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山明珠,富寨

瑤山明珠,富寨

王雄/文

瑤山明珠,富寨


富寨村位於雪峰山山脈中段東麓,古老的梅山文化發源地,中國金銀花之鄉,偏遠高寒山區的虎形山瑤族鄉。平均海撥1300米,年平均溫度12度左右。虎形山瑤族鄉是”全國百佳藝術之鄉“,湖南省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境內著名景點有香爐寺,崇木凼古寨古樹林、大託石瀑、虎形山大峽谷、萬貫衝梯田等等、景區的風景奇妙,氣候獨特,常常令遊客流連忘返,驚歎不已,香爐山寺寺廟雕樑畫棟結構巧妙、晨鐘暮鼓,香客盈庭,寺廟四周山勢俊險,怪石嶙峋,竹木疊翠,松濤轟鳴,奇峰幽谷,仿若仙境。這裡曾是血腥的古戰場,是古代花瑤各寨的主寨香爐寨,抵禦過多次朝庭和地主武裝的圍攻,崇木凼花瑤古寨與富寨村一衣帶水,緊緊相鄰,花瑤古寨古樹林是湖南省新瀟湘八景之一,資源豐富,旅遊前景可觀。整個虎形山風景區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千峰競秀,林海浩瀚,四季如畫,是觀光攬勝,避暑渡假,休閒,健身,漂流探險,滑雪狩獵,是融入大自然,迴歸大自然的理想場所!


瑤山明珠,富寨


富寨村歷史深遠,可考可究,據史記載,上朔至元朝中葉,富寨陸續有先人瑤族同胞在此開山墾荒,事桑而居,至清朝初葉一外來嶽姓商人發現富寨風水獨特,富寨中心位置於四座山龍脈的匯聚點,中間交通是十字路口向四方延伸,村民依山傍水沿路而居,中間溪河自東向西緩緩而去,溪河至西南出口處由西面頂心堂山、南面人幫湖凼山緊緊相扼,應了風水之獅象把水口的寶地。又加上境內山青水秀,肥田沃土,適宜居住,就花高價用一整匹布向瑤胞兌換了這個村落,亦取名布兌衝。舉家遷入居於現在嶽組的岳家坡,”布兌衝“在70年代改名”富寨”,意為富裕的寨子,一直沿用至今,布兌衝實乃今富寨組、向陽組、杉山組、嶽組所地,後因村行政中心在富寨組,轄周邊14個村落小組,2000餘人,亦統稱為富寨村。


瑤山明珠,富寨



據吏料,王氏族譜詳細記載,自嶽姓兌換布兌衝後,陸續有羅、王、李、陽、等族遷入布兌衝居住,嶽姓全族不知何故又舉家遷走,後遂不詳。我王氏家族為避元時亂,自江西吉安府一路遷移至寶慶府,後又至隆回鳥樹下,隆回青山梅子溪一帶,又往上遷至麻塘山的回水灣、百擔丘、、、由於連年溫疫橫行,族人所剩無幾,所幸本族先祖十幾歲躲避溫疫就遷徙到今富寨村金田組幫羅氏地主放牛為生、羅氏地主慧眼識珠,看我先祖聰慧、誠懇、勤奮,贈其田地些許並將女兒許配之,最後王氏先祖勤儉持家、發家立業定居布兌衝,

瑤山明珠,富寨


富寨村歷史悠久,祖上數代,留下許多可歌可讚的故事,激勵著後輩奮勇向前,抗日戰爭時期,本族先祖本漢公,曾效命於國軍第100軍所部,在著名的湘西雪峰會戰的主戰場龍潭司的青山界,紅巖嶺阻擊戰和圍剿戰中,據本漢公後來回憶口述,1945年4月,侵華日軍集結8萬餘人,其116師團、109聯隊、133聯隊,妄圖奪取芷江空軍基地,打通進攻西南通道的攻略戰,蔣委員長下了死命令,命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第四方面軍司令王耀武,第三方面軍司令湯恩伯總共20個師死守雪峰天險,倘若有失,排以上軍官全部軍法嚴辦,當時戰爭之激烈用慘烈來形容不為過,敵我雙方為爭奪陣地,雙方絞戰在一起,雙方戰機像老鷹捉雞一樣瘋狂的向陣地撲來,子彈、炸彈像雨點般的傾瀉在陣地上,雙方死傷慘不忍睹,我富寨及附近村寨愛國鄉民也自發組織幫助國軍,帶路、擔挑物品、抬護傷員,膽大者還往前線送水送食物送彈藥,幫忙搶修工事。最後國軍慘勝,這次戰役前後歷時28天,先祖本漢公奮勇殺敵,屢建戰功,受到所部長官的嘉獎,役後,日寇蕩絕,本漢公不願參與內戰請辭回家,國軍所部長官念我先祖本漢公忠勇,誠實,又到了家門口,特許他回家,自此以後,本漢公迴歸故里,為以後的家鄉建議而辛勤勞作,受到晚輩後代的好評與尊敬!


