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經濟學人》封面文章:中美貿易摩擦會不會走向戰爭?

封面圖不得不說確實很有“創意”。製圖一直是經濟學人的拿手好戲。文章下面的讀者也有很多人在稱讚這張圖。

一個面目猙獰的龍頭,鼻子和臉頰確卻代表美國的白頭鷹,鷹醬的兩隻爪子上,其中一個已經沒有橄欖了,只有刀劍,龍鷹合為一體,配上文章的主題,很不錯。

封面文章的副標題是How the world’s two superpowers have become rivals

世界上的這兩個超級大國是怎樣一步步變成對手的?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封面文章:中美貿易摩擦會不會走向戰爭?


文章第一段,開篇就講我們對美國政壇的對華政策需要重新認識。對於封面文章的介紹,試譯如下:

不僅彭斯和特朗普現在是一條戰線,而且以往我們對美國的兩黨,共和黨和民主黨的爭鬥也要重新認識。以前在外交領域兩黨分歧往往很大,所以制定對華政策時,給了中國這樣一個機會:把其中一個黨當槓桿打壓另一個,中美雙方以此“合作”,樂此不疲。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美國的兩個黨現在達成了一個共識,對現在的中國必須要越來越強硬,主要採取打壓和抨擊的態勢。

就在同時,好像中國也改變了自己的身段。以前的時候中國人很“狡猾”地搞韜光養晦(hiding its strengths and biding its time)。但2008年的經濟危機是個轉折點,從這一年開始,中國人覺得沒必須再藏著掖著以假裝謙卑的面目示人。中國夢概念的提出和一帶一路倡議,讓韜光養晦的時代看似已經結束了,而且中國人認為美國一直在國際場合中把中國當假想敵,搞雙標,既然要撕破臉赤膊上陣,那也確實沒有必要再遮遮掩掩。

美國人擔心,時間站在中國這一邊。因為中國的年均經濟增長速度依然保持在美國的兩倍以上,而且中國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和生物科技領域飛速趕超。現在的美國看似還能咋咋呼呼叫嚷中國人不尊重知識產權,偷竊技術,還能和中國在南海問題上拍桌子,但明天的美國,還能做到這點嗎?

有關管控中美兩國分歧的新名詞層出不窮,對這兩個國家來說,保持一種和平態勢的理解度是必須的,但如何做到?

特朗普和他的管理團隊到目前為止,有三點做得很對:

美國必須要保持強大。在設計到國家安全領域,把籬笆扎得更緊了,比如在比利時採取了行動,驅逐了中國的一些情報特工人員。增加了軍費開支,而且還增加了美國海外的資金援助,以抵消中國的海外投資項目。

二,美國必須要調整對中國的期待值。中國的企業很多都是國企,以政府為支撐打著商業利益的幌子其實謀取的是國家利益,現在的國際貿易體系被中國鑽了空子,讓中國的國企踩著線玩的很痛快,政府補貼、採購一些雙用(軍用民用)的科技產品,扭曲了市場遊戲規則。

中國尤其擅長用帶有政府背景的企業資金在一些小國施加影響,以小博大。歐盟尤其要防範自己的智庫、大學等不能被中國滲透,要對來自中國的資金追加審查透明度的條款。

三,特朗普以一己之力顛覆了原來那些用以制衡中國的傳統觀點,這些傳統觀點其實早已被證明效果非常不好。特朗普的言行舉止看起來有些反覆無常,但他非常明白對華貿易關係跟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很不同(對這兩個國家美國可以搞貿易凌霸),特朗普一些非常規的出擊已經開始把中國的領導層搞得手忙腳亂了,中國的政界高層之前一致認為,美國還不至於突破底線撕破臉打翻,挑起事端破壞現狀(rock the boat)。

特朗普接下來該怎麼做?他需要打造一整套戰略,而不僅僅是戰術體系。起點就是提升美國的價值度。特朗普現在正在以一種憤世嫉俗的姿態,拋棄二戰後美國人所奉之若神明的一些價值觀,但是如果沿著特朗普的這條路走下去,美國人的道德政治力將會越來越弱,最後蕩然無存。西方式民主國家如果拉下臉,放到和中國這樣一個國家的底線同樣的水平去競爭,那最終必然會失敗。

特朗普的這個戰略需要給中國以和平崛起的空間,允許某種程度上中國擴展自己的國際影響力,因為一個零和遊戲規則必然導致雙方走向全面對抗。在很多領域中美既是對手也還要合作,現在中美兩國的經濟關聯度要遠遠超過當時美蘇的經濟關聯度。即便特朗普強硬否認,他內心也不得不承認,在環境保護和半島問題,中美還需要進一步合作。

而且美國的戰略還要再做到一點,就是如何更好地孤立中國。比如說在國際貿易領域,美國需要和日本加強合作抗衡中國,不但要拉攏日澳這些老盟友,還要創建新的朋友圈,比如印度和越南。

也許中美兩國的對手競爭關係難以改變,但未必兩國最終以戰爭的方式收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