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俄羅斯游(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從俄羅斯最古老的火車站莫斯科列寧格勒火車站,經過一夜的行駛,我們到達了聖彼得堡的莫斯科火車站,這個站與莫斯科列寧格勒火車站的外形非常相似,兩者為姐妹站。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聖彼得堡的莫斯科火車站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莫斯科列寧格勒火車站

清早6點就到了聖彼得堡,這是一座石頭砌壘的城市,毫不誇張地講是這是一座建築博覽城,涅瓦河兩岸既像上海黃浦江又像賽納河,風光旖旎,美不勝收。不可想像1百年2百年前的能工巧匠已具備如此超人的藝術才華。這座城市讓我們一見鍾情。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母親河——涅瓦河及錯綜複雜的支流,使聖彼得堡共有42個小島,由423座橋樑連接,巴洛克風格的建築,河流,橋樑,伊薩基耶夫教堂,要塞彼得保羅大教堂尖頂,瓦西里島古港燈塔,海軍司令部大樓,勾勒出一幅美麗的畫卷展現在你眼前。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聖彼得堡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西里島古港燈塔

聖彼得堡沒有摩天大樓,122米高的彼得保羅大教堂是最高的建築。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關於聖彼得堡遊歷,故事與感悟太多太多了。從1703年開始,彼得把自己餘後的一生都獻給了這裡。直到死前的1年,這座城市才出具規模,有人說這座城是由白骨堆成的;又有人說這座城是彼得給自己修建的紀念碑;還有人說這座城的是一個時代的象徵。而今的那些往事傳奇,那些奇聞軼事都與歲月一同進入史者的書中,進入嚮導者的談資裡,融入城民的驕傲的血液裡。

第一站到了十二月黨人廣場 青銅騎士像

廣場並不大,1782年建成時,因為緊鄰參政院,被命名為“參政院廣場”。1825年12月,十二月黨人起義,為紀念在這裡發動反對沙皇獨裁統治的鬥爭,被命名為“十二月黨人廣場”。1992年,蘇聯解體以後,又重新起用了老的名字“參政院廣場”,但是聖彼得堡人還是喜歡稱它“十二月黨人廣場”。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來到廣場上,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廣場上聳立著的彼得大帝騎馬塑像 ,這就是著名的“青銅騎士”,這是德國女人葉卡捷琳娜二世為了證明她是彼得大帝正統的繼承人,而修建了這個彼得青銅騎士像。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青銅騎士雕像是法國著名雕塑家法兒科內的作品,他工作了12年(1766-1782年)才完成了這尊高5米重20噸的雕塑。銅像的底座是40噸重的一整塊花崗石,是在聖彼得堡芬蘭灣處找到的。據說,用了5個月的時間運到這裡,在花崗石上面刻著“葉卡捷林娜二世紀念彼得大帝一世於1782年8月”。

塑像安置在一塊巨石上,駿馬前腿騰空,雙耳立起,雙目圓睜,似乎正在咴咴嘶鳴;彼得大帝安坐在馬上,腰挎佩劍,一手抓住馬韁,另一隻手指向遠方,兩眼炯炯有神,目視前方,流露出剛毅果敢的神情。整體雕塑顯示出了所向無敵的風采。從任何方向欣賞這座塑像,都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它的藝術魅力。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彼得大帝所騎的馬代表俄羅斯,它雙腳騰空,好像要衝破一切阻力勇往直前,在馬掌下有一個踏死的大蛇,它代表了一切阻止彼得大帝改革維新的守舊派。正如雕塑展示的一樣,彼得大帝衝破了重重阻力,在這片沼澤地建起了這座美麗的城市聖彼得堡,並建都於此,把落後、封建、貧窮的俄羅斯,帶向了海洋與繁榮。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有說是,這一塑像是俄羅斯聖彼得堡的象徵,法國著名的雕塑家法爾科耐於1782年在這裡做出了它一生中最完美的傑作,這尊雕像是為紀念彼得大帝而建的紀念碑。俄國著名詩人普希金高度讚揚這尊雕像所達到的藝術成就,他在一篇敘事詩中將這尊雕像稱為青銅騎士。從那以後,青銅騎士就成了彼得大帝紀念碑的代名詞。

導遊說,十二月黨人廣場西側的這座黃色建築是海軍司令部大樓。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這兒,我們僅僅拍了幾張照片,算是到此一遊過了。