瑤山明珠,富寨



富寨村,村民勤勞團結、銳意進取、七十年代初,富寨村為響應黨中央毛主席號召,為實現四個現代化,全民鍛鍊身體,提高人口素質,本族先祖本和公帶領全村社員冰天雪地,日夜奮戰,開拓梯田一千多畝,開荒造林二千餘畝,修建瑤山有史以來第一個水力碾米及發電站,〈今杉山碾米廠舊址〉使全村人們甩掉了石臼,石碾碾米、火把、松油照明的歷史,讓小山村在瑤山上率先用上了照明電,在本和公的帶領下,富寨村藍球隊在隆回縣全縣人民全民運動大比賽中,榮獲第二名的殊榮,當時一支村藍球隊在全縣各機關單位或正規球隊中脫穎而出,是多麼的不容易,全部是汗水和全隊團結努力付出的結果,最大的榮譽是受到地區,縣,等各級領導的嘉獎與親自接見。富寨文藝宣傳隊文藝節目豐富多彩,演技精湛,也受到了當地政府和群眾的稱讚,為四個現代化大生產的宣傳有著不可估摸的貢獻。七十年代中期,富寨村通村公路修通,連接小虎線,共1.5公里,全部由人工開鑿而成,鋪沒沙石路面,至此,富寨村電、路皆通,率先在瑤山建立楷模,成為瑤山佳話美談。


瑤山明珠,富寨



富寨村,山青水秀,生態受到良好的保護,山間清泉潺潺,遊走其間,渴了,隨手捧來一掬泉水,沽沽而下,甘洌清甜,頓覺神清氣爽,妙不可言,山中林木,鬱鬱蔥蔥,連綿成片,一般嚴禁砍伐,每年春夏秋三季,瓜果飄香,原生態,沒有任何汙染,有桃、李、梨、彌猴桃等,彌猴桃猶為青睞,是富硒的長壽之果,每當朋友來訪贈之,均贊贊稱奇!富寨良好的生態環境與祖上超強的護林意識及教導有關,大躍進時,砍樹鍊鋼,瑤山上成片原始次森林被砍伐,為保林護木,我祖本貴公,本漢公等先輩在今我祖屋後面山上,樹上釘耙釘,一人緊抱一顆大樹,面對砍伐隊,曰,要砍樹,就先砍人,因此,砍伐隊只好無奈而去,留下了我祖父本貴公瑤山蠻人的說法!自此以後,祖祖輩輩,愛護森林,保護環境的意識,代代相傳!


瑤山明珠,富寨



富寨村,人材輩出,富寨村是隆回縣狀元村,多次受到電視臺,報社,的採訪與報道,由於受條件的限制,祖上數代都是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吃得是紅薯,包穀等雜糧,住的是低矮的茅棚或泥土牆的房子,然而、村民的潛意識裡湧動著要衝出瑤山的慾望,那時,要衝出大山,唯一的希望就是讀書,恢復高考的第一年,我族王若波叔叔及其弟妹先後考取大學〈時居住於冷水江市〉,為新中國第一代大學生,他們畢業後,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為國家建議做出了不可估摸的努力!恢復高考第十二年,瑤山富寨學子陽徵會金榜題名,當時,轟動了整個瑤山,至此以後,村民都看到了衝出瑤山的希望,明確了衝出大山的路線,為使子女多讀書,不惜常年辛苦勞作,省吃儉用,在這貧瘠的土地上一個又一個大學生走出深山,有的家庭一個,有的家庭二個,前虎形山瑤族鄉學區主任陽範如表叔家裡三個老表都是響噹噹的大學生,每年高考結束放榜時,鄉鄰奔走相告,喜不由衷!至此以後,這個二千餘人的小村莊,至今共出了二十多位博士,五十多位碩士研究生,二百多位大學生,走出大山的大學生有的在省,市機關擔任領導幹部,有的甚至是正,副廳級領導,有的從事國家航空,設計,教育,信息,科研等各個部門擔任要職,為家鄉人民為瑤山爭得榮譽,獲得喝彩,創造了瑤山的神話,隆回縣教育界的奇蹟,成為名副其實的狀元村!


瑤山明珠,富寨



今天的富寨村,就像一顆小巧俏麗的明珠,坐落在風景秀美的瑤山風景區中,朝氣蓬勃,欣欣向榮!村裡建設如火如荼,村民家家戶戶近幾年都修建了漂亮洋氣、風格獨特的樓房,現代化生活設施皆一應俱全,村裡環境整潔,空氣清新,老百姓安居樂業,小朋友們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高聲朗讀,各個班級學習成績處於整個虎形山學區前茅,老人們老有所樂,每到週末老年協會的成員們在老年活動中心一起彈、拉、吹、唱,載歌載舞,其樂融融,既鍛鍊了身體陶冶了情操又使傳統文化得到了傳承與昇華,村裡村外到處呈現出祥和、和諧的盛景,經濟發展與時俱進蒸蒸日上,在家裡附近創業的村民鄉鄰們也趕上了致富的好時代,建築工程行業、藥材種植加工行業、生態養殖行業、生態食品加工行業、、、如雨後春筍般蓬勃奮起,又恰似春天百花齊放,爭芳奪豔,各行各業捷報頻傳。走出深山的學子們也不忘反哺自己的家鄉,參與建沒自己的家鄉,與村支兩委共同協調、奮進,通村通組公路硬化與拓寬,及各種基礎設施的完善無不留下他們的身影,尤其是由富寨優秀驕子李逸峰博士率先發起鼎力及各方面力量支持相助投資二百多萬的村光彩小學的修建及投入使用 ,和富寨光彩小學基金會的成立並正常運作為學子們保駕護航、確保了富寨莘莘學子的學習環境與質量!其行、功不可滅,其德、載入史冊!

瑤山明珠,富寨


明天的富寨村,前景如同東方噴薄而出的紅日,熠熠生輝,航向明確,前途光明,村支兩委在黨和政府正確的領導下正醞釀著下一個宏偉目標,為帶領全村人民提前進入小康生活水平而努力奮鬥!但願我的家鄉富寨村在今後的康莊大道上越走越遠,更加璀璨奪目!!!

2018年10月定稿於東莞


瑤山明珠,富寨


王雄、隆回縣虎形山富寨村人,業餘文學、詩歌愛好者,曾在隆回本土公眾號發表過詩歌,東莞市地方雜誌及刊物上發表過文章二十餘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