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朝秀才到民國最大軍閥——吳佩孚做了三件大事

吳佩孚是第一個登上《時代》雜誌封面的中國人,被稱為“Biggest man in China ”。

从清朝秀才到民国最大军阀——吴佩孚做了三件大事

誠如此言,1924年,是吳佩孚人生最為輝煌時,他擁兵數十萬,虎踞洛陽,一度被輿論認為是“最有可能統一中國”的那個人。

仔細看來,吳佩孚的人生有三個關鍵階段:

一、北漂少年到北洋軍人

在那個“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的年代,吳佩孚本來可能會像無數傳統讀書人一樣,按部就班從秀才做起,到舉人,再到進士,繼而成為晚晴龐大官僚體系中的一名普通官員。

吳佩孚1874年出生于山東蓬萊,1896年,22歲時考中登州府丙申科第三名秀才。不過此時的清政府已經是風雨飄搖,他被迫離開家鄉前往北京,開始了數年的“北漂生涯”。

吳佩孚初來北京,投靠的是老鄉孫廷德,據孫的孫女回憶,“開業那天,吳佩孚一口氣寫了十幾副對聯送給了我的爺爺,而爺爺也給了吳佩孚一百個銅錢。”

這一百個銅錢,成了吳佩孚在北京的第一筆收入。

不過,光靠寫春聯,吳佩孚永遠成不了“吳大帥”。

艱難“北漂”的吳佩孚決棄文從武,參加聶士成的天津新軍。

有著秀才基礎的吳佩孚很快就顯示出來突出的能力,1901年2月考入開平武備學堂步兵班。

从清朝秀才到民国最大军阀——吴佩孚做了三件大事

沒想到的是,這一年的9月,袁世凱被任命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開平武備學堂也被遷往保定,改名為“北洋速成武備學堂”。

加入北洋軍,是吳佩孚一生事業的起點。

二、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如果吳佩孚光有能力,但沒有生在20世紀初的動盪中國,而是生在如今某個和平年代,那再亮的金子也發不了光。

1905年爆發的日俄戰爭,對於東北人民來說不啻是一場巨大的災難,對吳佩孚來說,卻是展現能力的絕佳舞臺。

日本駐華使館武官青木宣純藉助自己曾經當過北洋教官的關係,找到袁世凱,得到其同意後,在北洋軍中精心挑選了幾十名精幹的士官,派往東北刺探俄軍情報。

其中,就有擔任北洋督練公所參謀處軍官的吳佩孚。

在刺探情報過程中,吳佩孚所展現出來的出色能力逐漸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他們評價吳佩孚“能力卓越,心理素質過硬,而且總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不過,無論為哪一方當間諜,被捕獲之後只有被處死的命運。

从清朝秀才到民国最大军阀——吴佩孚做了三件大事

魯迅就是因為在日本看到一部展示中國人被斬首的電影,轉而棄醫從文。

在一次情報活動中,因為同僚出賣,俄軍以間諜罪判處吳佩孚死刑,並用火車押送哈爾濱槍決示眾。

但他在押送刑場的途中,果斷跳車,夜幕遮掩下的野草為吳佩孚提供了掩護。

俄國兵的刺刀一度紮在離吳佩孚不到20釐米的地方。

大難死不死的吳佩孚,被日本人授予吳佩孚六等“單光旭日勳章”,並被推薦給當時的北洋陸軍第三鎮大將曹錕。

前清秀才吳佩孚的政治生涯由此開始。

三、“救國將軍”聞名全國

投入曹錕麾下後,吳佩孚的官運亨通。1915年2月,吳佩孚被曹錕提升為第六旅少將旅長。

這一年,吳佩孚才41歲。

袁世凱死後的軍閥混戰,宛如上天賜給吳佩孚的機遇,這個前清秀才身上爆發出優秀的軍事指揮能力。

當張勳在京搞復辟時,吳佩孚擔當“討逆軍”先鋒,率軍一路殺進天壇,一戰成名。

1918 年,吳佩孚揮師南下,過襄樊,克嶽州,奪長沙,所向披靡。

段祺瑞政府授予吳佩孚“二等大綬寶光嘉禾章”,以及“孚威將軍”稱號。

如果僅僅這樣,吳佩孚也不過是一名能打勝仗的普通北洋師長。

真正讓吳佩孚名震全國的是他做的兩件大事:

一是軍隊停止南下,併發電報通電全國,指責段祺瑞“直視西南為敵國,竟以和議為逆謀……以借款殺同胞,何異飲鴆止渴”,還痛斥安福國會“偽造民意,釀成全國叛亂”。

二是在巴黎和會之後,通電怒斥北洋政府鎮壓愛國學生,呼籲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痛呼“蓋青島得失,為吾國存亡關頭”,並“請罷免曹、陸、章,懲辦國賊”。

5月9日,發給大總統徐世昌的通電中:“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誰無義憤?彼莘莘學子,激於愛國熱忱而奔走呼號,前赴後繼,以草擊鐘,以卵投石,……如必以直言者為有罪,講演者被逮捕,則是揚湯止沸,勢必全國騷然!”

5 月24 日,北洋政府決定在巴黎和會上簽字,吳佩孚“首先通電,請罷免曹、陸、章,懲辦國賊”,又聯名譚浩明、馮玉祥等通電反對簽字。

6 月下旬,吳致電代總理龔心湛,要求堅決拒籤,並表示:“蓋青島得失,為吾國存亡關頭,如果簽字,直不啻作繭自縛,飲鴆自殺也。”

駐軍衡山的小小師長吳佩孚,就這樣連發三封通電,罵政府總理、罵國會、罵總統,言人所皆欲言,罵人所不敢罵。

這兩件事一做,吳佩孚登時聲名鵲起,“革命將軍”、“救時偉人”等名譽紛紛加身,並積累了極高的人氣和雄厚的政治資本。

美國《密勒氏評論報》發文稱讚吳為直皖戰爭的真正主腦,並表示他早已受到了國內人民以及外國人的高度讚揚。他們認為,吳不僅僅是黑暗的中國地平線上唯一的光明點,還是北方以至全中國的支配人物。

从清朝秀才到民国最大军阀——吴佩孚做了三件大事

此時的命運女神已經對吳佩孚完全張開了雙臂:1920年擊潰段祺瑞、1922年擊敗張作霖。

戰無不勝,手握重兵的吳佩孚終於成為了全國的核心人物,

1923 年發表的《孫文越飛聯合宣言》中,稱“蘇俄支持國共合作,以打倒最大的軍閥——吳佩孚。”

1924年4 月,吳佩孚五十大壽,數千賓客雲集洛陽,為他祝壽。

康有為激動揮毫,寫下壽聯相贈:“牧野鷹揚,百歲勳名才半紀;洛陽虎視,八方風雨會中州”。

前清秀才吳佩孚,迎來了人生中最輝煌的頂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