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穿越,你最想穿越回哪個朝代?

為了避免喝咖啡,本篇還是寫歷史吧。

封建

我們習慣把中國過去的3000年曆史統稱為封建社會。

中國歷史教科書所稱的封建社會,是Marx分析歐洲歷史的結論,完全套在中國,其實並不正確。

歐洲的封建社會和同時期的中國封建社會,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封建”,從字面解釋是“封土地,建政府”。

歐洲的封建社會,是領主自己擁有自己的土地,自己就是一個小王國,管理自己的土地。

領主的身份是世襲的,不由國家指定,還可以擁有自己的武裝,可以行使司法權,還可以收取租稅。

這種制度,跟中國的“分封制”有些像,也就是說,中國只有在商、周時期才可以算是封建社會,各個諸侯國類似封建領主。

而中國曆朝歷代,彼此之間差異極大。

秦朝統一後,取消了封國,建立郡縣制,地方沒有武裝,所以出現叛亂後來不及鎮壓,二世而亡。

如果可以穿越,你最想穿越回哪個朝代?

劉家漢室總結秦國的教訓,覺得還是要有封國的,這樣地方出現叛亂,封王可以鎮壓。但他擔心封王叛亂,就只封自己的兒子。但是後來“七國之亂”,叛亂的就是劉姓封王。

曹魏重用士族,結果“高平陵事變”,被司馬家一鍋端。

晉朝司馬家為了避免一鍋端,採取分封藩王,指司馬氏各王,各鎮一地,每一個藩王,都是一個獨立國家,想得很好,於是上演了八王之亂。

唐代依賴武官,藩鎮割據。

宋代依賴文官,群臣黨爭。

明代誰都不信。專用廠衛。滿朝皆是東林黨。

每個代的不同,相應的文化脾氣性格都不同。你要是愛好歷史,也很容易理解。

而朝的不同,則很容易忽略。

每個王朝幾代君王之間,差異也是非常大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人亡政息,人走茶涼。

比如滿清發跡於白山黑水之間。前期三帝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創業打下了江山。

中期的康雍乾,統治著龐大的帝國。和貪腐的官僚系統做鬥爭。顯示出了高明的統治術。

他們在大多數場景,其實都做得還不錯。

後期鹹同光宣四帝,國門已經被砸開。兩千年未有之變局。

這些朝代,如果可以穿越,你想穿越回哪個朝代?

或者換個問法,你認為哪個時代的政治制度是最好的?

制度最好,不一定是生產力最高。

漢朝的開國皇帝,是漢高祖劉邦。

劉邦擊敗項羽,統一天下,建立漢室。當上皇帝后,消滅了韓信、彭越、英布、臧荼等異姓王。又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

漢室第二個皇帝,是漢惠帝劉盈。只在位七年就去世了。

後來還有兩個打醬油的少帝,劉恭劉弘,就不多說了。

漢文帝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第四子。西漢第五位皇帝。

劉恆的母親薄姬,原是魏王魏豹的妾室。魏豹被殺後,薄姬被漢王召入劉邦的後宮

但入宮一年多,都沒撈到侍寢的機會,甚至連劉邦的第二面都沒有見到 。

一輩子只侍寢過一次,就這一次,薄姬即有身孕,生下兒子劉恆。

呂雉死後。覺得薄氏一個人勢力薄弱,容易控制。因此讓當時的代王,劉恆即位。

劉恆的結髮妻子,名諱不詳,生卒不詳,她是漢文帝劉恆為代王時(前196年—前180年)的王后。

代王劉恆被大臣擁立為帝,劉恆答應的那一晚,他的妻子和四個兒子同時薨逝。

劉恆來到了長安,此時前面已經換過三次皇帝了。那劉恆怎樣才能把皇位坐穩下去呢?

