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推薦 絕世珍品《玻璃隕石》

精品推薦

《名稱》:玻璃隕石

《年代》:天然形成

《評語》:玻璃隕石為半透明的玻璃質體,顏色為黑色。比重為2.6至3.0左右。玻璃隕石是在高空、高溫、高壓和高速下形成的,所以它有明顯的形成特證:內部高純度無雜質,通體佈滿緻密的小氣泡,外部有融殼,融殼上有流紋,外部和融殼下有時會產生大的氣印。 經綜合鑑定為玻璃隕石!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有喜歡的收藏傢俬信諮詢!

專家推薦 絕世珍品《玻璃隕石》

專家推薦 絕世珍品《玻璃隕石》

玻璃隕石是某種石隕石降落過程中融化的液質冷卻後的產物。玻璃隕石的母石為淡綠色和黑色兩種,因此,玻璃隕石的降落都是與母石共同進行的。

玻璃隕石為半透明的玻璃質體,有微弱磁性,顏色為墨綠色、綠色,淡綠色,棕色,褐色,深褐色,還有少見的硃砂色。比重為2.6至3.0左右。玻璃隕石是在高空、高溫、高壓和高速下形成的,所以它有明顯的形成特證:內部高純度無雜質,通體佈滿緻密的小氣泡,外部有融殼,融殼上有流紋,外部和融殼下有時會產生大的氣印。

因為玻璃隕石在降落過程中為液質體,在高速下它們會被分解為較小的質量體,因此客觀上不存在極大質量的玻璃隕石,但它與母石伴生隕落時或許較大的質量體。

玻璃隕石是與某種石隕石伴生的一種。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1844在澳大利亞獲得一塊鈕釦狀玻璃質石塊,以後在世界範圍內這種類似玻璃質石塊通稱為"玻璃隕石"。它是一種天然玻璃物質。由於外觀似黑曜岩,故又稱似黑曜岩。但兩者的成分、結構都不同。大多數玻璃隕石的形狀與熔融濺射物的形狀相似,有球狀、細長狀、啞鈴狀、液滴狀、鈕釦狀和不規則的塊狀等。它成群地撒落在大陸上或海底沉積物中。玻璃隕石的顏色有黑、墨綠、棕褐,表層具拉長狀氣泡及大小不等的氣泡,有的似如月球表面的環形山狀圖案,密度約為2.38-3.0。

玻璃隕石的組成,同一區域十分均一,但不同區域差別很大。化學組成變化範圍:SiO2為48~85%;Al2O3為8~18%;FeO為1.4~11%;Ni為0.4~28%;CaO為0.3~10%;Na2O為0.3~3.9%;K2O為1.3~3.8%;TiO2為0.3~1.1%。玻璃隕石的折光率為1.48~1.62。大陸玻璃隕石的密度為2.3~3.0克/釐米3,某些微玻璃隕石可以達到更高的數值。

玻璃隕石內常有氣泡空腔,大小由幾微米至幾毫米,個別可達幾釐米;有的還含有焦石英、柯石英、斜鋯石和隕石中常見的鐵鎳金屬。

大多數玻璃隕石的形狀與熔融濺射物的形狀相似,常呈黑色或深綠色,半透明,以前普遍認為是隕星事件造成的,大隕星衝撞使地表及隕星的碎裂物很快融熔、迅速冷卻結晶而成。但人類在玻璃隕石發現地及附近都沒有發現隕石坑,更沒有發現很大的另類隕石,因此,經現在科學研究證明,玻璃隕石是某種石隕石熔融後的產物。有球狀、啞鈴狀、液滴狀、紐扣狀,最多的是不規則的塊體。易碎,破裂後多具貝殼狀斷口。大陸上發現的玻璃隕石的大小,從幾毫米至十幾釐米不等,反射光下發暗,但薄的邊緣透亮,並具有不同的顏色,從黃色到綠色,從橄欖褐色到暗褐色。比重一般為2.3~3.0,折光率為 1.48 ~1.62。其組成,同一區域比較一致,不同區域差異很大。雖然SiO2含量很高,但其成份含有多種金屬元素,有微弱性。微玻璃隕石只在海洋沉積物中有發現。其大小大小從數毫米到約40微米以下。,與附近大陸上的玻璃隕石具有同樣的年齡、組成和形狀。

關於玻璃隕石的成因現已探明,它是某種石隕石高速隕落時融化後的產物。雖然如今大多數科學家認為是巨大的隕石或彗星(核)撞擊地球,使地球表面物質熔融,濺射到空中,急速冷卻而成。但是直到目前為止,對澳亞區和北美區的玻璃隕石群,並未找到相應的隕石坑,因此地球熔融物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全世界的科學家並沒有真正研究過中國區的玻璃隕石,所以,中國區的玻璃隕石做為一種新生的物品並沒有引起科研界的重視。從全球範圍來看,玻璃隕石代表了曾經發生在地球的許多次較大的隕石雨事件,也很有可能是引發地球生命危機的成因。

民幣每克,如果掉落時有很多目擊者,價格在40元至50元每克。目前國內各類隕石中,被稱之為黑寶綠的隕石價值高於月球和火星隕石,因為目前人類無法判斷它的來源,極有可能是來自150億光年以外宇宙大爆炸時期產生的星球,這對研究宇宙邊界和形成很有幫助,穿越大氣層過程中,高速自傳後墜入地球沙漠,所以保存完好,熔殼比較完整,表面光亮,通體黑綠,具有較高的收藏和研究價值,中國範圍內保存最完好的一顆2750克的黑寶綠隕石被北京一位神秘藏家以4000萬人民幣價格收購,該隕石非月球和火星隕石,來源哪個星球不明,世界僅此一塊,現在估值在6000千萬以上,單價超過2萬元每克,未來升值空間極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