廣場周邊,金黃色的樹林,讓人流連忘返。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伊薩大教堂

羅曼諾夫沙皇們給這座城留下了:伊薩大教堂、滴血大教堂、喀山大教堂等諸多教堂。世界著名的前十大教堂,俄羅斯佔據3座,而這個城市擁有兩座。而此刻映入眼簾的是位於聖彼得堡市中心的伊薩大教堂,與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和佛羅倫薩的花之聖母大教堂,並稱為世界四大圓頂教堂。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這座教堂,又稱聖伊撒基耶夫大教堂,坐落在市區(又譯聖埃薩大教堂)。大教堂於1818 年破土動工,1858 年竣工,前後共有44 萬民工,幹了整整40 年。據介紹,大教堂高約102 米,圓頂直徑為22.15 米。用橡木製成的3 扇巨門,每扇門面積為42 平方米,重達20 噸。整座建築物重30 萬噸,裡面可容納1.4萬人。這座建築的地基深達10 米。教堂四周各豎有16 根粗大的花崗岩石柱,成雙排托起雕花山牆。每根石柱重114 噸,是從30 公里外的芬蘭灣運來的。工程中運用了許多新技術和大膽的施工方法,其中用汞合金火燒法為圓頂鍍金,使巨大的圓頂歷經一個半世紀,從未整修,依然金光燦燦。大教堂造型雄偉壯觀,如今仍被視為俄羅斯晚期古典主義建築的精華。

很遺憾!我們只能隔著馬路,拍了幾張照片了事。從心底裡想,好想進去看看,這裡面太神奇了。據說,進去要購門票,再又時間不允許,也就只能作罷。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喀山大教堂

這座城另一座傳奇般的教堂,位於聖彼得堡的涅瓦大街上。這座教堂,於1801年8月開始奠基儀式。教堂以古羅馬聖彼得教堂為原本,歷經10年於1811年竣工。專為存放俄羅斯東正教的重要聖物——喀山上帝之母聖像而建造,並因此而得名。這座教堂不管是在伊凡雷帝時期,還是俄法戰爭的時候,即使到了德軍兵臨城下之時,她都佑護著座城市。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它的外貌具有典型的當年帝國風格的特徵,正門兩側是造型嚴謹的古典式柱廊向外延伸,宏偉壯觀,中間自然形成了一個半圓形廣場。

教堂前的廣場上有一座花崗岩噴泉以及大片的綠地,綠地間有弧形對稱的小路,路旁有長椅。對著半圓形柱廊兩端,右側是俄國統帥庫圖佐夫將軍的雕像,左側為同時期元帥巴克萊•德•託利的雕像,他們好像一直在凝視著廣場。這雕像均出自著名雕塑家阿格諾夫之手。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也許這座教堂就是那麼神奇,總是在俄羅斯這個民族險入為難之際,出手相救,上帝都不忍外來額野蠻人摧毀王朝的沙皇們用心血建立這些人類奇蹟般的建築。於是在危難之時,冥冥中自有天助。

喀山聖母像,是俄羅斯東正教的最高聖像,代表著聖母瑪利亞作為喀山市的主保聖人。畫像的複製品在天主教中同樣受到尊敬。1579年,一個女孩在喀山城的一個廢墟中發現了這幅畫像。據說這幅畫像頗有靈驗,曾多次幫助俄羅斯軍隊擊敗敵軍,因此,被東正教徒視為“俄羅斯的守護神”,在俄羅斯人心目中擁有無可替代的地位。也因此,教堂裡供奉著喀山聖母像。傳說還多次顯靈呢。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第一次:伊凡雷帝時期。在俄蒙戰爭期間,多次顯靈使蒙古大軍不戰而逃。

第二次:俄法戰爭,元帥庫圖佐夫在反攻前,來到喀山教堂,向喀山聖母祈禱,聖母託夢給庫圖佐夫,預示將出現從沒有過的寒流,結果寒流真的來了,使拿破崙•波拿巴軍隊凍死過半,全無戰鬥力,不戰而逃,庫圖佐夫一戰成功。教堂裡有庫圖佐夫墓和1812年打敗拿破崙的勝利品。

第三次: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正教教皇向喀山聖母像祈禱,聖母託夢給教皇,說是寒流將第二次出現,這次寒流也使德軍凍死過半,坦克無法開動,飛機無法起飛,手無法扣動扳機。

應該說,俄羅斯的土地上有無數座為喀山聖母像獻祭而建的喀山大教堂,其中最主要的兩座為莫斯科喀山大教堂和聖彼得堡喀山大教堂。每年的7月21日和11月4日是喀山聖母的瞻禮日。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該教堂免費進入。教堂裡,信徒們正點燃的蠟燭火苗在昏暗中搖曳,人們悄無聲息地點蠟燭、鞠躬,參拜聖母。還真是,凡是大的災難降臨前,聖母就會流眼淚。據說,911發生之前和別斯蘭人質事件之前,聖母都流過眼淚。

