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創辦了廣州首家區塊鏈孵化器,還要複製到30個園區

夏末秋初,廣州黃埔區,六號線地鐵口,矗立著一棟橙黃色的樓,那是蟻米眾創空間,是廣州市首家區塊鏈眾創空間。自2017年年底開園,目前共聚集了81家相關企業。

互鏈脈搏在這裡,見到了蟻米的創始人張錦喜。

張錦喜於1999年進行互聯網創業,2000年創辦天拓科技,成為互聯網領域的“排頭兵”。2016年初,開始組織技術團隊研究區塊鏈。

2017年,便聯合廣州市黃埔區政府打造了區塊鏈眾創空間。

“打造眾創空間,是因為我認為區塊鏈未來會成為很重要的技術底層,不論是對國家,還是對創業青年,都將產生深刻的影響。”張錦喜說到。

他創辦了廣州首家區塊鏈孵化器,還要複製到30個園區

蟻米創始人:張錦喜

開園10天便爆滿 ——“教創孵投”助力項目落地

“這裡是一個遊戲團隊——廣州矩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年初正式與我們簽署協議,6月份,項目在韓國公演、發佈,引起遊戲界的熱捧和強烈關注,獲得了多家巨頭的合作意向,第二輪融資估值達到兩個億。”參觀園區時,張錦喜指著幾個卡位,欣然地向互鏈脈搏介紹,“目前團隊已經擁有20多位技術人員”。

“這邊是廣州炫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將區塊鏈技術與藝術領域的版權溯源、追蹤認證相結合,獲得蟻米區塊鏈基金500萬投資。目前公司成功中標了廣東美術館3D展館及對應入館的一期藝術品的版權區塊鏈認證。”

在蟻米眾創空間中,成功賦能實體經濟,並得以快速發展的區塊鏈企業並不是個案。蟻米基金投資的40多個區塊鏈項目中,目前僅有3個停止運營,基金投資存活率為廣東省最高。

這不僅得益於黃埔區政府對眾創空間及區塊鏈的扶持,更得益於蟻米四維閉環運作的生態型創新創業與產業資本運作模式。

‘教孵創投’是我們獨創並始終堅持的四位一體模式。‘教’就是以培養人才和教育訓練為核心,將人才作為產業發展長期的堅強後盾。此前,我也參與策劃和投資了與管委會簽約的廣州黃埔區塊鏈培訓學院;‘孵’與‘創’相結合,蟻米以開放的姿態彙集各種技術創客、鼓勵各類技術創新並用蟻米獨有的孵化方式為支持系統;‘投’是指蟻米強有力的基金經理團隊和投資,保障孵化基地的完整運轉。”張錦喜介紹。

以此模式運營的蟻米空間,不僅是廣東首家區塊鏈開源社區眾創空間,更擁有國內第一個專項區塊鏈場景項目私募投資基金—蟻米戊星基金。作為與政府簽約的項目,享有政府的補貼,因而,園區為創業者提供的服務更加完善。

“以卡位的租金來說,經團隊調查,廣州市辦公卡位價格由每月2000多元至600多元不等。蟻米眾創空間為扶持創業團隊,將卡位價格定為300元,蟻米認可的區塊鏈團隊更可免費獲得卡位。在後續的團隊培養方面,園區經常組織技術沙龍、創業特訓營,蟻米空間的技術骨幹與入駐企業進行技術指導、技術交流,蟻米空間的基金團隊也會從商業模式、產業運作等角度給企業做輔導。”

擁有優質的空間及創業服務,蟻米開園後10天,園區的入駐企業便爆滿。但眾創園區並不是毫無條件的接納所有項目,進駐園區,要經過蟻米空間運營團隊、技術團隊的審核,嚴守國家法律法規與政策底線,避免以發虛擬幣為目的的項目、沒有實際應用場景的項目進駐園區。同時項目要經過為期三個月的“百日成金”特創營訓練,才可成為投資的對象。

