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逝世,江湖仍在,致華人心中永遠的武俠神話!

兒女情長今猶在

江湖俠骨已無多

古龍作古多年,梁羽生早已封筆,溫瑞安走火入魔為巨俠,至於金庸,也曾因屢屢修訂舊作而遭質疑。

金庸逝世,江湖仍在,致華人心中永遠的武俠神話!

大陸曾經紅火一陣的新武俠,固然可圈可點,但在網文世界裡,它早已不及玄幻修真和穿越文。但即使如此,金庸仍然是華語世界裡最大的IP之一。

在中國,論作品被改編成的影視劇數量,金庸如果自稱第二,恐怕沒人敢說是第一。

金庸逝世,江湖仍在,致華人心中永遠的武俠神話!

而在完成了一次次謝幕後

這次,他真的退出江湖了。

金庸寫小說,純屬意外。

1950年代,梁羽生寫出《龍虎鬥京華》,成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之作,《新晚報》總編輯羅孚很看好金庸,就讓金庸也寫寫試試,金庸就從自己家鄉浙江海寧的民間傳說“乾隆身世”寫起,《書劍恩仇錄》應運而生。

金庸逝世,江湖仍在,致華人心中永遠的武俠神話!

此後到寫完《鹿鼎記》封筆,先後有將近20年的武俠創作時期,期間金庸創辦了自己的報紙,左手寫政論,右手寫小說,一步步成為傳媒大亨。

其實,以武俠小說揚名宇內,並非金庸內心所願。

當年他求做外交官而不得,輾轉赴港,連辦報針砭時弊都是退而求次,寫武俠小說僅是澆胸中塊壘之舉,可卻成就了一生榮光。“一手辦報,一手寫武俠”是文化圈裡的讚譽,可於大多數人而言,金庸就是那個寫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武俠小說作家。

而這也是金庸的追求,他有著參與政治經世致用的抱負,對政治既敏感也有抱負,不是一個小說家之名號就能圈住的。

金庸逝世,江湖仍在,致華人心中永遠的武俠神話!

也因此,金庸寫小說,從來不是單純地營造武俠世界,而是將個人的政治抱負、現實觀察都融入其中,小說之格局就很大、內涵就很深。

但金庸的陰差陽錯,在幾十年後看來,不但是讀者之幸,也是他本人之幸。這是因為金庸絕非權力慾望爆棚之人,他有入世的傳統士大夫情懷,但又渴望淡泊明志。

他崇敬的歷史人物,如范蠡、張良,都屬“進出自如”之人,入世做得帝王師,出世不帶走一片雲彩。金庸以此二人為偶像,難免顧影自憐。

有人曾經問金庸:“人生應如何度過?”老先生答:“大鬧一場,悄然離去。”人生在世,去若朝露。一個人的一生,為何不可以是一部武俠小說,前半生縱情恣意、灑脫妄為,後半生心懷敬畏,有不斷向學之心。就如查大俠的人生,可敬,可嘆。

再見,金庸;再見,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