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了、累了,再也喝不到紅牛

困了、累了,再也喝不到紅牛

紅牛飲料

紅牛(RedBull),這個在中國人盡皆知的品牌,近幾年卻因其背後兩大富豪家族纏鬥不休,在中國走得有些艱難。

公開資料顯示,紅牛最初由泰籍華人、泰國天絲醫藥保健有限公司(下稱“泰國天絲”)創始人許書標研製而成。這款功能飲料在風靡東南亞、西歐及北歐各國市場後,許書標便試圖將紅牛引入更大的中國市場,但被當時較難取得的保健食品批准證書擋在了門外。

機緣巧合之下,許書標與同為泰籍華人的嚴彬相識,雙方一拍即合,在泰國組建紅牛維他命飲料(泰國)有限公司(下稱“泰國紅牛”)。與此同時,許書標與嚴彬決定憑藉各自的資源實現紅牛入華的目標,遂於1995年12月在深圳成立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下稱“紅牛中國”)。

紅牛中國成立之初,許書標與嚴彬持股比例為54.24%和45.76%,此後公司股東擴展為四個。其中泰國紅牛持股88%,許氏家族全資控股的英特生物製藥控股有限公司持股7%、嚴彬全資控股的環球市場控股有限公司持股4%、北京市懷柔區鄉鎮企業總公司則持股1%。

此後20多年,許氏家族提供的原料配方加上嚴彬方面鋪開的銷售網絡,紅牛一躍成為中國最受歡迎的功能飲料之一。顯然,紅牛入華是個雙贏的策略。

然而,一切美好隨著許書標的去世開始支離破碎。從2016年起,針對紅牛中國的商標和資產問題,許氏家族與嚴彬開始了多年纏鬥。目前,雙方仍各執一詞,孰是孰非一時難以判斷;但從雙方釋放的信息來看,我們或許能窺探部分事實真相。

一、究竟是50年,還是20年?

10月16日,嚴彬終於罕見地對外發聲,重申自己是中國紅牛“真正且唯一的締造者”,且雙方合資的公司經營期限是50年。而泰國天絲背後的許氏家族則回應稱,合資公司20年的經營期限早已到期,他們仍堅持要求紅牛中國進行清算。

那麼,紅牛中國的經營期限究竟是50年還是20年?

根據嚴彬的說法,“50年協議”是許書標與嚴彬在1995年商定下來的,泰國天絲方面則反駁稱,“從未與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即紅牛中國)或其相關方簽訂過50年協議”。但除了這句直接否定的喊話,泰國天絲並沒有提供更多有效信息。

反觀另一方,嚴彬不僅對當時的簽約背景和細節做出了較為詳細的描述,還明確表明自己握有這份協議,嚴彬之女嚴丹驊於23日授權給Korpniti律師事務所發佈的最新聲明更是一記重拳。根據這則聲明,嚴丹驊授權該律師事務所向全球公佈1995年11月10日五十年協議及1995年12月21日合資合同(共18頁)。

據嚴彬回憶,當時其與許書標約定,由嚴彬在深圳設立紅牛中國,自行解決保健食品批准證書問題。為了取得保健食品批准證書,嚴彬將泰國紅牛的配方進行調整,最終憑藉新配方解決了這一難題,為紅牛飲料進入中國市場掃清了障礙。

同年11月,嚴彬引入國有資本正式設立紅牛中國,其代表籌備設立中的紅牛中國與泰國天絲、中國食品工業總公司、深圳中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四方簽署50年協議書。按照商定合作原則,明確約定紅牛中國經營期限為50年。

在這50年期間,只有紅牛中國有權在中國境內生產、銷售紅牛飲料,泰國天絲不得自行或許可他人在中國境內從事紅牛飲料的生產和銷售。泰國天絲則通過向紅牛中國銷售香精等原材料獲取利潤。

那麼,為何紅牛中國在辦理工商登記時,營業期限從50年縮水至20年?嚴彬解釋稱,紅牛中國設立之時,根據相關政策要求,營業期限在辦理工商登記時最多隻能為20年。

實際上,這一說法也有據可依。根據1995年頒佈實施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外合資(合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在辦理工商登記時,暫只能記載為20年。此後數年,上述法規經過數次修訂,有關外商投資企業營業期限的限制已被取消。換言之,受限於紅牛中國成立之時的政策要求,才出現如今有關紅牛中國經營期限的爭議。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嚴彬一方的說辭顯然更能讓人信服。隨著五十年協議及合資合同文本的公開,有關紅牛中國經營期限的真相將徹底水落石出。

二、泰國天絲應獲哪些權益?

根據公開資料,許書標在世期間,其與嚴彬為了拓展紅牛在中國的市場均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具體來看,許氏家族作為商標擁有者,為紅牛中國提供生產工藝、香精原料、配方等支持,嚴彬控制的華彬集團則負責構建紅牛的生產銷售網絡。

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紅牛在中國的發展可謂順風順水,年銷售額一度高達230億元,也助推許嚴二人躋身世界級富豪之列。許書標去世後,其子許馨雄接任泰國天絲董事長一職。也就是從那時開始,許氏家族對嚴彬這位盟友的態度發生了轉變。

2014年,在委託環球律師事務所調查紅牛中國後,許馨雄對外稱,紅牛中國在2015年之前從未開過一次董事會,且許氏家族也未拿到過任何分紅。基於此,許氏家族開始將矛頭指向嚴彬及華彬集團,不僅以泰國天絲及泰國紅牛的名義起訴華彬集團設立的多個紅牛生產及銷售公司,甚至還將紅牛中國的上下游合作伙伴也告上法庭。

