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送400兩白銀抗敵,崇禎皇帝看後大感觸動,死守江山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可以說是對明朝統治時期最直觀的評價了,雖然也是有過幾任“奇葩”皇帝,但是大體上還是很不錯的,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可以說是明朝運行的方針了,而明朝也是運行了這套“方針”近三百年,同時這種觀念也已經深深的印在了每一位明朝人的心中,以至於明末期間在明朝必亡的情況下,還是湧現出來很多的愛國人士,雖然最後明朝還是被覆滅了,但是卻是留下了教導後人的精神,值得一提的便是,在崇禎皇帝最後想要放棄的時候來了一位老人,而正是這位老人堅定了崇禎皇帝的信念,這到底是一位什麼樣的一個老人哪?

老人送400兩白銀抗敵,崇禎皇帝看後大感觸動,死守江山

這位老人到底是誰哪?他幹了件什麼事情?為什麼會讓崇禎皇帝堅定了信念哪?讓我們接著來看,崇禎皇帝是一位兢兢業業的皇帝,生不逢時,不是一位昏君,但是卻沒有讓他發展的舞臺,而正是這樣一個生不逢時的皇帝,為國擔憂,可是天災人禍,又逢李自成起義自稱“闖王”可謂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草,而上面說的這件事便是李自成率領起義軍攻打北京城的時候,李自成攻打前派人帶來了自己的條件,只要崇禎皇帝答應,李自成不但會撤軍,更是會幫助崇禎皇帝打退來犯的滿清人。而這到底是什麼條件哪?而崇禎皇帝又會怎麼做哪?

老人送400兩白銀抗敵,崇禎皇帝看後大感觸動,死守江山

闖王李自成的條件可以說是很簡單的,割地服軟,還得被封王,可以傭兵,還可以不用上朝,這便是闖王李自成的條件,這個條件如果放在清朝,估計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清朝的統治者肯定直接就答應了,可李自成面對的是被“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種思想薰陶了近300年的明朝,聽到了李自成的條件,朝廷之上變成了三種聲音,一個是答應李自成的條件,顏面什麼的不重要,只要保全了大明的江山,什麼都會有的,還有一種聲音便是遷都南京,打不過我就躲,最後一種聲音便是死戰,硬磕到底,但是即使是公堂上爭辯的再激烈,最後的決定權還是崇禎皇帝,而這個皇帝的最終選擇是什麼哪?

老人送400兩白銀抗敵,崇禎皇帝看後大感觸動,死守江山

而當時的崇禎皇帝也是很頭痛,到底是丟些顏面保全江山,還是遷都南京從新再來,或者是保全顏面死戰到底,正當崇禎皇帝舉棋不定的時候,聽聞了一件事情,便是一天晚上吏部來了一位老人,這位只是一個普通的老人,但是這位老人的愛國之心卻是毋庸置疑的,老人把自己畢生的積蓄400兩白銀全都捐給了朝廷,希望能夠打退敵軍,而崇禎皇帝聽聞的時候十分震驚,一位八旬老人尚且有這樣的心態,我堂堂一位皇帝又怎能失了風度,丟了列祖列宗的顏面哪?

老人送400兩白銀抗敵,崇禎皇帝看後大感觸動,死守江山

而崇禎皇帝最後選擇了死戰,無愧於:“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句話,雖然崇禎皇帝最後自縊在萬歲山,但是卻說出了“認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這樣讓人肅然起敬的話語。

大家是怎樣看待崇禎皇帝哪?歡迎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