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薰陶、多元呈現 南充鄉村處處見文明

環境薰陶、多元呈現 南充鄉村處處見文明

贊文明新風,西充縣多扶鎮村民自編自演文娛節目。

●鄉風文明是新農村建設的靈魂,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

●鄉風文明能提高農村精氣神、增強農民凝聚力、孕育社會好風尚。

●堅持把鄉風文明建設作為助推精神脫貧的主要途徑。

●南充新聞網記者 杜傑/文 陳村銘/圖 實習生 龔衡 熊媛

“喜事新辦要提倡,厚養薄葬喪事簡,勤儉節約講文明,不良風俗要叫停……”近日,在蓬安縣錦屏鎮金鳳村活動室院壩裡,村民自編自演,以叫停不良風俗、崇尚文明鄉風的快板“打”進了大夥兒的心坎上。

10月24日,記者從市文明辦獲悉,近年來,全市始終堅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根本任務,緊緊圍繞“建設文明鄉風,助力脫貧攻堅”主題,努力推動“人人養成好習慣,村村形成好風氣”,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弘揚正氣新風、淳樸民風、良好家風,有力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環境薰陶、多元呈現 鄉村處處見文明

金秋十月,高坪區御史鄉杉樹溝村在薄霧籠罩下,林木蒼翠、村貌一新。村裡的唐家大院,牆白路暢,屋前屋後林苗成片、鮮花錦簇。

唐家大院曾是出了名的“髒亂差”,6戶人家共用一個院子,每戶門前都堆著柴草、垃圾,院子門口小路雜草叢生、汙水橫流、蚊蠅亂飛……這一切,都已成為過去。

唐家大院住戶唐大德每天清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掃屋裡屋外。“以前村裡的房屋大多破舊,院子裡更是髒亂差。如今,新修的樓房漂亮大氣,村民個個精神抖擻。”唐大德說,村裡組織開展了“環境衛生評比活動”,制定《院壩公約》,大家都自覺將傢俱擺順、床鋪理順、柴草堆順,好風氣不僅在唐家大院形成,如今的杉樹溝村,村容村貌越來越好。

這一切的改變,得益於御史鄉政府結合實際,從鄉風文明建設入手,大力整治村容村貌。“每週定期檢查、評比,無論是房前屋後,還是鍋碗瓢盆都要檢查,促使村民養成愛護環境的生活習慣。”杉樹溝村黨支部書記陳自新說,村裡成立了檢查組,對每家每戶的環境衛生情況進行檢查評比。此外,村裡還制定《環境衛生整治村規民約》,與村民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村民承諾自覺搞好家內戶外的環境衛生,及時清除生產生活垃圾。

和杉樹溝村一樣,近年來,南充廣袤的農村處處呈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畫卷。

走進西充縣鳳鳴鎮雙龍橋村,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乾淨整潔的川東北民居,屋前小菜園道路整潔規整,生機盎然,節假日和週末,慕名而來的遊客在這裡悠閒地感受著田園生活的恬淡。

“今年春節,村裡的農家樂家家純收入上萬元。現在來村裡遊玩的客人越來越多,村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雙龍橋村一家農家樂老闆王明軒說,村子過去是傳統的農業村,近幾年來,村民通過自治方式,系統地建立起村規民約和倡導族規家訓,村規民約人人知曉、戶戶遵守,致富的勁頭更足。

鉅變不僅在於物質上的豐厚,更在於村民精神上的富足。記者瞭解到,雙龍橋村經過全體村民的積極參與,將涉及村民生產生活、鄉村旅遊、電子商務、孝敬父母、鄰里和睦等方面內容全部都囊括在村規民約裡,最後經村民反覆討論表決通過的雙龍橋村村規民約新鮮出爐,隨後通過快板傳唱、上牆張貼等形式,讓村民熟記於心,並相互督促遵守。如今的雙龍橋村已不再是往日的窮山村,村風村貌已煥然一新,去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6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現代農業、鄉村旅遊、新農村建設、綜合配套改革“四位一體”鄉村發展模式的典型代表。

在營山縣朗池鎮興雲村村委會前,兩排文化長廊,評選出來的“最美家庭”“興雲好人”“最美孝星”“脫貧之星”等村民的照片、姓名張貼上牆。而村子上,村民們門框上張貼的一副副對聯,更是在全村形成了“講文明、樹新風”的濃厚氛圍……

