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收藏知識|成化鬥彩鑑賞要點賞析

價雞缸杯引發熱議,在幾年前,上海收藏家劉益謙在香港以總成交價2.8億港幣拍得明成化鬥彩雞缸杯。,雞缸杯交接到手後,擦都沒擦,他就往裡倒了點普洱茶,喝!掉!了!“無非是想吸一口仙氣”,引起網友的熱議,土豪的世界你根本不懂。

我們這裡轉載一篇介紹成化官窯的文章,以幫童靴們收藏相關知識。

成化皇帝朱見深,是明朝第八任皇帝,在位23年。經過正統、景泰和天順這三朝的動亂時期(後被稱為空白期或黑暗期),差一點把朱元璋打下的江山毀掉。不過由於名相的輔佐,加之採取了一系列治國措施,明朝逐漸恢復生機,百姓的生活也得到安定,景德鎮官窯也重新走向繁榮發展的正規之路。所以,明朝人稱成化、弘治朝為太平盛世。明成化朝是我國瓷器燒造史上一個重要的歷史時期,此時的瓷器造型玲瓏秀奇,胎質細潤晶瑩,彩料精選純正,色調柔和寧靜,繪畫淡雅幽婉,以其輕盈秀雅的風格獨步一時,徹底擺脫了洪武、永樂、宣德時期,沒有永樂瓷器和宣德瓷器的大氣派,而是追求中小作品,追求賞心悅目,特別講究線條美,使後人對成化一朝瓷器有著極高的評價。收藏界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說法。從傳世的成化瓷器中可想見當朝的景象,這個時期的瓷器除了日用品之外,多是觀賞瓷、把玩瓷,從藝術和審美角度上達到了歷代高峰(圖一)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收藏知識|成化鬥彩鑑賞要點賞析

成化皇帝為討萬貴妃開心,燒製大量精美瓷器

說到成化瓷器的精美,自然與當朝的帝王有關。要從成化皇帝的身世說起,成化皇帝幼年就被卷在皇位之爭的漩渦中,成化皇帝父皇的沉浮鑄就了他的不幸,父親英宗朱祁鎮在與蒙古瓦剌部的交戰中被俘後,他的叔父明代宗朱祁鈺繼承皇位,之後立他為太子,但當他的叔父逐漸牢固的控制了政權之後,就改立了自己的兒子為太子,而廢除了他的太子身份,改封為沂王。在他11歲時,父親朱祁鎮重新成了皇帝,他又成為了太子,在18歲時朱見深繼承了父親的皇位。由於他的命運曲折,朱見深18歲即位以前由一個比他大十七歲的宮女一直服侍,併產生了深厚的感情,此人就是後來的萬貴妃,這個女人影響到了成化皇帝的一生,因此成化皇帝是歷史上出了名的痴情皇帝。成化一生迷戀比他年長十七歲的萬貴妃,她是他的朋友、情人、母親和保護者。成化皇帝為了討萬貴妃開心,交派景德鎮的生產大量的瓷器,且要求極為嚴格(圖二)

圖二 明成化 鬥彩海水龍紋“天”字蓋罐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收藏知識|成化鬥彩鑑賞要點賞析

。在歷史檔案中雖找不到具體的數字,但《明史·食貨志》概括性地敘述了當時燒造之多:“成化間,遣中官之浮樑景德鎮,燒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費不貲。”

成化鬥彩瓷名重於世

鬥彩瓷就創燒於這一時期,是由宣德青花五彩發展而來,它以紋飾新穎、色彩淡雅而名重於世。鬥彩瓷器的燒成是我國制瓷工藝史上的又一重大成就,為後來彩瓷的發展開闢了新的途徑。鬥彩是以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結合的彩瓷品種,明代文獻中稱之為“青花間裝五色”(圖三)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收藏知識|成化鬥彩鑑賞要點賞析

鬥彩的製作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繪圖案的輪廓線,罩釉高溫燒成後,再在釉上按圖案所需填繪不同的彩色,再入窯經低溫二次燒製而成。鬥彩以成化朝最為著名,由於的胎質細膩純淨,釉層滋潤沉靜,釉下淡雅的青花和釉上五彩相配,形成了嬌豔絢麗的藝術特點。著名的有雞缸杯(圖一)、三秋杯(圖十二)、嬰戲杯、葡萄杯和花鳥杯,還有一種在器物底部落“天”字款的蓋罐,被稱為天字罐,為成化鬥彩中的極品(圖二、圖三、圖四)。傳世成化鬥彩瓷器圖案繪畫簡練,內容主要是花卉、人物、瑞獸等,是後代包括帝王在內的收藏界必追求的品種,對後世影響很深,並爭相模仿。

