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書沒有告訴你,東漢末年不是三國演義,而是四國鼎立!

東漢的後期,現在泛指184年,東漢準備失去政權實體及諸侯割據,形成了三國的一個基礎到曹魏接替漢到280年,這段時期。出現了曹魏、劉蜀、東吳三個規模強大的國家,我們也稱這段時期為三國鼎立,可是在184年-280年這段時間之間,出現了一個綜合國力和魏蜀吳相當的國家,那麼我們為何不將這段時期命名為四國鼎立呢?


歷史書沒有告訴你,東漢末年不是三國演義,而是四國鼎立!


在當時的遼東,有一個諸侯國,燕國,該國從190年初建成規模,到238年被司馬家族所滅,立國長達48年,比劉備的蜀漢都還要長足足6年。然而燕國鮮為人知的開國君主公孫度,也可以說是一個與孫權、曹操和劉備有得一拼的亂世梟雄。一開始,公孫度與董卓的手下徐榮是同鄉,在他老鄉的大力推舉下,公孫度可以出任擔當遼東太守。在190年,董太師逼迫漢獻帝遷都,這時中原的情況就像一鍋粥一樣,亂哄哄,而那遼東郡,卻偏居於東北,受到影響比較小,所以才得以有機會振興發展。過了一段時間,公孫度分別設了遼西、中遼兩個郡,都放了一個太守,然後他還按照皇家的規制設了一個壇於城郊,行使天地之禮,無論服飾,車馬,儀仗等等,都和大漢天子一樣一樣。


歷史書沒有告訴你,東漢末年不是三國演義,而是四國鼎立!


在安居樂業,保護民生的政策指引下,燕國成為了中原爭霸難得的避世之地。在官渡大戰的時候,公孫度拒絕了袁紹和曹操,他打算在他們兩敗俱傷後就進軍中原。只可惜啊,世事難料,他在204年便去世了。此後,他的後代公孫淵也是在吳和魏兩大國之間鼎力生存。大魏一直想一統中原。只是,當魏明帝曹叡派毌丘儉去攻打燕國時,卻大敗而歸。238年6月,大魏司馬懿率大軍大舉進攻遼東,公孫淵急調幾萬步騎兵防守在遼隧。可沒想到,司馬懿對遼隧只是進行佯攻,而襲擊燕國的都城襄平城才是其真正目的。燕國國主公孫淵和全城軍民被重重圍困城中,最終糧食已盡,楊祚將軍開城投降。公孫淵在突圍途中也被魏軍斬殺,燕國全郡歸降。至此,燕國成為了四國中第一個個滅亡的國家。


歷史書沒有告訴你,東漢末年不是三國演義,而是四國鼎立!


然而燕國是四國之中首先滅亡的國家,可是直到三國正式形成是229年孫權稱帝。此時,燕國力也是強盛時期,因為在公孫度的苦心經營之下,成為了很多名士的樂土,再加上公孫度本人也是頗有本事的,此時他討伐高麗,南取遼東半島,甚至膠東半島北部也被他佔領,一時間,威名震驚海外。所以,不是一般情況下,三國不會輕易單獨出兵燕國,而燕國它的實力和領土也可以落個“四國鼎立”的名聲,不過這個稱呼在目前都存有爭議。


歷史書沒有告訴你,東漢末年不是三國演義,而是四國鼎立!


大家有什麼不同的意見也可以在下方評論與筆者交流。


歷史書沒有告訴你,東漢末年不是三國演義,而是四國鼎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