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摶老祖的一句僞證,坐實了陳橋兵變是趙匡胤的自導自演

公元960年的正月,後周王朝迎來了一波猝死,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忽然被手下士兵擁戴為皇帝,史稱陳橋兵變,也稱之為黃袍加身。

陳橋兵變發生後,遠在華山隱居的隱士陳摶說道:“天下自此定矣!”陳摶是當時道士界的扛把子,他的這句話也為趙匡胤的上位蒙上了一層天命色彩。

陳摶長期隱居深山,從不過問世事,不可能知道趙匡胤一定能結束五代的亂局,開啟太平盛世。所以,這很可能是趙宋王朝強加在他頭上的偽證。

而實際上,從陳橋兵變的官方記載中,也能看出很多表演的痕跡。在這場改朝換代的大戲中,至少有三個細節印證了陳橋兵變是趙匡胤的自導自演。

陳摶老祖的一句偽證,坐實了陳橋兵變是趙匡胤的自導自演

一、兵變前的神奇天象

史書記載,公元960年的正月,趙匡胤奉命出征抵禦大遼,後周主少國疑,人心思變,數從世宗征伐、功勳卓著的趙匡胤人望所歸,禁軍士兵陰謀推戴。

臨近陳橋驛時,軍中神棍苗訓說自己看到太陽底下又出現了一個太陽,黑光摩蕩,他神叨叨的對趙匡胤親信楚昭輔道:“此天命也!”楚昭輔對此心領神會,立馬附和,說自己也看到了兩個太陽。

這當然是睜眼說瞎話。史家之所以杜撰出兩個太陽,無非是想告訴後人,趙匡胤取後周而代之是天命所歸。無獨有偶,史家還杜撰了趙匡胤出生時“赤光繞室,異香經月不散”,和劉邦的神奇出身如出一轍。

二、兵變時的淡定反應

史書記載,當禁軍將領將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時,他剛從大醉中驚醒。這個細節也無非想告訴世人,他對擁立之事毫不知情,純粹是被逼無奈。

趙匡胤果真是毫無心理準備嗎?非也。披上黃袍後,他立馬變成一幅明君模樣,淡定的對禁軍將領道:“你們貪圖富貴,將我立為太子,我有號令,你們能聽從嗎?”

陳摶老祖的一句偽證,坐實了陳橋兵變是趙匡胤的自導自演

將領紛紛表示服從號令,趙匡胤接著道:“太后和皇上,都曾是我的主子;朝廷大臣,也曾和我平起平坐。現在,我被迫成為天子,你們不得欺凌他們,違令者殺無赦!”

得到諸將的承諾後,趙匡胤這才調轉馬頭返回京師逼宮。見到宰相範質和王溥後,趙匡胤再次展示影帝級的表演,在他們面前痛哭流涕,聲明自己是被迫的,是無奈之舉。

另一個配角散指揮都虞候羅彥瑰則本色出演,按劍厲聲道:“我輩無主,今天必須得到一位天子!”在武力脅迫下,範質和王溥只好服軟,下拜稱臣。

三、登基時的完美預案

儘管趙匡胤已經完全控制了局面,但禪代之事有一整套流程,前朝皇帝的禪位詔書必不可少。範質等人請趙匡胤到崇元殿舉行禪代之禮時,文武大臣和周恭帝這才得知要改朝換代了。

面面相覷之際,翰林學士承旨陶谷不慌不忙的從袖中拿出一道禪位詔書,宣佈周恭帝將皇位禪讓給趙匡胤。趙匡胤趁熱打鐵,未做任何推辭,立馬登基為帝。

陳摶老祖的一句偽證,坐實了陳橋兵變是趙匡胤的自導自演

從陳橋驛發生兵變,到趙匡胤在開封坐上皇位,整個過程總共只有兩天,如果沒有事先謀劃,怎麼可能如此順利?這也說明,趙匡胤從一開始的計劃就是突然襲擊。

趙匡胤為何要如此著急呢?說到底,一是怕夜長夢多,二是並沒有絕對實力。後周世宗柴榮駕崩後,至少有兩個人比趙匡胤更有資格取周恭帝而代之,一個是郭威的女婿張永德,一個是郭威的外甥李重進,尤其是李重進,軍功遠超趙匡胤。

一旦張永德和李重進有了上位的想法,以他們的血緣關係和在軍中的資歷,絕對是碾壓趙匡胤的。趙匡胤想要取後周而代之,必須速戰速戰,遲則生變。

正因為自己的說服力不夠,趙匡胤才需要做更多準備工作,包括兵變前的造勢,兵變時的避嫌,皇宮內也早就做好了預案,務必看起來天命所歸、軍心所向,還要第一時間成為皇帝。

在完成這一系列自導自演後,趙匡胤覺得還不夠,不惜拉出陳摶老祖作偽證。當然,陳摶老祖是被做偽證的,反正也沒人敢向他求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