據中國裁判文書網公佈的信息,2016年8月,泰國天絲一口氣發出三起訴訟,將華彬集團在湖北、廣東、江蘇設立的工廠及關聯公司推上被告席。至於起訴理由,泰國天絲認為嚴彬方面假借為合資公司代工產品的名義私自設立3家工廠,未經許可擅自使用紅牛商標,構成不正當競爭,要求其停止生產、銷售紅牛產品並停止使用商標。

不過,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華彬集團設立的上述3家工廠均屬於華彬集團控股,許氏家族一直知曉此事,併為這3家公司提供生產工藝和產品配方,還委派泰方技術人員入廠調配香精比例。但從始至終,許氏家族並未向上述廠家提供資金方面的支持。

簡言之,這3家公司是在許氏家族提供技術支持的基礎上,由華彬集團獨資控股的,與許氏家族及合資公司實質均無關聯的獨立法人機構。泰國天絲既已知曉,那麼其提出的“這些合資公司體系之外的工廠和銷售公司在未經合法授權的情況下公然生產和銷售紅牛產品”這一說法就顯得有些自相矛盾。

在這過分的主張背後,無非是利益驅使。作為品牌商標擁有者,泰國天絲將商標授權他人使用後,無論被授權方如何運營、是盈是虧,都能從中獲取一定的收益,幾乎是毫無風險、一本萬利的買賣。更何況,泰國天絲除了能享受將商標授權給紅牛中國、品牌增值帶來的利益,還能獲得紅牛中國購買香精等原料所產生的收益。

根據嚴丹驊授權給Korpniti律師事務所發佈的最新聲明,華彬中國、紅牛中國已向泰方支出200億品牌投入費用。

針對這一爭議,北京達曉律師事務所管理合夥人林蔚指出,這個具體還是要看許嚴二人之前的協議是怎麼籤的。如果僅僅是商標授權的話,那麼就看授權費是如何約定的,如果是以商標來進行投資而涉及的分紅,那就是另外一個問題。

“因為涉及到交叉持股,這個案子看上去還是比較複雜的。其實最重要的不是商標權的問題,而是當初雙方在簽署這樣一攬子的框架協議時,對股權股息、配方使用、分紅等情況如何做出的約定。這個案子本質上是雙方根據合同議定怎麼去解讀條款的問題。”

從法律角度來看,若許氏家族在最初籤合同的時候,沒有關注或考慮到這麼多細節及品牌利益等問題,事後待利益變大了再來爭取,那麼許氏家族就只能依據合同發出這一請求權。而如果當初簽訂合同時,存在條款約定不明影響自身利益的情況,許氏家族的請求或將得不到支持。

三、紅牛工廠停產還是檢修?

近期,一則有關“紅牛工廠停產”的消息甚囂塵上。網傳的一份會議紀要顯示,“目前工廠已暫時停止生產紅牛,在供貨不足的情況下,要求各區域要控量保價,做好高質量的分銷工作,同時要將重心轉移到戰馬及其他新品上。”

嚴彬方面對此回應稱,網傳紅牛停產的說法並不準確,只是工廠每年都有大修的時間。中國品牌研究院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員朱丹蓬也對媒體表示,臨近年底,飲料企業設備檢修屬正常動作,關鍵要看時間跨度,一般不能超過一個月。

然而,儘管有官方闢謠和專家分析雙重加持,在紅牛股東的口水戰不斷升級這一特殊節點,市場依舊瀰漫著一股緊張的氣息。據瞭解,很多紅牛經銷商、尤其是沒有提前囤貨的經銷商感到恐慌,到處打探情況,似乎只有親眼看到工廠復產才能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

根據某自媒體的實地走訪和調查,今年十一期間,全國紅牛工廠的確計劃短暫停產進行年度大修,時間跨度在20~30天之間。但由於紅牛市場消化能力遠超預期,部分地區庫存告急,因此停產檢修計劃也提前結束了,現紅牛咸寧工廠已恢復生產。

綜合上述信息來判斷,紅牛工廠的確曾因常規檢修而短暫停產,這對工廠出貨量及紅牛銷售鏈條有無影響暫時還無從考量,但這給市場情緒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不容忽視的事實。

至於紅牛中國的存續問題,今年初紅牛中國已向北京工商行政管理局提交了延期申請,近期紅牛中國又提交了加快審批進度的申請。有消息稱,北京工商管理局從未向紅牛中國發出禁止生產和經營的書面通知。畢竟,紅牛中國及相關工廠一旦停產,勢必將帶來大面積失業問題,不利於社會穩定。

如今,在與嚴彬一方對簿公堂之時,許氏家族也在全力鋪路。單純憑藉自己的力量打開中國市場這條老路已被驗證較難走通,許氏家族只好將方向瞄準了另尋合作伙伴這條新路。

可以佐證的是,許氏家族宣稱要採用新的商業模式,扶持新的合作團隊。知情人士透露稱,許氏家族已在香港全資控股了一家在國內有生產飲料資質的公司,即紅牛安奈吉的前身廣州曜能量飲料有限公司。

毋庸置疑,與嚴彬決裂後,許氏家族正試圖通過親自培育合作伙伴,來控制中國市場。只是不知道,這條路最終能否走得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