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定價問題:基於心理帳戶的定價技巧

產品定價問題:基於心理賬戶的定價技巧

首先假設這2種場景:

  1. 你某天因不小心剮蹭,修車花了1000元;心情不好,回到辦公室,發現抽獎中了200元。
  2. 你某天因不小心剮蹭,修車花了800元。

這兩種場景下,你覺得哪種場景你會心情更好?

我想大部分人會猜是第一種。

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往往會為收益和損失設置不同的心理賬戶,並且用不同的方法來看待它們。

修車花費屬於意外損失賬戶,這時800和1000差異沒有那麼大,給我們帶來的痛苦差不多。

而中獎是在我們的意外收穫賬戶裡,200元比0要多很多,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快樂。

基於心理賬戶的定價技巧:

1. 滿減

買東西時,單純的支出讓人感覺不愉快,但是,如果在支出的同時還伴隨著收入,哪怕只有一點,也會沖淡買家在花錢時的愧疚感。

比如,一件標價1000的產品打8折,和滿1000減200看起來要付出的成本是一樣的,但是買家心理上卻有很大差別。

1000元的東西付出800就能買到,差異貌似沒有這麼大。但是如果是滿1000減200,感覺是自己已經付出了1000塊(和800差異不大),然後又額外收穫了200元(200比起0差異很大)。

產品定價問題:基於心理賬戶的定價技巧

2. 壞消息一起說,好消息分開說

為什麼經常看到很多賣家說買3999元電腦,送耳機、送高檔鼠標墊、送免費1年上門維修,而不是把耳機、上門維修等價格都包在3999元裡面?

這是因為,人們對損失和收益的感知並不是線性的,假設你獲得100元能得到某種快樂,而想得到雙倍的快樂可能需要400元,而不是200元。

同樣,損失100元受到的某種痛苦,可能要損失400元才能感受到雙倍的痛苦。

所以,如果把所有的成本折到一起,給用戶一個總價,讓用戶一次支出3999,而不是感覺到多次支出(為電腦支出3000,為耳機支出200,為維修支出200……),用戶就覺得付出這些金錢沒有那麼痛苦。

所以,壞消息要一起說,而反過來,好消息則要分開說。

比如贈品設置為什麼不直接說滿XX元送大禮包,而是一定要把贈品逐項羅列?

答案是:想讓買家覺得優惠很多。

另外,滿減的階梯設置多階梯也有這個效果。

比如,滿100減10滿200減30,滿500減100。

付錢的次數少,優惠的次數多,會讓買家更開心。

3. 情感化設計

其實,每個產品在買家的心裡都有一個對應的心理賬戶,你想要買家付款,就要給他一個動用該賬戶資產的理由。

所以,首先,我們要分析買家可能會把這個產品的消費歸入哪一個心理賬戶,從哪個心理賬戶裡支出會更加乾脆。

比如,一件標價為2000元的衣服,如果是給自己買可能會捨不得,但如果是送給心愛人的生日禮物,可能就會毫不猶豫地付款。

為什麼會這樣?

這是因為,買家把這兩類支出歸到了不同的心理帳戶,衣服買給自己的是日常消費支出,但是買給心愛人則會歸為人情或情感維繫支出,顯然大多買家更捨得為後者花錢。

因此,同樣的產品定位為禮品往往比定位為消費品能獲得更高的溢價,尤其是定位為高端商務禮品的時候。

比如小罐茶。

如果是買來自己喝就顯得有點兒奢侈,立頓就夠了。但如果是送領導、送客戶,小罐茶馬上顯得不那麼貴(實際上,小罐茶的主打場景確實是商務禮品)。

產品定價問題:基於心理賬戶的定價技巧

另外,即便是給自己買東西,也有日常消費支出和自我投資支出的區別。

比如,買kindle,如果只是為了方便看書,它看起來就比較貴。但如果是為了獲取知識、提升自己,一下子就變得很超值。

所以,運營人員在撰寫產品文案的時候,與其描述產品性能,不如直接描述買家能得到的預期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