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正式與編外關係,內部的管理崗和技術崗之間的待遇!

事業單位簽訂聘用合同,是否算是入編呢?

筆者將其分為兩種。一種是在崗職工,一種是新入職人員。在崗職工在實行崗位聘用制競聘崗位成功,就意味著進編。新入職人員和事業單位簽訂聘用合同,就是編外合同人員,而相應的他們永遠都不可能使用編制。

那麼什麼是正式在崗職工,新招聘編外人員又是什麼呢?

事業單位正式在崗職工:事業單位試行全員崗位聘用制管理,在一些省市縣鄉已經開展各種方式的試點工作,包括山東等地的中小學校“縣管校聘”制度。事業單位實行崗位聘用制時,先核定單位崗位、編制與參加競聘的人員,定崗定編,崗位與編制是相對應的。和公務員、事業人員招考一樣,先根據崗位、編制情況,確定需要聘用的人員,有多少崗位和編制,才能聘用多少人員。

事業單位新招聘人員:事業單位因編制限制,招聘的編外合同人員,與單位簽訂的是聘用合同,按照《勞動合同法》管理,是不能使用事業編制的。這類招聘人員,包括人事代理、合同工、臨時工、勞務派遣工等。事業單位凡進必考,招聘人員雖然工作崗位可能和正式職工一樣,工作也一樣,可是除了正規的招考之外,這些人員是無法使用事業編制的。

事業單位正式與編外關係,內部的管理崗和技術崗之間的待遇!

創意配圖:事業編制 事業單位 事業編制改革

改革後的事業單位管理崗和技術崗,兩者待遇發生了什麼變化?

事業單位改革是人們都非常關心的問題,在這次改革當中,涉及到最多的就是一些技術崗和一些工勤崗,技術崗是非常重要的一關,一個人如果掌握可以壓倒別人的技術,那麼無疑來說是一場勝利,改革之後,事業單位中工勤崗將失去編制,那麼在以後未來的崗位當中,事業黨和工勤崗的待遇差別又是怎樣的?我們今天就來具體的看一下。

崗位職責區別

在事業單位中,管理崗與技術崗是兩個不同的崗位序列,管理崗位的職責一般都是行政職能向一些客源,那一些副主任,包括主任科員等等,都是一些管理崗,專門技術崗位實行的是一些專業技術職級系列,工程師,技術員,助理工程師,高級工程師,這些都是屬於技術崗位。

事業單位正式與編外關係,內部的管理崗和技術崗之間的待遇!

統計局改革工資統計制度 將私企納入統計範圍

兩者事業崗位前景的整體區別,

專業的技術崗是分為13個等級的,遇到七級稱之為高級,8到10級稱之為中級,最後11到13級稱之為初級崗位,管理崗是有十個等級的劃分,1到10級的崗位區別分別是,正職、部級副職、廳級正職、廳級副職、處級正職、處級副職、科級正職、科級副職、科員、辦事員。

兩個崗位之間的整體區別和薪資工資

技術員相當於科員,助理工程師相當於副科,工程師相當於正科,高級工程師相當於副處,大體都是這個樣子的,事業單位管理崗位,工資從1300到4700不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工資從1300到4800不等,職級工資分別是215到6355不等,整體對比來說事業單位,技術崗要比管理崗的薪資要高一些 ,畢竟技術崗是一般人無法替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