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大出行的野心與焦慮,你看出來了嗎?

阿里大出行的野心與焦慮,你看出來了嗎?

隨著近期哈囉出行的上線,背後的阿里在大出行版塊上的野心也有了更多落腳的可能。當外界看到哈囉業務的一步步邁進時,實際上背後是巨頭間的新一場較量。

業內人士指出,當下出行行業尤其是網約車競爭加劇,除了公司管理者本身的能力以外,資方對公司的未來發展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但耐人尋味的不僅僅是阿里在已持有滴滴股權的情況下再次花費精力來扶持另一玩家,且在哈囉出行數次融資中扮演關鍵角色的是與阿里相對獨立的螞蟻金服,這或為這家網約車新秀帶來不一樣的發展道路。

資本寒冬下的“資金飢渴”

“行業現在並不好過”,一位業內從業者說到。在他看來,雖然以滴滴、神州為主的企業靠著早期的補貼燒錢等策略,為培養用戶使用網約車立下了不可忽視的功勞,但是現如今,巨頭成型之後剩下的空間已十分有限,而另一方面,不合規運力仍然在各地都未完全消失,對市場秩序造成影響。

據瞭解,現今業內對於收購的牴觸情緒相較於此前有所緩和,如果能夠找到資源對口,有資金,業務耦合度較高的接手企業,並非不可考慮。

現有的中小出行企業正面臨尷尬境地。業內知情人士表示,現今的主流投資機構並非已經不再認可該行業的創業者玩家,恰恰相反,正是因為滴滴等企業的出現才證明了現有模式的可行性。但當下格局已定,對於中小玩家們來說,如果說過去可能還有牌照數量上的優勢,那麼這最後的優勢也在隨著時間而慢慢縮小。“投資人需要看到實際的數據,運營上的,收入上的。”

若借鑑國際市場的競爭,對於國內企業來說,即便抱團,依然難取暖。在滴滴成立了“反Uber聯盟”,通過投資其競爭對手Lyft等企業來鉗制其全球業務拓張,且Uber內部屢屢傳出管理層醜聞(包括高管辱罵司機和內部性騷擾)的情況下,Uber依然被曝出以1200億美金上市的消息。

“反觀國內,即便是美團都消耗不起。只要是企業形態的組織就要考慮盈利,滴滴在高抽成下難盈利,其他企業也沒有別的路可以走。”該人士表示。

中國銀河證券交通運輸行業研究員王靖添告說到,在順風車事件之後,市場經歷重構,對於哈囉來說這個時間節點比較合適。滴滴場景豐富,而首汽、曹操偏重資產,各有特點。雖然時機好,但是想要繼續發展,除了監管外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客戶吸引過來,市場扭轉的背後需要開拓的策略。

而對於投資方來說還面臨著募資難的問題。一位長期關注一級市場的人士在接受採訪中表示,現在實際上部分人手中有錢但卻沒有機會投資獲得期望回報;另一方面LP變少,大銀行不做融資,股價低導致股權質押也無法回現。“一級市場在等待機會,二級市場卻已經等得焦急萬分。”另一位投資機構人士對此也感到無奈。

根據投中數據研究院的《中國VC/PE市場數據報告》顯示,資本寒冬繼續蔓延,2018年僅進入募資階段的基金數量同比下降57.44%,目標募資規模107.8億美元也同比下降9成。銀行募資難等問題也進一步導致母基金募資出現問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面對處於優勢的對手,平臺需要有超大規模的資金助推,全靠資本累積起來的話還有希望。”前述投資機構人士進一步說道。阿里在這場大出行佈局中,會採取怎樣的投入策略,尤為關鍵。

阿里的野心與嘗試

根據此前阿里向美國SEC提交的年報中顯示,在2017年阿里共向軟銀出售了滴滴約5%的股權,出售完成之後依然持有滴滴5%的股權。雖然相較於騰訊來說,持股比例更少,但是據一位接近滴滴的人士表示,滴滴並不是一家所謂阿里系或者騰訊系的公司。短期來看,無論是騰訊還是阿里,想要通過滴滴來完成自己出行大生態甚至更深遠的佈局都不切實際。

“另一方面,阿里在滴滴董事會中的話語權肯定也沒有騰訊強,從這一角度來看,阿里想去競爭網約車行業也不是沒有可能。”一位投資機構的人士說到。在他看來,哈囉出行中的三個聯合創始人裡有兩位都曾是在阿里任職十年以上的高管,也間接反映出兩家公司關係的緊密。

從目前公佈的最新的進展來看,哈囉出行除了和嘀嗒、首汽等平臺合作以外,還將聯合高德地圖等打造智慧出行平臺,並且將與上海申通地鐵集團啟動“地鐵+單車一體化智慧接駁“的合作,推動即停車換乘。一方面,出租車的快速接入和嘀嗒等平臺入口的開放能夠幫助哈囉在打車市場上更快的導入流量;另一方面地圖與地鐵業務等也與出行規劃和支付息息相關。

在今年3月27日,阿里旗下的高德地圖曾首先嚐試從順風車的角度來切入打車市場,根據10月1日高德集團總裁劉振飛內部信中所透露,高德地圖日活躍用戶數已突破1億。對於盈利、市場份額等指標,高德地圖相關負責人彼時回應藍鯨TMT稱,順風車以公益為主,沒有商業化的目標,但這並未說服部分業內人士——企業的本質在於盈利,而高德順風車背後僅從支付的角度來看便商業前景廣闊。

阿里投資邏輯的核心在於服務實體經濟,無論是此前的高德還是今天的哈囉,都可以從屢次嘗試中看到它的身影,但阿里最終看重的,或許不光光僅是一個場景的爭奪。“哈囉出行此前的投資方都是螞蟻金服,而和阿里相關的除了它以外還有云峰基金和阿里巴巴。雲峰基金投物流、醫療、短租等,螞蟻金服則更注重金融場景,如網商銀行和趣店”,前述投資人士表示。

另一方面,容易被外界所忽視的,阿里在公共交通領域佈局的背後不僅僅是將支付寶二維碼推廣到地鐵各處。2017年底,“公共交通互聯網運營商”小碼連城獲得了螞蟻金服高達2億元的天使輪融資。據相關負責人透露,小碼連城並不是支付公司,而是瞄準的整體信息化和商業化。阿里通過公共交通的入口深度佈局對C端用戶和互聯網流量的話語權又有了進一步提高。

在整個2018年上半年,這也是騰訊和阿里競爭的焦點之一。除了相繼在地鐵公交推出各種二維碼乘車以外,在傳統及線上商超圍繞支付入口的競爭同樣激烈。哈囉出行的背後,既是在大出行生態下,阿里加上哈囉與滴滴的競爭,放到整個互聯網環境下,卻又是阿里與騰訊的另一次間接碰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