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成長的不二法門:做時間的朋友

快速成長的不二法門:做時間的朋友

昨天晚上和老同事聚餐,1年不見,這位老同事成長了很多。除了職位上,從一名技術骨幹升到副總經理,主管整個公司戰略。認知、心態、談吐,甚至價值觀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你看他,典型的鳳凰男形象,成績優秀,幹活賣力,老實本分,完成的代碼質量非常高,老闆和同事都很照顧。而現在再看,整個一商學院優秀案例中的金領高管,從產品到公司再到行業,分析問題時有板有眼,逐層遞進。無論是聊管理、業務、資源、資本,還是政府關係,無論從市場上的橫向對比或是行業內的縱向解剖,每個點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以及深刻反思後極具價值的實踐經驗。僅僅過了1年時間,我這位老同事就進化出一個商業領袖的大腦思維,真是應了那句話:三日不見當刮目相看。

認知模式決定了時間的效率

人只要活著,就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決策。具體的問題像是早上吃什麼,選擇什麼交通方式,PPT用什麼模板;深一點的問題類似於找什麼工作,如何挖掘客戶,如何度過週末,去哪裡深造;再上一個層次的問題就像如何分配時間和精力,3年職業如何規劃,創業要素如何準備;到最高級別的問題,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如何看待世界的變化,夢想是什麼等等。每天早上一睜眼,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就是各種各樣的問題,選擇題,簡答題,分析題,有具體的,有抽象的。你的思維方式決定了答題的思路,認知模式決定了你的思維方式。

當今世界,價值觀多元化已成了共識,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平淡、普通、固有階層的生活方式,無論這輩子成功也好,失敗也好,選擇本身沒有對錯,只要你能心安理得。假如你希望更好的利用時間,在時間的維度上有所成長,每天在都進步。認知模式的升級就顯得非常重要,只有不斷升級認知,你才能不斷的接近世界的本質,分析問題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點。而決定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本質的道理,都是看不到摸不著的,無用之用才為大用。越能掌握事物發展的規律,時間的利用效率就越高。你才能不斷做對的事情。

四度思維習慣的養成可以有效提升認知水平

先給各位舉個例子,上班選擇什麼交通工具。表面上看,這個問題是選擇開車、打車、坐公交的問題,實際上它到底是什麼問題,各位可以思考下,分析一下這個問題的邊界和核心要素究竟是什麼。在我看來,這個問題是關於金錢和時間價值的取捨問題。交通工具有快有慢,對時間的利用也有各種方式。坐車可以學習、聽書、看視頻,開車只能收聽內容。而時間上,大城市地鐵肯定最快,因為沒有不堵車的高峰期,只有擠不上的地鐵。但是在北京、上海,有可能因為擠地鐵無法利用這段踮著腳的時間。當所有人都搞清楚每種交通工具的時間成本、金錢成本,與路上對時間的效用值,不同的選擇就代表不同的價值感,得出的方案一定不同。由此可得出,面對問題,首先要搞清楚問題的邊界和核心要素,然後再分析。

第二個層次,找尋與核心要素相關的科學原理,也就是第一性原理。比如你的問題是如何與客戶有效溝通,成功簽單。人性和溝通就是最重要的兩個要素,人性相關的科學原理可以在心理學裡找,溝通相關的科學原理可以在語言學裡找,銷售相關的科學原理可以在經濟管理學中找。

第三個層次,從第一性原理到實踐需要工具和方法論。針對上面的例子,多為人格分析法、馬斯洛需求分析法、肢體語言表達法、需求遞進法、多階段銷售技巧等等都是具體是工具和方法論,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使用。

最後一個層次,實踐之後必須要總結,也就是反思。反思不僅僅針對這個問題,橫向、縱向的相關問題都可以進行反思。常常舉一反三,認知模式的提升效果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