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最經典的10句話:「俠之大者,爲國爲民」排名第一

查良鏞(1924-2018)1924年出生在浙江省海寧縣袁花鎮,在8歲左右開始接觸武俠小說,初中三年級時初涉寫作,與同學合作出版《獻給投考初中者》。1955年,查良鏞以「金庸」為筆名,創作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並於《新晚報》連載,大受歡迎。

1956和1957年分別在《香港商報》連載《碧血劍》和《射鵰英雄傳》。其後他的作品一部部橫空出世,直至1972年完成《鹿鼎記》後封筆,總共寫了15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讀者遍及全球,被喻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武俠小說作家。

金庸最經典的10句話:“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排名第一

金庸武俠小說是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無可比肩的暢銷書,其在征服了無數讀者的同時也掀起學術界對其進行研究的熱潮。

在21世紀,對金庸武俠小說進行深入的探究和挖掘,追問其廣泛流行的根源,闡述和歸納其特有的藝術特徵,正確評價金庸武俠小說的藝術特徵,把握當下文壇的創作及評價趨向,都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金庸武俠小說之所以流行,主要原因是它對傳統武俠小說的昇華和超越。

金庸最經典的10句話:“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排名第一

下面一起來重溫一下金庸最有名的十句話:

​第一句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不錯,這算一句金庸的名言,出自郭靖之口。

第二句是“欲練神功,引刀自宮”,出自笑傲江湖,葵花寶典扉頁的題記,在今天流傳也算很廣。

第三句是,“手中無劍,心中有劍,以無招勝有招”,這句流傳的也很遠。

第四句,“為人不識陳近南,便為英雄也枉然 ”......

第五句,“以彼之道還施彼身”。這句話原創其實不是金庸,是朱熹老夫子,但大多數人是從金庸這裡初次聽到。(替補:仙福永享壽與天齊)。

金庸最經典的10句話:“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排名第一

第六句,“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九陽真經》上的這幾句秘訣原本流傳並不廣,但近年來卻被人活學活用,屢屢見諸於媒體字句中。

第七句,“情深不壽,強極則辱”。《書劍恩仇錄》中乾隆皇帝送給他的胞兄陳家洛的贈言。

第八句,“誰與爭鋒”。作為一個例句,這四個字已經被用爛了,文章標題,廣告宣傳語,節目名,電視劇,歌曲名。

第九句,“華山論劍”。

第十句,“問世間情為和物,只教人生死相許”。好多小朋友推薦這句,說印象最深刻,可惜這句也不是金庸的原創,元好問才是。不能不承認,金庸小說對文 革後一代人普及中國古典文化貢獻極大,很多人是從金庸小說第一次讀到孟子、莊子、論語、詩經、佛經、一些詩詞裡的章句,為他們打開了走向中國古典文化的一扇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