“鄉風文明是新農村建設的靈魂,近年來,全市著眼環境薰陶、多元呈現,從‘面’上整體推進、從‘線’上集中打造、從‘點’上個性呈現,確保實現鄉村處處見文明”據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鄉風文明建設上,全市堅持貧困村和非貧困村、貧困戶和非貧困戶全面覆蓋、整體推進,以鄉風文明“六個一”陣地建設為抓手,因地制宜設置好人榜、搭建天天廣播站、開設道德講堂、打造文化長廊、建設幸福文化院壩、制定村規民約,圍繞核心價值觀、法治文化、家風家訓、傳統文化、脫貧攻堅等內容,以形象的圖畫、通俗的語言詮釋鄉風文明價值理念和行為準則,並充分考慮農村群眾的喜好和口味,在脫貧攻堅三大產業環線、幸福美麗新村、出入貧困村公路沿線、貧困村內主要道路精選點位,建設特色文化牆、戶外文明廣告牌、道路標識牌,營造出鄉村步步見文明、處處倡新風的美好景象。

教育引導、活動養成 人人參與講文明

秋天,是一個歌唱豐收的時節,在閬中市思依鎮大益灣村村委會廣場上,這裡飄揚著豐收的喜悅之歌,今年72歲的村民伏志文是精準貧困戶,但他艱苦奮鬥,自力更生,沒有等靠要,平時靠種蔬菜為主要收入,他依靠勤勞的雙手種出的蔬菜和水果種類達到數十種,成為大益灣村庭院經濟的代表、勤勞致富之星,在豐收的歌聲中,伏志文的笑容十分燦爛。

記者在伏家老房裡看到,曾經的閒置老房子已經被改建為懷念先祖,弘揚傳統的文化休閒場所,內設文化展示、休閒閱讀、文化創意、循規議事等功能室,是遊客和村民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娛體驗活動的集中地。在這裡,展示的不僅有村規民約及村歌。還可以開展道德教育、宗親聚會、文藝演出、圖書閱讀、書法繪畫。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的成員每月、每季度均會在此開展相關評議、宣講等活動。記者瞭解到,大益灣村位於閬中市西北方向,地處古蜀道之一的閬劍古驛道上,該村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7戶189人,2015年實現貧困人口減貧,2017年通過貧困村退出驗收。作為閬中市脫貧摘帽示範村之一,大益灣村以“文化傳承、幸福田園”為發展內涵,實施“環境治理、產業轉型、民生改善”三步走戰略,建成了“精準脫貧示範村、美麗新村樣板村、鄉村旅遊拓展村、鄉風文明模範村”四位一體的生態經濟典型村。

今年8月14日下午,南部縣碾盤鄉文化活動廣場熱鬧非凡,“親水南部·心繫百姓”2018年“文化惠民送文化下鄉”文藝演出在這裡舉行,除了文藝表演,每次到貧困村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文明道德宣講是必不可少的內容。“打竹板、響連天,我給大家說快板;今天不把別的談,就把紅白事來宣傳,從前紅白事太麻煩,鋪張浪費實難言,有了紅白事,勤儉節約好風氣……”在當天的文藝演出中,由村民自編自演的快板說詞,唱出了勤儉節約的好風尚,得到了村民的陣陣掌聲。

“我的公公婆婆年事已高,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動不動就發脾氣,又哭又鬧,照顧她來不得半點馬虎……”在高坪區會龍鎮桂花井村舉辦的“感恩扶貧·向上向善”巡迴報告會上,“高坪好兒媳”永安鎮青林村村民陳紅梅講到這裡不禁潸然淚下,在場聽報告的200多位群眾給她報以熱烈的掌聲。聽完巡迴宣講報告,村民們紛紛表示,報告會非常感人,應該學習他們孝老敬親、尊老愛幼、鄰里和睦,一定要發揚孝敬老人這一傳統美德,從榜樣身上獲得啟發、汲取力量,見賢思齊、崇德向善,大傢伙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幹,就一定能推動形成向上向善的文明鄉風,定能夠脫貧致富摘掉“窮帽”。

“鄉風文明建設要注重教育引導、活動養成,從而推動人人參與講文明。”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全市加強教育引導,針對部分農村地區道德水準滑坡、環境衛生髒亂差,以及部分村民特別是貧困戶存在等靠要思想、盲目攀比跟風等問題,充分利用道德講堂、農民夜校、天天廣播站等宣傳陣地及電視、報紙、政務微博微信等媒體平臺,開展感恩奮進“一比二思三看”和知恩感恩“三談”活動、移風易俗“六提倡六反對”、農家衛生“六順六淨六勤”大行動等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引導群眾愛國愛黨、感恩扶貧,積極變禮革俗、抵制陋習,有效地促進文明鄉風、優良家風、淳厚民風的培育和形成。並且注重典型引領,堅持全民參與、客觀公正、群眾認可原則,廣泛評選表揚成長於鄉土、奉獻於鄉里的道德模範、新型農民、身邊好人,大力營造學習先進、爭當好人的濃厚氛圍。同時堅持以文化人,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廣泛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結對子、種文化”以及文藝巡演等活動,指導農民利用農閒自辦文化,更多村民從飯局、牌桌轉到圖書室、舞臺等處,鄉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多彩。

