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石」「代代相傳」 壯大社區志願服務

「他山石」“代代相传” 壮大社区志愿服务

「他山石」“代代相传” 壮大社区志愿服务

1998年成立的全國首支農民義工隊——港口鎮民主社區義工隊,今年剛好走過20個年頭。在中山市民主社區三樓的大堂裡,貼滿了義工隊的事蹟:“初代”義工走訪入戶調解居民矛盾、“中代”義工幫貧扶困、“新生代”義工結對幫扶青少年成長。經過20年的發展,這支農民義工隊的工作內容、工作方式也發生著變化。

「他山石」“代代相传” 壮大社区志愿服务「他山石」“代代相传” 壮大社区志愿服务

義工隊致力打造和諧“大家庭”

70歲的梁少英,滿頭白髮,說起話來神采奕奕。她是民主社區義工隊的首批成員之一,常把“做義工不會老”這句話掛在嘴邊。

1998年,民主社區還是民主村的時候,兩委班子剛換屆,民主村面臨經濟發展困難、各種矛盾交錯、幹群關係緊張等諸多問題。為幫助解決這一問題,村裡一幫德高望重、人緣好、口碑好的老黨員、老幹部,自發組織了一支由11人組成的“特殊隊伍”,不計報酬、無私奉獻,致力於訪貧問苦、弔喪問疾、宣傳政策、調解糾紛。

梁少英是11人中的一員,當時已50歲的她接到任務後,常常熬夜上門調節。“常常說到半夜十二點都沒有一口水喝。”回憶起義工隊成立之初的困難,梁少英還歷歷在目。

沒有工資還常被誤解,為何還要堅持?梁少英常被問這個問題。“只有解決了糾紛,我們的社區才能更加和諧。”她把社區比喻成一個大家庭,只有“家和”才能“萬事興”。

社區互幫互助氛圍濃厚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支農民義工隊逐漸得到居民認可。在義工隊的影響下,民主社區互幫互助氛圍濃厚。

“我家公是第一代義工,我平時看他做那些事,覺得可以幫到人很好。”在家人的影響下,今年54歲的梁金娣,在2010年也加入了義工隊。梁金娣在村裡開了一個五金店,但無論什麼情況下,她都將義工工作放在第一位。除了在社區內做義工,梁金娣還走出社區,在港口鎮社工中心幫忙。一次探訪過程中,發現有居民仍居住在漏水的草房內,她便主動掏錢購買了米、尿布等前去幫扶。36歲的蘇二妹,從小在民主社區長大。小時候,鄰居家吵架、有矛盾時,她總會看到一群人來勸解。工作之後,蘇二妹與獨居老人結對幫扶,還在2009年加入義工隊成為其中一員。

帶動社區志願服務

經過20年的發展,農民義工隊伍逐漸壯大,目前共有隊員65名,比20年前增加了5倍多,其中年齡最大的82歲,最小的23歲。在良好助人底蘊感染下,社區聯動服務站積極發展社區志願者,至今已有超過600人加入到社區志願服務隊伍。據統計,近兩年,民主社區共做好事1500餘件,社區志願者服務群眾3000多小時,共為3000人次群眾提供各種幫助。

如今,農民義工隊的服務範圍,也不再侷限於糾紛調解。“我們現在按照年齡分為三組,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梁少英介紹說,年輕人結對幫扶問題青年,中年義工結對幫扶中年貧困家庭,年長義工則重點關注社區老人群體。而義工們的工作範圍,也從單純的調節糾紛,發展到幫貧扶困、關心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