那就是什麼事情也不做。

劉恆並不是生來就是文帝。當時的環境,決定了你的路線。

當時,而劉恆最大的優勢,是他年輕。他可以慢慢熬,熬到老一輩全死光。

終漢文帝劉恆一代,輕徭薄賦。放開民間鑄錢,政府小到了極致。

劉恆一心一意,躲在後宮養生。

漢文帝在位23年。老一輩基本全死光了,皇權極大穩固,哪怕他什麼事也不做。天下人都認清了漢室正統。

這也為太子劉啟接班,奠定了無可爭議的基礎。

到了漢景帝這一代,皇室的正統,已經沒有任何質疑。

因此漢景帝可以騰出手來,做一些他想做的事。

在漢景帝任期內,解決了七王之亂。

黃老的落幕

漢文帝23年,漢景帝16年,約四十年。

史上並稱“文景之治”。

在文景之治的背後,還有一位功臣。劉恆的第二任老婆,竇氏。

家都知道,文景之治的關鍵,在於“休養生息,內用黃老”。

小國寡民,許民以自由,政府小到極致。

這就是道家的思想。

道家的主要支持者,是孝文竇太后。

對於道家的思想,漢文帝是身不由己,景帝是三心二意,武帝則是根本聽不進去。

民富而國退。老百姓有那麼多錢,民脂民膏,為什麼不搜刮起來,做幾件大事,老百姓吃那麼飽幹什麼?

劉邦執政的最後幾年,遠征匈奴而未成,漢高祖劉邦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

當時劉邦已經快要成為俘虜了。還簽訂了極為屈辱的外交協議,才放了回來。

此後,匈奴可汗給中原寫信,十分趾高氣揚。有一次,他乾脆寫信要求太后呂雉,做他的奴婢。

孤憤之君,生於沮澤,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憤,兩主不樂,無以自娛,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意思就是我是喪偶的君王,出生於湖泊,生長於牛馬成群的大草原,我多次來到邊境,想要吞併大漢的江山。你呂后是寡婦,你和我不如各取所需如何?

而呂雉的回信,經過慎重的外交考慮,呂后在信中說自己:

單于不忘弊邑,賜之以書,弊邑恐懼。退而自圖,年老色衰,發齒墮落,行步失度。單于過聽,不足以自汚。鄙邑無罪,宜在見赦。竊有御車二乘,馬二駟,以奉常駕。

我已經年老色衰、牙齒都掉了、都站不穩了。我來陪你,這樣會玷汙了您的身份。你就饒過我們吧。我們備了一點小禮物,聊表心意。

如此屈辱的國赦文書,在漢武帝眼裡,自然是不可容忍的。

你有再多的錢又如何,糧食充盈又如何。錢可以買來尊嚴麼。

為什麼不“集中力量辦大事”。

“法家”提倡的是“軍國主義”。國家動員。

具體的做法,就是將國力壓榨到極致。以一城和天下抗衡,在窮兵黷武的體制下,哪怕弱小國家,也能戰勝大國。

法家不可常用。因為會損害國力。

道家還是法家?

如果可以穿越,你最想穿越回哪個朝代?

在漢文帝時代,是內用黃老,休養生息。小國寡民。

每個人都生活在富足、祥和、寧靜、喜樂、滿足的世界中,交流或者不交流,來往或者不來往,對他們的生活均沒有絲毫影響,每一個人都活在當下那一刻, 享受那一刻,聽著窗外的雞叫聲、狗吠聲,頭頂白雲飄飄,身邊清風陣陣,唯恐有任何不速之客打破這一美好時刻。

盛世

到了漢武帝時期,昔日田園牧歌的愜意生活,完全被無休無止的徭役取代。

昔日“小國寡民”的自由市場經濟,突然之間無人傳頌,財富不再積累,以驚人的速度消耗。

“文景之治”如此美妙的時代,和“永嘉之治”“貞觀之治”一樣短暫。

如此自由的時代,歷史中也只出現過四五次罷了。

太平盛世不是與生俱來的,感謝袁隆平,讓你吃飽了還可以關心小貓小狗,環保,弱勢人群的心理健康。

盛世是很短暫的。甚至都無法持續一個

代,幾百年的時間。

而僅僅是一二個朝,三四十年的時間。

每一代皇帝,都有每一代皇帝的玩法。

目標不同,便有不同的路線。

這個變化可能非常之快。不是以“代”為單位,而是以“朝”為單位。

到了“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時期,又是另一種玩法了。

如果可以穿越,你最想穿越回哪個朝代?

下次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