2016年以來,我市共評選文明幸福家庭、“五好”先進典型、脫貧光榮戶、新鄉賢等先進典型近10000餘名(戶),進一步突出了先進典型的集群效應,夯實了鄉村道德高地。堅持“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組織省第五屆“助人為樂”道德模範楊池、“孝老愛親”道德模範朱春梅、“四川好人”曾和超、“感動南充2016”十大新聞人物(脫貧致富能手)安長林等先進典型深入貧困村,開展“感恩扶貧·向上向善”巡迴報告會80餘場,傳播崇德向善、自強自立的正能量,點燃農民群眾脫貧奔康的內生動力。

高位推進、掛圖作戰 多方聯動興文明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農村,鄉風文明是新農村建設的靈魂。如何進一步加強鄉風文明建設,並使之與實現精準脫貧、鄉村振興的要求相適應,已成為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一個重要課題。

記者瞭解到,為大力推進鄉風文明建設,近年來,南充堅持高位推進、掛圖作戰,確保多方聯動興文明。

今年7月13日,全市鄉風文明建設現場推進會召開,來自我市宣傳部門、文明辦、農工委(辦)、民政、扶貧、文化、治理辦等部門的工作人員先後走進南部縣玉鎮鄉正覺寺村、閬中市思依鎮大益灣村參觀鄉風文明建設的成就。在正覺寺村,無論是留戀AA級鄉村旅遊景點“寺外桃源”、莊子嶺文化廣場以及忠孝廣場,還是點贊村民健康的生活方式與向上的精神狀態,與會人員都深切感受到了正覺寺村充分發揮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通過改變封建陋習、建設文明新村、移風易俗、傳承孝道文化、發展支柱產業、打造鄉村旅遊等措施活躍了鄉村文化,帶動鄉風文明上了一個新臺階。而在閬中市思依鎮大益灣村,與會人員參觀了大益灣村水庫和桂花島。該村依託優越的天然水資源發展休閒垂釣旅遊觀光產業,建成大益灣水庫鄉村旅遊環線,開辦了農家樂,沿線產業建成了果套藥產業片區,銀杏產業片區。與會代表還參觀了村民聚居點和村委會活動陣地,觀看了村文藝宣傳隊自編自演的文藝節目,大益灣村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實施鄉風文明建設帶來的村容村貌和村民整體素質提高給予了高度評價。

“堅持把鄉風文明建設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作為助推精神脫貧的主要途徑。”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進一步加強鄉風文明建設,市委成立由宣傳部長掛帥、宣傳部門牽頭的脫貧攻堅鄉風文明工作組,負責統籌推進全市鄉風文明工作。連續3年召開全市農村鄉風文明建設工作推進會,指導各地出臺《鄉風文明建設系列活動實施方案》《精準脫貧村鄉風文明建設實施方案》《精準脫貧村鄉風文明陣地建設清單》,明確任務書、時間表、作戰圖,做到規劃先行、謀定後動。全市還將鄉風文明建設納入脫貧攻堅總體規劃,建立完善市、縣、鄉、村四級鄉風文明建設議事協調機制、投入機制、責任機制、活動機制,充分發揮鄉風文明工作組及各成員單位作用,堅持一月一聯席、一週一調度,形成了市委統一領導、宣傳部門牽頭協調、相關部門分頭負責、農村群眾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並且充分發揮督查考核“風向標”和“指揮棒”作用,將鄉風文明工作納入全市脫貧攻堅“一月一拉練、一月一驗靶”範疇,實行行業牽頭部門和鄉鎮街道雙向考評打分,通過授予流動紅旗、給予黃牌警告進一步傳導壓力、鮮明導向、壓實責任。鄉風文明工作組先後圍繞陣地建設、活動開展、環境衛生整治等重點工作開展專項督查,以目標倒逼激發落實動力,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生動局面。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們將繼續深化教育實踐活動,提升群眾思想道德素質;深化文明創建活動,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深入實施文化惠民,不斷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強化資金保障,加大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投入力度,提升農民精神風貌,推動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的形成,為打贏脫貧‘摘帽’攻堅戰提供強大精神動力,有力地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