成化鬥彩藝術與價值

成化鬥彩可用“質精色良”四字概括,它以線條流暢的造型、薄似蟬翼的胎體、潤如堆脂的質地及清新淡雅的色調,在明清彩瓷中獨樹一幟(圖四)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收藏知識|成化鬥彩鑑賞要點賞析

成化鬥彩中以雞缸杯名聲最大,杯身畫面繪有雄雞一隻引吭而啼,兩隻母雞正低頭覓食,幾隻小雞在母雞身旁嬉戲玩耍,神態逼真,呼之欲出,旁邊所襯藍色的山石、紅豔的牡丹、幽靚的蘭草,淡雅宜人,一幅和諧寧靜的田園景色自然地呈現在人們眼前。據記載,雞缸杯自問世以來便倍受讚賞。清人朱琰《陶說》中評述此杯說:“成窯以五彩為最,酒杯以雞缸為最。”(圖一)。《唐氏肆考》裡也有“神宗廟器,御前有成杯一雙,值錢十萬,明末已貴重如此”的記載。由於雞缸杯的名貴,明萬曆時率先仿燒。成化鬥彩商業價值也一直極為可觀。例如明代沈德符《萬曆野獲編》中寫到:“窯器初貴成化,次則宣德。杯盞之屬,初不過數金,頃來京師,成窯酒杯每對至博銀百金,為吐舌不能下。”清初朱彝尊《曝書亭集》中也記載:“萬曆器索金數兩,宣德、成化者倍蓰之,至雞缸非白金五鎰市之不可,有力者不少惜。”。

成化時期瓷器造型莊重圓潤、玲瓏俊秀,具有藝術上的線條美。歷來有“成化無大器”的說法,從傳世品來看,明成化青花瓷大件少見,絕大多數為小件器(圖五)

圖五 明成化 青花梵文杯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收藏知識|成化鬥彩鑑賞要點賞析

。常見的官窯瓷器有碗、盤、杯、高足杯、高足碗、臥足碗、罐、盒、爐、洗、梅瓶、梨壺、盞託、玉壺春瓶等。

成化瓷器紋飾以香草龍最具代表

成化瓷紋飾開始出現了規矩化的寶相花、團花,並大量運用對稱、連續等裝飾手法,瓶罐類器物多用修長的蕉葉裝飾。常見紋飾有:荷蓮鴛鴦、松竹梅石、靈芝花草、秋葵牡丹、折枝花果、纏枝花卉、菊花、苜蓿花、蘭花、梔子花、寶相花、山茶花、牽牛花、蓮花八寶、龍、鳳、火雲、獅子麒麟、海獸、花鳥、團龍、嬰戲仕女、高士,以及梵文等。器口內外多以弦紋,少數以卷草紋帶或錦地紋帶裝飾。其中蓮託八寶紋應是成化時開始流行的紋飾,而樹石欄杆的庭院圖雖很早出現,但亦以成化時為盛。在這些圖案紋飾中,尤以夔龍和十字寶杵最具代表,夔龍的龍嘴常銜一枝蓮花,因此又稱香草龍(圖六)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收藏知識|成化鬥彩鑑賞要點賞析

成化青花用的是平等青,色調柔和淡雅

成化青花前期有的使用蘇麻離青料,宣德遺風仍存,但不久青料已用完,後期主要用的是江西樂平縣產的陂塘青,也稱平等青,青花色調柔和淡雅,藍中閃灰,呈色非常穩定、平靜,與潔白溫潤的胎釉和纖細的紋飾相襯,分外脫俗,燒成作品呈色大多淺淡雅緻,淡雅的青花也為鬥彩提供了陪襯效果,使成化鬥彩不僅在當代或是後來創下了不可逾越的里程碑(圖七)

圖七 明成化 青花麒麟紋盤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收藏知識|成化鬥彩鑑賞要點賞析

成化瓷器品種繁多,色彩豐富

成化朝除了名噪一時的鬥彩瓷外,還有繼承宣德時期的彩瓷及單色釉品種,有青花紅彩、青花綠彩、孔雀綠釉青花、黃釉青花、藍釉白花、白釉醬花、白釉紅彩、白釉黃彩、白釉綠彩、素三彩、琺花、仿哥釉(圖八)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收藏知識|成化鬥彩鑑賞要點賞析

