已經超過十年之久,都是從事礦業開採方面。當時,其中一人進入安哥拉從事大理石和花崗岩開採,剛剛進入安哥拉石材市場時,便直接與當地公司簽署石材開採合作協議:當地公司負責土地、石材開採證辦理,而中國公司則負責日常的生產安全和銷售。隨後幾年的開採過程中,發現石材的品質和數量均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這時,當地人控制的企業主動要求把該公司的股權全部轉讓給華人投資者,雙方達成意向簽署書面協議,並由當地司法部門公證。看似一切都很合理合規,但是,就在今年石材開採逐漸進入最佳期的時候,公司的前持有人竟然通知華人投資者,已經把所屬公司售賣另一名葡萄牙人。

見利棄義在非洲國家投資中時有發生,這類事件發生後,法律是唯一解決問題的手段。為避免類似爭議的發生,在華人最初進入投資國時,必須瞭解東道主國家投資政策,制定完善的合同書,並由當地司法部門認證。在允許華人辦理和註冊公司的情況下,一定要使用自身的身份證件註冊公司,並保證所投資設備完全歸屬在自身名下,避免被不良合夥人侵吞資產。

答網友:如何在”危”中找到“機”,又避免在非洲投資生活的風險

在非洲的最南端,非洲的最南端,非洲的西開普省

在非洲任何國家投資中,不推崇也不排斥中資企業與西方國家企業之間開展對非投資合作。西方國家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對非洲投資的自由和語言優勢,適應非洲本土條件快,中資企業通過與這類企業進行合作能夠分散投資風險,不過,也同時增加多方不可控的風險因素。

比如,在非洲南部某個國家,華人企業通過一家西方企業介紹,與東道主企業三方投資沙金礦。西方公司提供礦業信息支持,當地公司負責土地和各類文件辦理工作,而中國公司則承擔人員管理、開採和銷售。不過,三方在沒有簽署正式合同文件的情況,口頭承諾華人投資者與當地公司佔大部分,西方投資者則佔少數股份。三方商談合作過程中氣氛非常融洽,華人企業也開始投入機械設備進行開採。前期的營地建設、作業機械設備、資金和技術人員均有華人承擔。在當地企業缺人、缺錢的情況下,華人開始開採工作。

答網友:如何在”危”中找到“機”,又避免在非洲投資生活的風險

在非洲的村莊,坦桑尼亞玩耍的孩子

由於,地形、地貌和地區河流流向的問題,前期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和困難。在經歷幾年的困難開採後,終於進入極佳的開採期,開採的沙金數量也逐漸增加。在經濟效益開始增加的時候,卻出現西方企業和東道主企業撕毀和華企協議的情況,並向當地執法部門惡意舉報華人在開採過程中存在的違法行為。執法部門對涉事華人企業進行處罰,因此,華企被迫接受一些不合理的條件,給自身的經濟效益造成影響。

在此,提醒華人華企在非洲投資,必須完善、制定、簽署合法合規的協議書,切勿妄想並攜帶合同書或者協議書到當地司法部門進行公證認證。以免,巨大的經濟損失。

遵守非洲當地的法律法規

履行社會責任增加認同感

在非洲投資與國內投資差別很大,華企面對的是極其複雜且陌生的法律環境。如果不能事先了解相關法律、政策和規則,境外投資將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在非洲開展業務之前一定要進行謹慎的盡職調查和全面的項目可行性分析。在這一階段,要將公司設立、項目收益、交易模式、稅收安排、採購物流、本地配套等投資策略全面覆蓋,以保證項目投入的回報率。

一些非洲國家經過經濟改革和貿易開發之後,國家的法律和徵稅體系也在逐步的健全。因此,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華人必須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按照規章制度進行合理的納稅。以免,由於納稅環節的失誤導致企業經營陷入困境。

答網友:如何在”危”中找到“機”,又避免在非洲投資生活的風險

非洲羚羊羚

在非洲投資創業的華人華企有很多,但是,我們會發現很多非洲當地老百姓並不像當地政府那樣歡迎華人的投資與建設。這方面的原因是多種因素導致:

第一,社會責任感差,華人投資為當地百姓創造財富值較低,特別是民營企業在非洲投資創業中只注重經濟利益,而忽略的社會效益,甚至,在逐利的過程中出現損害當地老百姓利益的情況。

第二,文化差異,非洲國家的文化、宗教、信仰十分繁雜,種類也非常多。因此,華人和非洲當地老百姓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容易產生激烈的碰撞,甚至會出現不必要的衝突。

第三,語言障礙,語言障礙在非洲一些小語種國家中依舊存在。語言溝通的不暢出現各種投資風險的案例也時有發生。

答網友:如何在”危”中找到“機”,又避免在非洲投資生活的風險

在非洲的山谷中村

近些年來,一些在非洲深耕發展的華人企業開始注重融入到當地社會人群中。比如,為當地孤兒院、養老院等社會公益機構提供經濟和物資上的幫助。一些華企還為當地孩子建設小學、中學和醫院。良好的履行社會責任是一個成功企業在非洲當地展現自身力量的最佳方式。我國向非洲的衛生、教育、文化項目投入了數十億美元。在莫桑比克首都馬普托建一所視覺藝術國家學校。中國還向非洲派出了數千名醫生和教師,歡迎非洲國家學生到中國學習或在海外學習中文,在非洲各地建體育館和學校。

在非洲投資的華企越來越重視投資的多重社會效應。美國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調查結果顯示,超七成非洲受訪者對中國投資者點贊。經過近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海外投資者之一,尤其是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安哥拉、尼日利亞、莫桑比克和肯尼亞歡迎外國直接投資的公司,非洲擁有世界上增長最快的10個經濟體當中的6個。

因此,投資非洲仍然是華人選擇的極佳選擇。不過,合理管控風險是投資非洲的必備條件,基於上述所述的案例,未來華人對非洲的投資必須分析所從事行業的風險,充分了解當地法律法規,完善投資書面文本合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