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過後不到7點就著急送孩子去上學,剛上高速就沒了1000塊

10月8日早上7時許,一輛魯B牌照的小轎車途徑瀋海高速鐵山收費站時,被同三高速公路大隊五中隊民警予以攔停。一開始,民警發現駕駛員張某身上含有酒味後,便將其帶到執法站進行酒精吹氣測試,結果測試儀器顯示為47mg/100ml,涉嫌酒後駕駛機動車。

假期過後不到7點就著急送孩子去上學,剛上高速就沒了1000塊

經瞭解,駕駛員張某於昨晚在家吃飯時喝了幾瓶啤酒,之後便在家矇頭大睡。由於國慶節放完假後孩子要到學校報道,次日早上還沒醒酒的宋某便早早起床開車趕往學校,誰知,在經過收費站時被交警查獲酒駕行為。

假期過後不到7點就著急送孩子去上學,剛上高速就沒了1000塊

遂後,執勤民警對張某進行了普法教育,並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相關規定,對張某處以1000元罰款、記12分,暫扣駕駛證6個月的處罰。

高速交警提醒:“隔夜酒駕”應當引起大家的重視,司機朋友在頭一天晚上如果喝酒較多,經過一晚上的休息後身體並沒有將全部的酒精分解掉,建議在大量飲酒後次日早上至中午前不要駕車出行。否則一旦構成酒駕行為,將會面臨嚴厲的處罰。

什麼是“隔夜酒”?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明明是前一天喝的酒,都已經過了一夜,為什麼還會被查出酒駕,甚至是醉酒?市公安局交通警察總隊警官表示,如果前一天或者前一天晚上飲用較多酒精,根據人體代謝規律,短時間內沒有將這些酒精有效地代謝掉,第二天體內酒精含量仍有可能超過法定閾值。

資料顯示,人體飲酒後2-5分鐘後即可吸收進入血液,在飲酒完畢後的30-90分鐘內在血液中達到峰值。酒精的吸收與人體生理狀態、胃充盈程度及飲食結構有關。在酒精達到血液峰值後,峰值維持一段時間後,血液中的酒精濃度開始下降,此時我們稱之為“拐點”。

研究表明,在出現 “拐點”之前,人體的酒精代謝率是一個固定值,稱之為人體血液酒精清除率。根據上海市地方標準《機動車駕駛員駕車時血液閾值與測試方法》(DB31/205-2007),標準規定了血液中酒精清除率為0.104mg/(ml•h),也就是說人體飲酒後達到峰值後出現“拐點”時,每小時體內酒精的清除率為10.4mg/100ml。

假設某人在前一天晚上飲用的150ml(約三兩)的高度白酒,體內的酒精含量峰值時最高可達100mg/100ml,到達拐點後按照每小時體內酒精的清除率為10.4mg/100ml計算,6—7小時後其體內仍可能會酒精含量超標。因此,在前一晚上如果飲用較多的酒,第二天早上機動車駕駛人就有可能是“酒後駕車”。如果飲酒量較多,休息時間又較短,甚至可能是“醉酒駕車”。

國內外研究機構研究表明,人體酒精含量與交通事故的發生正相關,人體內酒精含量在40—90mg/100ml時,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較正常時高3—7倍,超過90 mg/100ml時,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較正常時高26倍,酒精含量越高,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越高。

公安交警部門提醒

廣大機動車駕駛人一定要正視“隔夜酒”的危害,並做到:

1、如果第二天要開車,前一天應該避免大量飲酒,並且預留充分的代謝時間。

2、如果前一天泡吧等娛樂活動時間較長,導致休息時間不足,第二天應避免開車,因為酒精對產生疲勞有促進作用,無法保證開車時的正常狀態。

3、如果前一天有醉酒情況,第二天建議不要開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