、白釉、黃釉、藍釉、紅釉(圖九)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收藏知識|成化鬥彩鑑賞要點賞析

等;其製作工藝均十分精緻,但傳世並不多見。在1975年與1987年兩次對景德鎮御窯廠珠山遺址進行發掘,出土了大量成化瓷器殘片,不但品種繁多,色彩豐富,而且有許多品種在傳世品中尚屬首見,如紅地綠彩、紅釉白花等。

方法一:辨胎釉

釉質肥腴,潤如凝脂

成化瓷器胎質潔白、細密、乾澀;胎體秀美而輕薄,迎光透視呈牙黃色或肉紅色;釉色微微閃青,釉質肥腴,潤如凝脂,上手撫之如同嬰兒的肌膚一樣,為成化官窯器所特有風格,這種釉色是鑑定明成化瓷器的重要特徵之一(圖十)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收藏知識|成化鬥彩鑑賞要點賞析

方法二:辨紋飾

紋飾線條纖細柔和,多用雙線勾勒填色法

成化時期紋飾線條纖細柔和,多用雙線勾勒填色法,填色較淡,青花之淡雅之態如輕歌漫舞,畫意飄逸瀟灑。成化鬥彩器物裝飾講究濃淡搭配,以平塗為主,不分陰陽,畫面缺少層次感。花朵和人物衣服以平塗法繪畫施彩,樹葉、花朵無陰陽向背之分,人物衣服,只繪單色外衣,無內衣襯托,故有“成窯一件衣”之說(圖十一)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收藏知識|成化鬥彩鑑賞要點賞析

,山石也無凹凸之感。

方法三:辨彩料

“奼紫”一色獨具特色,色如赤鐵

成化色彩具有清雅的色彩效果,曠絕古今。色彩特徵是:“鮮紅色,豔如血,厚薄不勻;鵝黃色,嬌嫩透明而閃微綠色;杏黃色,閃微紅;水綠、葉綠、山子綠色,皆透明而閃微黃;蜜蠟黃,色稍透明;赭紫色暗;薑黃色濃光弱;奼紫色,色濃而無光。而彩色中的“奼紫”一色獨具特色,色如赤鐵,表面乾澀無光,後代很難模仿,可謂成化一代的標誌(圖十二)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收藏知識|成化鬥彩鑑賞要點賞析

方法四:辨工藝

器物砂底呈褐黃色,俗稱“米糊底”

成化瓷器修胎規整,琢器類器物(瓶罐類立件器物稱為琢器),由於當時是分段拉坯成型,腹部可見接胎痕,由於成化時期工藝非常好,瓶、罐、壺等琢器,接胎痕不明顯;盤子多有塌底現象,碗、盤類底足較直而且較高(圖十三)

圖十三 成化官窯黃釉碗,底足較直而且較高,足牆較窄,足脊較圓,足跡露胎處可見黃溢;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收藏知識|成化鬥彩鑑賞要點賞析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收藏知識|成化鬥彩鑑賞要點賞析

。官窯青花瓷器分底施釉和砂底兩種。以帶釉居多,器物底部釉色和器身釉色一致,砂底呈褐黃色,俗稱“米糊底”(圖十四)

,上手撫之,溫潤細滑,無粗糙感,為成化官窯器所特有風格。器物底足牆較窄,足脊較圓;足跡露胎處可見黃溢;器物裡釉、底釉平滑細膩;足外牆大多圍以兩或三道弦紋,一道靠上,兩道靠近足底部邊緣,靠近足根那條圈線較深,上面一條則談。

方法五:辨款識

成化款肥

明代成化年間官窯瓷器款識有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和“天”字款兩種,不見“成化年制”款,且只有楷書款,不見篆書款。成化官窯瓷器年款主要體式為青花楷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款圍以青花雙重圓圈或雙重方框,也有極個別無邊欄的。落款位置多在器物外底。另見有以青花料自右向左橫書的六字楷款,落在盤類的口邊或高足杯的的足內沿,另成化彩瓷均屬青花款。特點是字體深沉,無漂浮感。筆法蒼勁有力,中鋒運筆,筆道粗,字體肥,故有“成化款肥”的說法。字體並不嚴謹規範,似為兒童所書,透著稚拙之氣,成化官窯款識的藍本似出自一人之手,也為歷代仿寫所不及。已故古陶瓷鑑定家孫瀛洲先生總結成化款識,作有歌訣“大字尖圓頭非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化字人匕平微頭,制字衣橫少越刀。明日窄平年應悟,成字三點頭肩腰。”就是說款識中的“大”字的第二筆上端有尖有圓,出頭並不很高; “成”字第五筆的撇直而生硬;“化”字左邊單人旁和右邊“匕”上端幾乎持平;“制”字中下半部分的“衣”字一橫一般不越過右方的立刀;“明”字左邊的“日”多是上窄下寬或上下相同;“成”字最後一筆的一點,有的點在橫以上,有的點在與橫持平部位,有的點在橫以下,但以點在與橫持平部位多見;另還有個別“成”字沒有一點。(圖十五)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收藏知識|成化鬥彩鑑賞要點賞析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收藏知識|成化鬥彩鑑賞要點賞析