這座教堂在當地人的心目中,很有分量,它是當地老百姓祭拜喀山聖母的地方。可以這樣說,她在俄羅斯人心目中的地位相當於觀世音菩薩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許多人虔誠的在祈禱,今天,還有唱詩班,在輕聲吟誦,我們不敢多打擾。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滴血大教堂

基督復活教堂又稱“滴血教堂”,它是聖彼得堡為數不多的傳統式東正教堂,高約81米,作為聖彼得堡的一個主要旅遊景點。當年的伊凡為了不在複製經典,挖去了建築師的雙眼。想來瓦西里昇天大教堂便是這時間獨一無二的東正教堂。然後聰明的聖彼得堡人,卻不甘示弱用他們的智慧,在涅瓦大街不遠處的格里鮑耶陀夫運河旁複製了一個一樣精美的滴血大教堂。它的建成,讓這座“上帝”庇護的城市,又多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公元1881年3月1日,亞歷山大二世乘著馬車準備去簽署法令,宣佈改組國家委員會,啟動俄羅斯君主立憲的政改進程。當他的馬車經過格里博耶多夫運河河堤時,遭遇“民意黨”極端分子的暗殺。一個無政府主義者投擲的第一枚炸彈炸傷了亞歷山大二世的衛兵和車伕,亞歷山大二世不顧左右勸阻,執意下車查看衛兵傷勢,結果刺客投擲的第二枚炸彈在他腳下爆炸,亞歷山大二世雙腿被炸斷,被送回到冬宮幾小時後因醫治無效而死亡。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1883年,亞歷山大二世之子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為了紀念父皇,在其父遇刺地點修建這座教堂。大教堂高度約81米,寬闊的外形,採用了與莫斯科巴克洛夫教堂相同的構造。教堂外貌的藝術設計靈感,主要來源自莫斯科雅拉斯拉夫斯基火車站的建築風格及紅場上的瓦西里昇天教堂。歷經24年的興建,1907年正式完工,並由尼古拉二世舉行隆重地開幕儀式,國家政要及皇親國戚均應邀觀禮。

據說,大教堂內部嵌滿了以舊約聖經故事為體裁的鑲嵌畫。與瓦西里昇天大教堂相比,它的外貌更加美麗、更加生動。大教堂上有五光十色的洋蔥頭頂,反映了俄國十六和十七世紀的典型的東正教教堂建築風格。教堂輪廓美麗,裝飾花花綠綠,與古老俄羅斯風格與附近的古典式的建築物形成鮮明對比。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彼得要塞

當我們行駛在市中心的涅瓦河畔,總能見到一座令人矚目的寶塔式的高大建築,頂尖部分金黃色,熠熠閃爍,這就是聖彼得堡最著名標誌性的古建築——聳立在彼得保羅要塞中央的彼得保羅大教堂。我們要去的地方就是那兒。跨過一座不太起眼的小橋,我們便來到了彼得保羅要塞。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彼得保羅要塞坐落在市中心涅瓦河右岸,是聖彼得堡著名的古建築。在歐洲多國遊歷歸來的彼得大帝於1703年5月16日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島土地上,插下一條木棍,宣佈說要把這片土地建成歐洲另一箇中心。它與彼得堡同齡。聖彼得堡是在要塞的保護下誕生和發展的,彼得保羅要塞是作為俄國同瑞典進行北方戰爭的前哨陣地創造的。彼得大帝親自為它選擇了一處易於防禦的地點,親自監督建造工作。後幾經擴建,建成這座六稜體的古堡。古堡的牆高12米,厚2.4-4米,沿涅瓦河一面長700米。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彼得保羅要塞是當初建設聖彼得堡最重要的基礎,先有彼得保羅要塞,後來才發展有聖彼得堡城。在1703年與瑞典的戰爭尚未結束時,就開始在涅瓦河岸修築這座多角型的碉堡。 目的是為了要監控涅瓦河上的船隻。這裡是聖彼得堡最早開始建設的地區。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要塞中有聖彼得保羅大教堂、鐘樓、聖彼得門、彼得大帝的船屋、造幣廠、兵工廠、克龍維爾克炮樓、十二月革命黨人紀念碑等建築物。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教堂正面是造幣局,今天俄羅斯的金幣、紀念幣等依然是在這裡被製作的。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造幣廠

