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我市6個社區營造項目入圍成都市資助名單

近日,成都市民政局發佈了《成都市2018年城鄉社區可持續總體營造行動資助項目擬立項名單的公示》,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經項目申報、資格審查、初審、終審和公示環節,我市共有6個項目列入成都市2018年城鄉社區可持續總體營造行動資助項目,資助資金共計55.7萬元,資助項目數位列全成都市第五。

具體名單如下:

喜讯!我市6个社区营造项目入围成都市资助名单

社區營造是什麼?

定義

從社區生活出發,集合各種社會力量與資源,通過社區中人的動員和行動,社區完成自組織、自治理和自發展的過程。即居住在同一地理範圍內的居民,持續以集體的行動來處理其共同面對社區生活議題,解決問題同時也創造共同的生活福祉,逐漸地,居民彼此之間以及居民與社區環境之間建立起緊密的社會聯繫,此過程即稱為“社區營造”。

四個內涵

1.主體是社區居民;

2.是自發解決問題;

3.解決社區問題;

4.解決問題不是最終目的,培育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最終目的。

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理解

社區營造是指居住於本社區內部的居民自發性組織很多小團體,自我治理,自己解決諸多社區問題,又能在大集體中和諧共存,協商解決矛盾,提升居民的各種能力。社區營造的主要目標是幫助社區居民滿足社區需要,自己解決社區問題,培養社區成員的參與感和使命感;更深層次的目的是挖掘居民自我價值,增加居民信心和社區自組織的權利,改善社區環境,並促成其自我價值的實現,形成社區自治,建立永續社區。

5個切入點

社區營造是為了培育社區居民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問題一般可分為“人文地產景”五種,因此社區營造的主要目的是整合“人、文、地、景、產”五大社區發展方向:

1.“人”指的是社區居民精神、物質需求的滿足,是社區居民人際關係的經營和生活福祉之創造;

2.“文”指的是社區共同歷史文化的延續、新文化的創造,或藝文活動之經營以及終身學習等。有了共同的文化,即使沒有地緣、親緣關係,居民之間也有“文緣”關係,就擁有更多合作的理由;

3.“地”指的是地理環境的保育與特色發揚,在地性的延續;如將當地特有的風景做成主題旅遊,藉此拉動當地經濟發展,從而進入“產”的層面;

4.“產

指的是社區經濟,是在地經濟與產業活動的集體經營等;

5.“景”指的是社區公共空間的營造,生活環境的永續經營、獨特景觀的創造等。

兩個內容

要達到“社區居民具備自發解決社區問題的能力”,首先要做的是培養居民“解決問題的意願”,這種參與社區事務的意願就是社區意識。要解決社區問題,光有意識不行,能力更為重要,要提高社區居民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從兩方面入手:

1.提升成員綜合素質;

2.協助成員建立社會組織。

喜讯!我市6个社区营造项目入围成都市资助名单

主管:都江堰市民政局

主辦:都江堰市民政局辦公室

主編:周明 李智

總期數:第420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