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如何構建社區優質生活服務圏?商業消費新場景即將來臨

小錦從今日上午舉行的"打造社區商業消費新場景構建社區優質生活服務圈"專題會議上獲悉,我市將大力推動社區傳統商業改造升級,發展社區商業新業態新模式,打造社區消費新場景,構建社區優質生活服務圏。在上午的會議上,還發布了《成都市打造社區商業消費新場景構建社區優質生活服務圈工作方案 (2018-2022)》(徵求意見稿)。

那麼這份徵求意見稿有哪些亮點?

社區優質生活服務圈的構建又將為市民生活帶來哪些便利?

小錦為您進行了梳理。

成都如何構建社區優質生活服務圏?商業消費新場景即將來臨

資料圖

成都如何構建社區優質生活服務圏?

以新零售、新業態、新模式為突破,規劃打造四類社區商業消費新場景

徵求意見稿明確,成都打造社區商業消費新場景構建社區優質生活服務圈將緊跟新時代居民生活消費升級新需求,以新零售、新業態、新模式為突破,提高場景消費觸發力,促進文體旅商農融合,聚焦社區商業品質提升和功能拓展,加快打造多元化社區商業消費新場景。

具體來說,成都將打造社區商業消費新場景,新建社區便民服務示範點,打造社區商業打造社區商業文化主題店、特色店、體驗店,還擬開展社區便利店辦證便利化試點。根據徵求意見稿公佈的時間安排,今年,我市擬啟動試點示範,打造社區商業消費新場景試點32個,建設社區便民服務示範點80個,打造社區商業文化主題店、特色店、體驗店試點100個。到2022年,全市共打造社區商業消費新場景200個,新建社區便民服務示範點300個,新增加社區商業文化主題店、特色店、體驗店1000個,社區商業連鎖店數量達到10000家,其中24小時便利店1000個,新零售連鎖店(生鮮)100個。

根據徵求意見稿,成都擬規劃打造四類社區商業消費新場景:即城市社區、現代社區、國際社區、農村社區商業消費新場景。

這四類社區商業消費新場景各有不同,分別又具有怎樣的特徵?

據介紹,城市社區主要以社區居民為對象,依託商業綜合體、街區底商打造;現代社區主要以社區居民、商務、遊客為對象,依託特色街區、商業綜合體打造;國際社區主要以社區居民、商務、國際人士為對象,依託條件成熟的社區或商業綜合體打造;農村社區主要以社區居民為對象,依託街區底商、社區便民服務中心打造。

那麼,這些社區商業消費新場景究竟要如何打造?

具體來說,在舊城改造中,結合特色街區、歷史文化街區、城市夜景江景、商業綜合體等建設,植入歷史文化元素,引入新零售、新業態,打造集休閒娛樂、文化旅遊、購物體驗等為一體的消費場景。

在新建城區結合商業綜合體和社區便民服務中心規劃建設,植入現代、時尚元素,打造集休閒娛樂、餐飲購物等為一體的消費場景。

對標歐美國家社區消費業態,在條件成熟的社區或商業綜合體植入國際化教育、醫療、運動健身、酒吧餐吧、國際主題館、進口直營店等元素,引入國際、時尚品牌等業態,打造一批國際範消費場景。

結合場鎮、社區居民集中區規劃建設,佈局便利店、標準化農貿市場、體驗店、生資店等生活業態,疊加政務、商務服務,打造農村社區生活便民服務場景。結合特色鄉鎮和新農村規劃改造,植入歷史文化、體驗旅遊元素,引入地方特色業態和產品,打造農村社區特色消費場景。

社區優質生活服務圈將為市民生活帶來哪些便利?

在社區、樓宇設立"微菜市",增加24小時便利連鎖店生鮮產品比重

徵求意見稿提出,要創新發展模式,增強社區商業新場景持續發展動力。具體來說,鼓勵在社區、樓宇設立"微菜市",為城市居民提供即時便捷的生鮮產品。

要鼓勵社區商業企業應用"人臉識別"技術,發展"無現金支付""24小時無人值守"等新型服務方式,開設網紅店、無人店、快閃店、智慧店等新業態。鼓勵零售企業打造社區大超市,採用"超市+食材餐飲+生活APP"服務模式,構建社區居民線上消費線下體驗的生活方式。

同時,鼓勵社區便民商業主體錯位提供服務。支持時尚店、主題店、便利店和各類超市在國際生活社區、中央商務區、天府綠道、交通接泊點等區域布點便利連鎖店(24小時),增加生鮮和自有產品比重,增添城市報警等服務功能。

值得關注的是,徵求意見稿還提出,要構建15分鐘社區便民生活服務圈,便民服務範圍將進一步擴大。具體來說,支持城市供水、燃氣、供電、公共交通、醫療衛生、教育等政務和公共服務單位以購買服務或共建方式在社區便利店、超市設置終端設備和系統,擴大服務種類和覆蓋面,為社區居民提供優質、便利的政務和公共服務。支持金融、快遞、票務、旅遊、維修等商業服務項目疊加到社區便利店、超市,擴大便利店商業服務疊加覆蓋面。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客戶端 記者 孟浩 劉金陳 編輯 李懷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