要塞內的建築中,最著名的是聖彼得保羅大教堂。這座大教堂建於1703年,原先是木質的,1712-1733年在原處改建為石砌的大教堂。是一座早期俄羅斯巴羅克式大教堂。教堂外表莊嚴肅穆,內部裝飾富麗堂,有鍍銅的吊燈和有色的水晶枝形燈架。教堂內有從彼得大帝到亞歷山大三世的俄國曆代沙的陵墓,許多大公也附葬於此,均立有大理石墓碑。大教堂的鐘樓高122米,到本世紀中葉,是全城最高的建築物。鐘樓尖頂上的天使塑像高3.2米,塑像雙翼伸展3.8米,塑像頭上十字架高6.4米。塔金光閃閃的尖頂直刺藍天,景色十分迷人,成為聖彼得堡的重要象徵。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教堂廣場往東,有一座大門叫彼得羅夫門,門上裝飾有象徵皇室至高無上權勢的雙頭鷹浮雕,通過它可以進出要塞城堡。整個要塞是座六稜體的古堡,環繞要塞的後城牆高12米、寬達2.5~4米,另外還有六個稜堡。其中面向涅瓦河的納富什金稜堡,每天正午時分會向空中發射一枚空炮彈,向全城居民報時。要塞中還有6座稜堡及其他軍事設施。3座面對涅瓦河,3座面對克龍維爾克海峽。稜堡中有300門大炮。從18世紀起,每日中午12時,納富什金稜堡的大炮就射出一發空爆彈,向全城居民報時,這一習俗流傳至今。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要塞南側是幾處與軍事相關的建築,如今已經改為博物館。這是一座規模龐大、內容豐富的博物館,展示從石器時代開始該地區的歷史資料。還使用了小型模型、錄像等,使關於近代聖彼得堡發展史的展示變得非常有趣。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往前走,穿過要塞的涅瓦大門,再沿著城牆走,走到另一扇大門,這時,才看見要塞城堡的外面是涅瓦河。走過這扇大門,有一個碼頭,延伸至涅瓦河中。沿著要塞的城垛散步,也是遊覽彼得保羅要塞的好方式,可以欣賞涅瓦河的迷人景色,眺望對岸的都市景觀。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附近城牆下所修築的隧道里,標記有1824、1924、1975年發洪水時的水位。穿過隧道就是以前被人們稱為“死亡之門”的涅瓦門,政治犯們被船隻押送至涅瓦門,再被帶入監獄裡。1717年它失去了軍事意義,成了國家監獄,它寬厚的牆壁裡築有許多暗炮臺,以及陰沉、寒冷的單人囚室。從長長的在押犯人名單中,可以找到許多名人的名字:拉吉舍夫、車爾尼雪夫斯基、高爾基等等。1887年,列寧的哥哥亞·烏里揚諾夫試圖謀殺沙亞歷山大三世,在要塞中被殺害,年僅21歲。如今,已經不允許前往監獄裡面進行參觀了。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最後,我們來到了一處雕像前,這是一尊彼得大帝后現代主義最有特色的銅像。彼得大帝的腦袋很小,但應該說特別發達。有說是,摸摸手指會帶來好運,瞧,十個手指被摸得光亮。來到這兒,很多遊客會情不自禁地摸一下彼得大帝銅像的手。每天,坐在這裡的彼得大帝不知要接待多少海內外遊客,雙手變得金光燦燦。

1992年,建築師哈伊爾▪舍米亞金,設計製作了這座銅像。安放在此後,俄國人感覺與幾百年來人們心目中的形象相距甚遠,一度引來不少爭議。不過,人們還是慢慢地習慣了它的存在。

“握手”彼得大帝,無論是出於好奇,還是對歷史人物的敬仰,都會收藏一份有關彼得保羅要塞的記憶。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一圈遊覽下來,感覺這座要塞,有著不一般的意義。最初是防止瑞典人進攻的堡壘,後來成為沙俄政治犯的監獄;因為要塞建在兔子島上,從此兔子成了聖彼得堡特殊的圖騰;沙俄歷史上的牛人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大帝,都葬在了要塞中華麗無比的金頂教堂裡。

金秋俄羅斯遊(六)——聖彼得堡教堂、彼得要塞

佇立於要塞的教堂廣場上,徘徊於要塞的各座“稜堡”間,望著這座被林木和草地覆蓋著的城堡,不禁感慨萬分。今天的彼得保羅要塞已成為俄羅斯的一個重要的觀光景點,每年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鐘樓上傳來渾厚、悠揚的鐘聲,人們仰望那高聳雲霄、在陽光下熠熠閃爍的鐘樓尖頂,祈求安寧、祈求和諧、祈求和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