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教子启示录——王渔洋《手镜》读后感

古往今来,我国有许许多多官至高位却清廉爱民的官员,清初官至刑部尚书的王渔洋,就是其中的一位。

王渔洋生于1634年9月17日,卒于1711年6月26日,是清初顺治、康熙年间杰出诗人、文学家,继钱谦益之后的文坛领袖,代表作‘’秋柳四章‘’闻名大江南北。

清官教子启示录——王渔洋《手镜》读后感

同时,他仕途极顺,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官至刑部尚书。作为康熙皇帝倚重的高官,其廉政成就与政治素养深获朝野认同,成为备受人们尊崇的“一代廉吏”。

王渔洋清廉爱民的思想和行为,集中体现在一封流传至今的写给其三子王启汸的家书《手镜》中。

清官教子启示录——王渔洋《手镜》读后感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王渔洋在户部左侍郎任上时,其三子王启汸出任唐山知县候补知州。当时王启汸不过年届弱冠,获此重任当然让王渔洋实在放心不下。于是他总结自己做官的经验准则五十条,亲自手书下来,寄给儿子。并让其“置座右”,天天学习对照,指导言行。

《手镜》 共有50个条目,3000多字。王渔洋在该家书中明确提出,做一个好官必须恪守三个字:”清慎勤‘’。

他写到: “皇上御书赐天下督抚不过‘清慎勤’三字。无暮夜枉法之金,清也;事事小心,不敢任性率意,慎也;早作夜思,事事不敢因循怠玩,勤也。畿辅之地,果为好官,声誉易起。如不努力作好官,亦易滋谤。勉之,勉之!”

王渔洋一生恪守这三个字,仕宦四十五年,长期在兵部、户部、都察院、刑部等重要部门任职。他始终廉洁自励,不贪一钱。事无巨细,均条分缕析,有据可查;案无大小,都认真核实,确保证据确凿,杜绝冤假错案。公务为重,急百姓之所急,夜批卷宗,高效办案,仅四年扬州府推官任上即“完结大案八十有三”。

正因此,他不仅获得了百姓的广泛赞誉而且多次得到康熙皇帝的赏赐,记载的御赐墨宝就达十三件之多。

清官教子启示录——王渔洋《手镜》读后感

王渔洋始终坚持“做官自己脚跟须正”,对腐败绝不姑息。早在康熙八年,王渔洋到江苏清江浦海关造船厂任职时,发现厂里的木材采购和海船打造都被大奸商汤甲操控,致使所造船只质量低下,船员出海时频频发生海难。他对这种官商沆瀣一气、损国害民的行为积极展开明察暗访,严词拒绝汤甲的钱色诱惑,也不惧其威胁和恐吓,最终查清造船厂弊端丛生的根源并予以整治。

王渔洋认为为官要勤政尽责,严谨处事。对大事要事,要“恭敬待事。”《手 镜》特别强调不扰民。“春秋课农,须身亲劝谕鼓舞之。尤须减騶从,自备饮食,令民间不惊扰”。要管好钱粮,并要严查邪教,搞好治安。“地方如果有聚众烧香拜佛,白莲、龙天等邪教左道惑众者,当于严牌甲时力禁之,早杜其源,勿令滋蔓。”

王渔洋强调为政要秉公执法,勿用重刑,勿滥刑。 “人命最重,极当详慎,务于初招,确得真情。” “不可多准词状,不可轻易差人拘提,不可令妇女出官,不可轻易监禁,不可令久侯审理。随到随结,则案无留牍,不误农事;而衙役亦不敢恐吓诈骗矣。事体小者或事关骨肉亲戚者,止当令其和息、自悔、自艾,亦教化之一端也。”

王渔洋对加强社会管理,确保安全稳定极为重视。他特别指出, “神会人杂,当令捕官弹压之。严禁赌钱、吃酒、聚众打架。” “有窝赌者,犯即枷示重惩,不宜轻纵。” “衙门仓库巡逻、监仓防范俱要严紧。宅中上宿巡更,亦当每夜严紧。” “有司衙门严內外之防,是第一要紧之事。”

王渔洋重视文化建设,教化民心。指出“文庙当加意修茸,严其启闭,洁其洒扫,严禁兵丁、衙役、闲杂人等赌博饮酒于其中。” “风俗教化所关甚钜,每月朔望,会师儒讲《上谕十六条》,须敷陈明白条畅,乡愚人人可解,中才以下之人,皆可勉于为善,而不敢为不善。”

王渔洋提出要生活节俭,洁己为民。“日用节俭,可以成廉。而下人衣食,亦须照管,令其无缺。” “日用米、、肉、薪、蔬、草、豆之类,皆当照市价平买,不可有官价名色。” “居官以得民心为主,为民间省一分,则受一分之赐,诵声亦易起矣。” “催征钱粮各省不同,要以便民为主。” “地方万一有水旱之灾,即当极力申诤,为民请命。不可如山左向年以报灾为讳,贻民间之害。” “必实实有真诚与民同休戚之意,民未有不感动者,不恃智术驾驭。”

王渔洋在生活上十分注意饮食起居,强健身体。指出“每日坐堂须早,早起用粥及姜汤御寒气。午堂亦须饭,,然后出,惟不可多用酒,酒后比粮审刑,尤断断不可,慎之慎之!‘’ “夏天出门,亦要带棉衣、棉被褥之类,以防风雨骤寒。“ 深深爱子之情溢于言表。

最后,王渔洋在《手镜》中写到:“右五十条随忆随书,未有伦次,” 要求其儿子“时时玩味遵行,庶几寡过,慎勿忽也。后有忆及者续寄钞入。”

《手镜》洋洋三千字,全都是周到的嘱咐,殷勤的叮咛。越过300多年的岁月沧桑,透过这些耳提面命般的谆谆教诲,我们仍然可以切身感受到王渔洋对于初次出仕的儿子的深沉父爱。同时,这也是王渔洋一生为人处事、为官从政的经验总结。

清官教子启示录——王渔洋《手镜》读后感

现在王士禛纪念馆展出的《手镜》是石印拓本,共有24帖、3009字,其书法高秀俊逸,为渔洋先生的手迹。

《手镜》涵盖了王渔洋在立身处世、从政为官、执法审刑等方面的真知灼见,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而且对今天的加强廉政建设、教育子女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可以说是清官教子的典范,是为人处世、为政做官之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