“天”字款只見於成化鬥彩罐上,落款位置在器物外底。已故古陶瓷鑑定家孫瀛洲先生總結“天”字款,作有歌訣為“天字無欄卻為官,字沉雲濛在下邊。康雍乾仿雖技巧,字浮雲淡往上翻。”是說成化時期有一種官窯鬥彩罐,外底書寫一“天”字,字外無邊欄;因釉質肥厚,青花書寫“天”字不是很清晰,有云遮霧障若隱若現的感覺(圖十六)。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均仿燒過天字罐,仿款字體較成化時顯得漂浮。

成化民窯

精細的民窯器施釉表裡如一

成化民窯瓷雖比不上同時期的官窯瓷精細規矩,但其器型規整、胎子潔白細密、釉子光潤肥厚的程度,在明代各朝中都是最突出的。成化民窯瓷器遺存較多,常見器物有盤、碗、高足杯、蓋罐、梅瓶、香爐等,造型圓潤、古樸。器物胎土淘煉較細,胎質乾澀,間有孔隙;(圖十七)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收藏知識|成化鬥彩鑑賞要點賞析

釉麵肥潤,釉色灰青;器物底足施釉,足牆較薄;精細的民窯器,器裡、器外、器底三處釉色一致,達到表裡如一(圖十八)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收藏知識|成化鬥彩鑑賞要點賞析

;成化民窯青花瓷,紋飾常見獅子、麒麟、海獸、荷塘鴛鴦、秋葵山茶、山石花草、折枝牡丹、嬰戲、高士、結帶寶杵等,有的紋飾畫得柔和,有的畫得潦草,無論哪種都透出瀟灑活潑,從隨意之中見其清麗。底足外足牆飾旋紋兩週;紋飾畫法採用雙勾填色的手法(圖十九)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收藏知識|成化鬥彩鑑賞要點賞析

;青花用料為國產的“土青”,色調普遍晦暗,常見有藍中泛灰黑和藍中泛灰兩種青花髮色,凝聚出黑褐色斑點、但無暈散現象(圖二十)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收藏知識|成化鬥彩鑑賞要點賞析

。民窯青花瓷多數無款,少數有款的既有“大明成化年制”的,也有寫“大明成化年造”的,外圍青花雙圈款,還有銀錠畫押款和“福”字款等(圖二十一)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收藏知識|成化鬥彩鑑賞要點賞析

本文由紀伯倫高總監:Fuxi527撰寫

2018年,是紀伯倫國際成立的第九個年頭,佈局未來,面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不斷進步的藝術品拍賣業,紀伯倫始終堅持誠信、專業的經營理念,並且不斷尋求正規化、企業化的發展方向,力圖把紀伯倫國際拍賣行打造成國際藝術品交易的一流平臺。

紀伯倫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09年12月26日在英國正式成立,並宣佈將與法國知名藝術品拍賣公司布利索諾拍賣行聯合於3月21日在倫敦舉辦首場中國藝術品秋季拍賣會。2014年進入亞洲市場,在香港設立分部,成立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2015年舉行紀伯倫春季大型拍賣會,當時大陸委託深圳嘉利拍賣行徵集藏,2018年在中國大陸拿到拍賣牌照,成立紀伯倫拍賣集團深圳分公司,全面整合亞洲市場。

2018年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進軍亞洲香港的第四個年頭,經過各屆拍賣會的成功舉辦,既表明紀伯倫國際拍賣行已躋身並穩居香港拍賣市場陣營,也將推動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發展再上一個大臺階。2018年紀伯倫在大陸拿到拍賣牌照,成立紀伯倫拍賣集團深圳分公司,也將是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一個新的里程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