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利貼現模型分析:美股近期下跌因素剖析

美股現在怎麼樣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得知道。

股市作為經濟的晴雨表,市場情緒的溫度計,是我們觀測經濟形勢和市場冷暖的重要指標。

10月以來,美國三大股指連續暴跌,不僅抹去了今年一年的漲幅,而且還多次創下單日跌幅記錄。儘管,特朗普多次暴跳如雷地炮轟美聯儲,上竄下跳地給股市打氣,但是美股就像是被A股傳染了“怪病”一樣,不管有沒有利空,動不動就是一個暴跌。

從估值來看,截至到10月29日,目前標普500的TTM PE是21.7倍。雖然遠低於2000年的水平,但已經與2008年1月21.5倍的估值水平相當,而且高於1987年崩盤前20倍的水平。

股利貼現模型分析:美股近期下跌因素剖析

美股為什麼現在頻頻出現下跌

緊接著,我們需要回答第二個問題:我們為何來到了現在的路口?

很多“專家”喜歡把股市的漲跌,歸納為七大原因,八大“元兇”……其實,研究股市的模型沒有那麼複雜。

根據DDM(股利貼現模型),我們可以簡單把股價簡單記作:

股利貼現模型分析:美股近期下跌因素剖析

也就是說,影響股價的因素只有三個:

(1)分子端的企業盈利,也就是基本面;

(2)分母端的無風險利率,也就是資金面;

(3)分母端的風險利率,也就是情緒面。

根據DDM,我們來看看——

基本面:

用任澤平的話來說就是:美股的下跌緣於“特朗普景氣”的終結。

之前,特朗普一直把美國經濟的強勁增長歸功於為自己治國有方。實際上,美國經濟的復甦開始於2012年,原因是2008年以來的4輪QE(美國版放水)、資產負債表修復、頁岩油氣技術革命等等。而特朗普的減稅政策只不過是拉長了美國經濟的復甦週期而已。

如今,美國的失業率已經降到史上最低,貿易保護主義推升了通貨膨脹的壓力,美聯儲的不斷加息也加大了企業的利息成本。而特朗普減稅政策的邊際效應正在減弱、承諾的基建投資也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所以,美國經濟很有可能逐步從“復甦”轉入“滯漲”。而股市的走勢,提前反映了美國經濟的潛在變化。

資金面:

10年期美債收益率已經飆升到了3.2%以上。

要知道,10年期美債收益率,代表了全球的無風險利率,是所有資產定價的“錨”。這個數值的增加,會導致分母的數值變大,從而導致股價的下跌。

如果說,加息是提高資金的“價格”,那麼美聯儲不斷加快的“縮表”,就是在減少美元的“數量”。 歷史上美股的每次崩盤,幾乎都是在加息週期中發生的。

情緒面:

投資者對經濟放緩、美聯儲加息加快等不確定性等事件的擔憂,會提升投資者避險情緒,降低風險偏好,從而導致風險利率上升。

分析這麼多,其實你只要記住一句話就行了:之

所以,美股在天上,是因為美國經濟好到不能再好了。

美股還能保持十年增長嘛

上面這個結論,可能會讓一些人不滿意。

因為,早在幾年前,就有國人不斷鼓吹“東昇西落”,好像中國立馬就要超越美國成為世界老大了。然而,這兩年,美國一直保持領先,而中國卻顯得有點灰頭土臉。

根據“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結論似乎應該是:美國將會一直第一。反映到股市上來就是,美股應該會繼續一騎絕塵。

看待中國,我一貫的原則是:既不要盲目自大,動輒“厲害了,我的國”;也不必妄自菲薄,動輒“家窮人醜,一米四九”。

美國就是大藍籌,雖然體量龐大,盈利穩定,但是成長性略顯不足。好到不能再好之後,沒有太大的想象空間。

精彩熱門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