張錦喜表示,慎重篩選入駐企業,不僅是對企業負責,更是對投資人及合作的地方政府負責。

政府、政策是張錦喜多次提到,且區塊鏈領域少有他人提及的觀察視角。

“未來,金融行業、金融領域延伸出來的供應鏈行業,及數字創意或數字化相關的領域,會是區塊鏈發展較快的領域。政務領域,更將是區塊鏈主要落地應用的領域。”

張錦喜解釋,“大部分人對區塊鏈技術並不是很理解。就如我做互聯網時,許多人讓我用幾句話來解釋互聯網。但如今,不用解釋,大家便都可以理解互聯網的含義,這其實離不開政府政務的驅動。政府應用技術,政務與區塊鏈的結合會推動區塊鏈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推動全社會對技術的認知,以及技術的推廣和普及。”

張錦喜還透露,目前,對區塊鏈有深入瞭解的政府,對區塊鏈的態度比較積極。許多地方政府在做各種形式的接入和使用,比如,廣州開發區做了稅鏈、深圳推出了區塊鏈發票。

蟻米還與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政府合作,打造了25000平米的“金融+區塊鏈”產業基地。依靠廣東金融高新區的產業優勢,目前, 2000平方孵化中心已經啟動接受區塊鏈創客項目入駐,整個園區也將於10月份開放入園。

接下來,在深圳南山區及香港創建創業園區,也已被蟻米提上日程。

未來5年,打造30家園區

張錦喜與互鏈脈搏談到,2016年進入區塊鏈領域時說,“我認為,切入行業的時機很重要,切入的早,會死掉;切入的晚,會失去機會。2016年,許多原來互聯網領域的公司開始進入區塊鏈領域。同時,工信部於2016年首次發佈了區塊鏈技術和發展白皮書,廣州區塊鏈產業聯盟也於2016年開始成立,並於2017年成立區塊鏈產業協會。”

區塊鏈成為必然的趨勢,張錦喜便順勢而為,創建蟻米區塊鏈。

“早期的互聯網有去中間化、中心化、數據化幾個特徵。互聯網的中心化形成後,新的矛盾也就隨之產生,中心內的人與中心外的人相分隔。中心外的人處於被擠兌的狀態,進入中心就是免費為中心做貢獻,且數據安全得不到保障,所以‘去中心化’也應時而生。”

談及區塊鏈的發展,張錦喜說,“我認為區塊鏈發展的總體趨勢會與互聯網相似,現階段的區塊鏈更像是1998年互聯網所經歷的階段,基礎設施都還不成熟。但區塊鏈的發展會比互聯網更快,因為它本身就建立在互聯網的基礎上。且目前,與區塊鏈相應的構成要素,如物聯網的採集器、5G等基本成熟。更重要的是政策的驅動也促進推動著區塊鏈的發展。”

待客廳裡,張錦喜邊斟茶,邊對互鏈脈搏說到,“我們的目標是,未來五年,在全國主要城市創建30個與此相似的創投空間、產業園區。”

他規劃以區塊鏈為內容主題,創投空間、產業園區或小鎮為載體,按照“教孵創投”的模式,進行全國分佈式佈局,將園區做成區塊鏈技術人員、區塊鏈項目彙集的地方,符合“區塊鏈+”的概念。同時,各地園區的部署也不盡相同,園區佈局首先要緊跟政府政策的主導方向,其次要與城市的產業佈局相結合,使技術服務於產業。

可事物的發展總是要經歷“開頭難”的過程,區塊鏈及園區的發展也是如此。

張錦喜表示,“當初,傳統行業笑話電商領域,運一本書也要下個快遞單,飛機再轉汽車,成本遠遠高於實體店。但當應用大規模鋪開後,就完全不同了。這就是所謂,‘從0到1’、‘從1到10’最艱難,此後就會相對容易。而區塊鏈正處於‘從1到10’的過程中,我們也走在‘從1到10’的路上。”

採訪結束後,次日,蟻米又與廣州開發區金融控股集團發行了規模10億元的區塊鏈股權基金,併成為基金管理人。

當前蟻米已經管理著粵港澳大灣區當前規模最大的區塊鏈投資基金,並堅持投資以技術創新結合實體產業的團隊,這對在廣東進行區塊鏈創業的創業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