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盛會落地成都 海內外專家都在會上說了啥?

又一盛會落地成都 海內外專家都在會上說了啥?

今日,由中國光學學會、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和國際光學和光子學協會共同舉辦的“第九屆先進光學加工及檢測國際會議”在蓉開幕。

記者瞭解到,本次會議設立9個專題,包括大鏡面和望遠鏡、先進光學加工技術、光學測試和檢測技術及設備、微納光學和亞波長電磁學、超表面波和表面等離子體光刻、極端製造技術、新型製造技術、柔性材料和器件、傳感和成像用光電子材料和器件。“這些專題是當前光學—製造領域的國際研究熱點。”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相關負責人說。

“聽說過燒刻光盤嗎?這實際是在光盤裡打了一個個的‘坑’。”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顧敏說起他研究的光存儲技術。日常生活中的DVD和CD光盤要想存儲更多的音樂和圖像,需要在光盤上打出一個個“坑”,用光來儲存信息,這就是燒刻。要想把光吸收的能量最大化,就要在一個“坑”裡儘可能放更多“點”,這個“點”越小越好。藍光的光點比紅光的光點儲存的信息更小,因此出現藍光儲存技術。

顧敏首次在納米材料中實現了五維光存儲,突破了藍光DVD三維存儲的技術瓶頸,他發明的雙光束超分辨存儲技術,使得一張DVD的存儲量可相當於1萬張DVD的存儲量。這一成果在2009年以封面形式刊載在國際權威科研期刊《自然》上。

“目前全世界3%的能量被用於大數據儲存,再過20年,數據越來越多,把全世界開發的石油用來發電都不夠。”據介紹,現在的大數據一般用磁盤存儲,這種存儲方式讀寫速度快,但消耗能量大,一般只有三五年壽命,需重新存儲。因此,顧敏還在2013年發明雙光束超分辨存儲技術。使用這一技術的光盤,不僅容量大,且單點消耗的能量非常低,使用壽命可達到上百年。

會上,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美國馬薩諸塞大學,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歐洲南方天文臺等專家,對光學前沿問題進行了交流和探討,共推先進光學加工與監測技術的發展。

新聞多一點:

本次大會的承辦方,位於成都雙流的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在光學領域科研成果豐碩。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簡稱光電所)始建於1970年,是中國科學院在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研究所。建所以來,光電所在自適應光學、光束控制、微納光學等領域取得了多項重大成就,先後取得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在內的550餘項科技成果,申請專利1000餘件,授權專利達500餘件,發表論文5000餘篇。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客戶端 記者 宋妍妍 編輯 李懷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