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柱子!直鑽7000米的地下,發現了1億年前的石頭!

中國金柱子!直鑽7000米的地下,發現了1億年前的石頭!

中國金柱子

松科二井於2014年4月13日開鑽,至今完鑽井深7018米,成為亞洲國家實施的最深大陸科學鑽井和國際大陸科學鑽探計劃(ICDP)成立22年來實施的最深鑽井。松科二井工程成果於今年5月20日通過了院士、專家的成果鑑定,李廷棟、康玉柱、武強、侯增謙、楊經綏等院士及有關專家一致認為,該成果實現了理論、技術、工程、裝備的重大突破,對拓展我國深部能源勘查開發新空間、引領白堊紀古氣候研究和服務“百年大慶”建設具有重要意

義。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深部鑽探技術和白堊紀陸相古氣候研究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中國金柱子!直鑽7000米的地下,發現了1億年前的石頭!

中國金柱子

中國金柱子!直鑽7000米的地下,發現了1億年前的石頭!

中國金柱子

“工程攻克了超高溫鑽探和大口徑取心等關鍵技術難題,獲取了415萬組24TB的深部實驗數據,超額完成了預定目標任務,取得了地質科技四項重大突破與進展。”松科二井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成善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一是創造了深部鑽探技術四項世界紀錄,實現了兩項重大突破。創造了311毫米大口徑連續取心最長、三種不同口徑單回次取心最長四項世界紀錄。在世界上首次研發併成功應用大口徑一次取心成井等技術,將鑽進速度提高了2倍。成功研發了抗高溫鑽探技術,創造了國內最高溫度(241℃)條件下鑽進的新紀錄。

二是發現了松遼盆地深部頁岩氣和地熱能兩種清潔低碳能源具有良好的勘探開發前景。在盆地深部斷陷沙河子組和火石嶺組(3350米以深)地層中發現頁岩氣氣測異常43層,累計厚度102米,甲烷佔全烴組分平均含量的86%。在井深4400米—7018米發現150℃—240℃高溫乾熱巖體和2層含高放射性元素鈾異常地層。

三是獲得了白堊紀陸地古氣候演變規律的三項重要證據。首次在全球實現了對白堊紀(距今1.45億到0.65億年)最完整、最連續陸相地層釐米級高分辨率的精細刻畫,首次重建了白堊紀陸相百萬年至十萬年尺度氣候演化歷史,發現了大規模火山爆發排放二氧化碳引發陸相氣候劇烈波動的重要信息。

四是取得了基礎地質研究三項重大進展。建立了松遼盆地陸相地層標準剖面——“金柱子”,構建了盆地早期基底雙向匯聚、後期伸展反轉的陸內盆地演化新機制,提出了多期海侵事件造成盆地有機質更加富集的新認識。

松科二井工程的勝利實施,為地球深部探測提供了關鍵技術和裝備,拓展了松遼盆地深部頁岩氣、地熱能等清潔能源勘查開發的新空間,引領了全球白堊紀陸相古氣候研究,顯著提升了我國在地質歷史古氣候研究領域的國際影響力。自然資源部科技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高平指出,松科二井成功完井的科學貢獻將載入我國深地科學發展的史冊,也創造了大陸科學鑽探工程的新記錄。

據瞭解,松科二井工程是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科技創新重大工程,也是國際大陸科學鑽探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勘探技術研究所、地球深部探測中心聯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吉林大學、大慶油田等多家單位承擔和實施。

據介紹,中國地調局將深化松科二井工程研究和成果轉化工作,深化地球深部探測理論技術研究和成果轉化,組織實施好松遼盆地頁岩油(氣)、深層油氣、砂岩型鈾礦、乾熱巖等清潔低碳能源地質科技攻堅戰,帶動大慶油田接替資源的勘查開發;加快推進《地球深部探測重大項目》的申報,以及“地球深部探測與能源資源安全”國家實驗室與“深部地下觀測與實驗”國家重大基礎科學設施的建設工作;研發15000米國產超深鑽探裝備系列,做好我國超萬米大陸科學鑽探工程以及大型含油氣盆地科學鑽探工程的選址和實施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