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16人!——日本人憑什麼得諾貝爾獎?

從10月1日開始,2018年各大諾貝爾獎將逐漸揭曉,從1901年到2018年,諾貝爾獎已經度過了117個年頭。不過,201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將不會頒發,原因是一位瑞典文化界的權威人士被指控侵犯十餘名女性,該權威人士的妻子正是瑞典文學院的院士,同時也是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委,因此,2019年將很可能誕生2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18年16人!——日本人憑什麼得諾貝爾獎?

言歸正傳,本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美國的James.P.Allison以及日本的Tasuku.Honjo,以表彰他們在腫瘤免疫法中的貢獻。

遺憾的是,華裔學者陳列平率先發現了PD—-L1,首次揭示了PD-L1/PD-1通路在腫瘤微環境免疫逃逸中的作用並首創以抗體阻斷PD-1/PD-L1通路治療癌症的方法。在2014年獲得了全球免疫學界的最高獎項——William.B.Coley.Award。

據統計,已有26名日本或者日本裔學者獲得諾貝爾獎,從2000年以來,日本竟有16人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不包括日裔美籍的科學家)!!時至今日,我們的科學家與日本科學家差的究竟是什麼?

2000年 化學獎 白川英樹

2001年 化學獎 野依良治

2002年 物理學獎 小柴昌俊

2002年 化學獎 田中耕一

2008年 物理學獎 南部陽一郎★ 益川敏英 小林誠

2008年 化學獎 下村修

2010年 化學獎 根岸英一 鈴木章

2012年 生理學或醫學獎 山中伸彌

2014年 物理學獎 赤崎勇 天野浩 中村修二★

2015年 生理學或醫學獎 大村智

2015年 物理學獎 梶田隆章

2016年 生理學或醫學獎 大隅良典

2017年 文學獎 石黑一雄

2018年 生物學或醫學獎 本庶佑

原因一:

別看日本現在得獎了,但是人家的研究工作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開始了,那個時候是日本經濟最發達的年代,而我們窮得根本沒有什麼條件搞科研,這些年投入加大了,但獲獎可能也是以後的事情了。舉個例子,屠呦呦獲得了2015年諾獎,得獎以前她在實驗室又待了多少年呢?

18年16人!——日本人憑什麼得諾貝爾獎?

原因二:

心態的不同,日本人做研究從來都是一步一步來,日本大學裡的研究所留給博士研究生的論文題目只是實實在在的一個“小目標”,相較之下,我們研究生的論文題目則要“精深”許多,以至於當他們聽到我們的題目時不禁發問“出這麼大這麼難的題目,學生怎麼可能在短短三年做出成果?”在日本人看來,做研究,不在於題目宏大,只在於你自己是否能持之以恆,是否能在有生之年做一點實實在在的工作。我們應該思考,為什麼我們搞科學研究,人人都想成為大人物。為什麼人人都好大喜功,近年來各種論文造假新聞層出不窮,甚至於一些研究生導師本身生活作風都出現了大問題。這些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我們的祖先早早就告誡我們,要想成事,必須一步一步來,我們要的不是一個又一個的數學物理天才,我們要的是實實在在可以在一個研究上堅持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的布衣學者!!!

18年16人!——日本人憑什麼得諾貝爾獎?

最後再說一句,並非是諾貝爾獎有多麼厲害,我們也有自己的獎項,但是這也確確實實反映了一些問題,希望我們能繼往開來,真正迎向科學的春天!!

18年16人!——日本人憑什麼得諾貝爾獎?

18年16人!——日本人憑什麼得諾貝爾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